孕26周胎教故事-两把扫帚

恒锐 1172分享

  每天选择一个固定的时间,给胎宝宝讲一个精心准备的故事,还可以帮助准妈妈缓解焦虑,放松心情。这是一件既对宝宝好,也对妈妈好的事情哦。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收集整理的两把扫帚的胎教故事,可供大家欣赏和阅读。

  两把扫帚

  小小面包店的扫帚和大大面包屋的扫帚是一对孪生兄弟,长得一模一样。它们是同一个师傅同一天做的,同时在同一家杂货店买的。可是,这两把扫帚性格完全不同。

  小小面包店的扫帚勤快。每天,老爷爷带着它,把店里店外打扫得干干净净。

  大大面包屋的扫帚懒惰。屋里屋外,到处是垃圾,积满灰尘。扫帚视而不见,懒得动一下。

  勤快扫帚爱整洁,每次扫完地,自己也洗个澡。用了一个月好像新买的一样。

  懒惰扫帚一天到晚睡在地上,从头到脚黑乎乎的,好像从垃圾堆里捡出来的一样。

  糊涂先生的扫帚这么懒,从来没有见它扫过地,这还叫扫帚吗?老爷爷看不下去了,摇着头说:“糊涂先生买了一把懒扫帚。”

  糊涂先生一看满地的垃圾,又脏又乱,怎么做面包生意呀?他发脾气了,骂扫帚:“你是扫地的,为什么不扫地?”

  懒惰扫帚一声不吭,连说话都懒得动嘴巴。

  “我需要一把勤快扫帚。”糊涂先生看着老爷爷的勤快扫帚,非常羡慕。他小眼睛一转,鬼主意来了。

  第二天清早,糊涂先生抓着懒惰扫帚,溜进小小面包店。他弯着腰,蹑手蹑脚,老爷爷和面包狼皮特没有发现他。他放下懒惰扫帚,拿上勤快扫帚跑回家。

  懒惰扫帚换成了勤快扫帚,糊涂先生很高兴。他把勤快扫帚一丢,下命令:“扫地。”

  勤快扫帚不理糊涂先生,靠在墙角生闷气。

  糊涂先生躺在椅子上抽烟,过了一会儿,他发现地上还是那么脏。勤快扫帚不勤快,糊涂先生很失望:“勤快扫帚变成了懒惰扫帚。”

  两把扫帚高矮胖瘦一个样子,老爷爷不知道糊涂先生换了扫帚。他像平时那样,带着扫帚搞卫生,店里店外,扫得干干净净。糊涂先生见了,非常奇怪:“懒惰扫帚到了老爷爷手里,变成了勤快扫帚。这是为什么呢?”

  糊涂先生不明白,勤快人手里的扫帚是勤快扫帚,懒惰人手里的扫帚是懒惰扫帚。

  故事点评

  糊涂先生不明白,勤快人手里的扫帚是勤快扫帚,懒惰人手里的扫帚是懒惰扫帚。其实,勤劳的是老爷爷,而不是扫帚。勤劳是一种美德,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任何事情,不去做,等于零。宁愿做一个行动上的矮子,也不要做一个理论上的巨人。从现在开始,做一个勤奋的人,努力行动,打造未来。

  心里的宝玉

  一位想要学习玉石鉴定的青年,不远千里去找一个老玉石家学习玉石鉴定。

  他见到老师傅,说明了自己的志向,希望有一天能像老师傅一样,成为玉石专家。

  老师傅随手拿一块玉给他,叫他捏紧,然后开始给他讲中国历史,从三皇五帝夏商周开始讲,却一句也没有提到玉。

  第二天他去上课,老师傅仍然随手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又继续讲中国历史,一句也不提玉的事。

  就这样,每天老师傅都叫他捏紧一块玉,光是中国历史就讲了几个星期。

  接着,老师傅向年轻人讲风土人情、哲学思想,甚至生命情操。

  老师傅几乎什么都讲授了,关于玉的知识却一句也不提。

  而且,每天都叫那个青年捏一块玉听课。经过了几个月,青年开始着急了,因为他想学的是玉石鉴定,却学了一大堆无用的东西。

  有一天,他终于鼓起勇气,想向老师傅表明,请老师傅开始讲玉的学问,不要再教那些没有用的东西。

  他走进老师傅的房间,老师傅仍然像往常一样,交给他一块玉,叫他捏紧,正要开始谈天的时候,青年大叫起来:“老师傅,你给我的这一块,不是玉!”

  老师傅开心地笑起来:“你现在可以开始学玉了。”

  故事点评

  一个人不可能什么东西都不懂,而独独懂玉的,因为玉的学问与历史、文化、美学、思想、人格都有深刻的关系。而这个世界的学问也不是有用、无用分得那么明白的。其实体味人生不也像学着去懂一块玉吗?一个对人生没有深层体验的人,是无法获得人生的真谛的。所以,要学玉的人,应该先认识人生。

  曾子避席

  一天,孔子正在家里跟他的几个学生谈话,忽听佣人在门外说:“先生,有客人来了!”

  孔子一听,连忙让学生回避。

  门一开,一位长衫高帽的男客走了进来,走到孔子席边,双腿并拢,两手合十,弯腰道:“先生大安!”

  孔子也连忙起身道谢。

  那客人道了安,就一屁股坐到孔子身边,迫不及待地说:“先生,我有个问题想请教于您!”说话时,手已经碰到了孔子的衣服。

  孔子觉得这人有点不太懂礼貌,做客的客人,主人请坐才坐,主人问话才说,怎么倒滔滔不绝地先说起话来?可是孔子还是耐着性子听客人把话说完,然后送客出门。

  刚送走客人,孔子的学生曾子进来了,他同样坐到孔子旁边,觉得这样更能亲近老师。

  孔子不希望他的学生也像这个客人一样鲁莽,就坐下来跟曾子说:“以前的圣贤之王,均有至高无上的德行,君王和臣子之间,君君臣臣,他们才相处很好。”

  曾子一下明白过来——老师明里是在指点他君臣之间的道理,实际上在暗示师生之间尊卑关系。于是,立刻从席子上站起来,走到席子外面,恭恭敬敬地回答道:“学生哪里知道,还请老师把这些道理教给学生。”

  “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学生不能跟老师平起平坐。当曾子知道老师要向他传授学问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边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

  故事点评

  “避席”是一种非常礼貌的行为,学生不能跟老师平起平坐。当曾子知道老师要向他传授学问时,他站起身来,走到席子外边向老师请教,是为了表示他对老师的尊重。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正所谓有礼仪之大谓之夏,中国的礼节与仪式。中国礼仪以周为最,中国古代一般推行周礼。 中国礼仪在中国文化中起着“准法津”的作用。中国礼仪渗透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相关文章:

1.胎教故事-邋遢鬼的故事

2.胎教故事大全-适合胎儿收听的故事

3.最经典的胎教故事-谦虚闹的笑话

4.懒惰的小狐狸的胎教故事

5.胎教故事-不爱吃饭的小熊的故事

    热门标签

    771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