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下册历史教案大全

志豪 1172分享

  历史是延伸的。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是关于初中下册历史教案大全,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吧,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你们。

  初中历史教案篇一

  《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二)》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古典小说的创作到明清时期进入成熟阶段,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的思想艺术特色,明清时期书法绘画的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得出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积极内容,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点;了解它们不仅是中国文学的瑰宝,在世界文学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两个方面鉴赏文艺作品的方法,培养学生鉴赏文艺作品的素质,激发学生阅读文学名著原作的欲望。

  教学重难点

  本课的重点是《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的文学成就和时代特点。

  本课的难点是:《牡丹亭》主题思想的理解。

  教学工具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3分钟)

  上节课我们领略了明朝的建筑科技成就,请一位介绍一下。今天我们共同来了解明清在文学、戏剧、书画方面的艺术成就。

  (二)讲授新课

  一、古典小说的高峰(20分钟)

  1、老师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断,学生指出里面塑造的主要人物。并加以介绍。

  2、引导学生简单概括出这四部小说的主要内容。并讲一个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里面的小故事。

  3、以《三国演义》为例,引导学生讨论历史和历史小说的区别。

  4、 指导学生列表(包括书名、作者、创作时间、小说题材等)比较归纳出四部小说的共同特点。

  “明代三大奇书”:罗贯中《三国演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施耐庵《水浒传》(是我国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长篇小说)

  吴承恩《西游记》(是一部浪漫主义长篇神话小说)

  5、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1)<<三国演义>> 罗贯中 (2)<<水浒传>> 施耐庵 (3)<<西游记>> 吴承恩

  二、戏剧的繁荣(6分钟)

  1、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2、《永乐大典》----一部大型综合性类书,是我国古代的一部类书。

  3、小组学习,找出明清时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代表作,讨论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剧片断,学习了解京剧的产生。

  课后习题

  列举明末三大奇书及作者?

  课后习题

  板书

  一、小说:“明代三大奇书”:

  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吴承恩《西游记》

  二、戏剧:汤显祖《牡丹亭》

  初中历史教案篇二

  《民族团结》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党和政府对少数民族的政策,少数民族跨入社会主义,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各族人民共同繁荣。民族工作的成就。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各族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走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辉煌的成就;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是民族大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维护国家统一、巩固各族人民大团结。通过对有关民族工作知识内容的学习,进一步认识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团结对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

  3.过程与方法:归纳各族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史实,培养学生通过具体事件发现历史发展规律的能力;在学习的过程中,倡导积极思考、与他人交流合作的学习方法,并鼓励学生用此方法来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注重历史学习与现实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及突破

  本课重点是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人民政府实行各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可以通过设疑法引导学生理解民族区域自治的内容和意义。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补充大量的生动的图文信息帮助学生了解我国如何实行民族共同发展的政策。

  ●教学难点及突破

  本课的难点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原因。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对这首《爱我中华》一定非常熟悉,每当听到这首优美的旋律,我们都能深深地感受到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团结和兴盛。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民族团结》一课。

  师:中华文明在几千年发展的历程中通过兼收并蓄,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多元文化的特征。首先,老师想知道同学们对我国的民族知识了解多少。咱们来进行一个民族知识小竞赛怎么样?(学生抢答)

  一、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行

  1.我国的民族构成和民族分布的特点

  师: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

  生:我国有56个民族。汉族占主体,在全国总人口中占92%,少数民族有55个占8%。

  师:我国各民族分布的特点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分布特点)

  生:汉族集中的地区有少数民族,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有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居住,从全局上看,各民族交织在一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大杂居。从局部来看,在一个民族生活的地区里,又有其他民族相对集中地生活在一起(例如,天津市汉族为主,但是天穆一带又是在津回民的聚居区)这叫做小聚居。

  师:这种特点是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通过各民族经济文化交往、人口流动形成的。这种分布特点决定了各民族间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新中国建立后各民族一律平等,在1954年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中就明确规定:——

  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师:为什么实行这一制度呢?请同学们以藏族为例,探讨在我国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1)友好交往: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和吐蕃关系友好(和亲、会盟)。

  (2)管辖:元朝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西藏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清朝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加强对西藏的管辖,设置驻藏大臣与班禅共管西藏。

  (3)反抗斗争:近代1888年和1904年,英帝国主义先后两次发动了对中国西藏的侵略战争。英勇的西藏军民奋起抵抗,同英国侵略军进行了殊死斗争。

  (4)和平解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西藏宗教领袖班禅大师致电表示拥护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1951年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西藏获得了和平解放。

  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①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符合中国国情和历史传统。

  ②各民族长期的经济文化联系,形成了各民族合作互助,共同发展的民族关系。

  ③近代以来,各民族在共御外敌、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革命斗争中,建立了休戚与共的亲密关系,形成了高度的政治认同。

  (学生读图找到我国设立的自治区。)

  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优越性有哪些?

  活动:请同学们以藏族人大代表的身份,在西藏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上分组模拟西藏人民如何管理本民族事务

  ①组-针对近期发生在西藏的_联系西藏解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发表一份谴责声明

  ②组-商定一项大型基础建设项目,以提高西藏人民的生活水平

  ③组-利用西藏的资源优势,与外商洽谈一个招商引资的合资项目

  ④组-从文化、教育、民族节假日、工作时等方面制定一项民族优惠政策

  A.有助于把国家统一和少数民族自治结合起来。既维护了国家主权统一,又保障了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地区事务的权利。(例:西藏自治区人大代表的构成中少数民族代表占80%以上。西藏的门巴族虽然人口极少,但在全国人大中还有自己的代表。这表明西藏各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也体现了民族平等的原则)

  B.有助于把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做到因民族制宜,因地区制宜,从而有利于民族自治地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例:西藏立法和行政机关在执行全国法定节日的基础上,还将“藏历年”和“雪顿节”等藏民族的传统节日列入自治区的节假日。根据西藏特殊的地理因素,自治区把职工的工作时间每周定为35小时,比全国法定职工周工作时间少5个小时。西藏自治区还有变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的权利。少数民族有管理本民族事务的权利,更好地照顾到本民族文化传统、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

  C.有助于把国家富强和民族繁荣结合起来。

  D.有助于把各民族热爱祖国的感情和热爱本民族的感情结合起来。

  那么在民族区域自治的政策下,我国如何促进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的呢?

  二.各民族共同发展

  1. 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主改革

  新中国成立时,少数民族地区基本上还处于封建制、农奴制,甚至是原始公社制度等落后的社会经济形态下。经过广泛深刻的民主改革,各民族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2.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产业发展

  由于历史和自然等因素,少数民族地区交通、通信、能源等基础设施极其薄弱,因此建国后我国首先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

  师:青藏、川藏、新藏等公路是什么时期修建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这条川藏公路,蜿蜒于群山之间,人民解放军在修筑这条公路时,克服了高原冻土、泥石流、雪害、山体滑坡等一系列技术难题,终于使这条公路于1954年12月正式通车。随着青藏铁路的建成,世界屋脊之上也有了电气化火车呼啸而过的身影。这些工程密切了内地和边疆的联系,它们为边疆地区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高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3.发展农牧业经济,加大改革的力度

  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产业主要是畜牧业、畜产品加工如毛纺、皮革制造等等。随着我国科技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入,传统产业焕发出生机和活力。少数民族地区也紧跟对外开放的步伐,在这些地区国家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

  师:目前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面临着什么发展机遇?(国家1999年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

  西部大开发的原因:西部地区由于受历史、自然和区位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总体发展水平与东部相比,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近十几年来,这种差距还呈拉大趋势。在继续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对于逐步缩小地区间发展差距,加速实现全国各地区的共同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保持社会稳定,将发挥重要作用。广大西部省区地处祖国边疆,是少数民族集中聚居的地方。多年来,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西部民族和宗教问题搞_分裂活动。维护和保持民族地区的稳定,挫败国内外敌对势力分裂我国的阴谋,很关键的一条,就是不断加快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从根本上巩固社会稳定和边疆安宁的大好局面。

  西部大开发的重点项目中最让西部人动心的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两大世纪工程,这样不但能使西部人走向富裕,同时也能为东部建设贡献力量的工程。

  4.帮助少数民族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培养。国家帮助少数民族发展自己的语言和文字,高考招生对少数民族实行照顾的政策。为支援少数民族地区的建设国家还派出了大批的支边干部。孔繁森是杰出的代表。(课件演示)孔繁森是新时期优秀党员的杰出代表,更是维护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发展的楷模。

  小结:同学们,学完了这一课,你们想一想,我们能为民族团结做些什么呢?如何与少数民族的同学相处呢?

  最后,让我们衷心地祝愿中华大家庭团结兴旺,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富强!

  初中历史教案篇三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进步,感受到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生发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热爱之情。认识到社会发展改变了人们的就业观念,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

  了解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掌握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发生的变化及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情况;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运用漫画、地图、实物引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采用分组学习、合作探究的方法,加强学生间的团结协作;设计课后延伸内容,让学生拓展知识,提出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合理方案。

  教学重难点

  1.重点: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巨大变化。组织学生分四个小组学习,合作探究,在交流中感受变化。

  2.难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就业制度的变化和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通过学生的社会调查和教师的适时引导突破难点。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授: 过去男女谈婚论嫁,常以“四大件”作为物质基础,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旧四大件”早就被“新四大件”所取代,(课件展示新旧“四大件”图片)。“四大件”的演变,足以说明我们的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由此导入新课。

  讲授新课

  衣食住行的变迁

  (一)服饰看变迁

  1.新中国刚成立时,人们的服装上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样式。城市市民一般穿侧面开襟扣扣的长袍,妇女穿旗袍。农村男子一般穿中式的对襟短衣、长裤,妇女穿左边开襟的短衫、长裤,有的还穿一条长裙。

  2.六、七十年代人们的服饰被称为“蓝(灰)色的海洋” 这一时期人们的衣着不仅色彩和样式单调,而且数量有限,需要凭布票来购买。

  3.“_时,青少年喜欢穿绿色的军装。

  4.改革开放以来,服装的花色、款式更加多样化,面料、质地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日益丰富的饮食

  “民以食为天”,改革开放前后人们在“吃”的方面有何变化呢?

  1.改革开放前,“大跃进”、“人民公社化”后三年经济困难时期的人们 “吃”的水平也很低,营养严重不足。有些地方有些年份甚至难以果腹,只好以野菜、粗粮充饥。城镇居民吃粮油要凭票供应,居民每天只能凭粮票、肉票、菜票 等获取有限的食物。

  2.改革开放后,大米等精细口粮成为人们的主食,蔬菜种类日渐丰富,90年代营养搭配、绿色食品、膳食平衡成为百姓饮食“主旋律”。人们不但能吃饱还要吃好,吃出营养、吃出文化、吃出健康。

  教师过渡:人们常说,我们现在吃得好了,穿得好了,住得也好了,改革开放以后,我们的居住条件得到了怎样的改善呢?

  (三)面貌一新的居民住宅

  1. 人均居住面积:改革开放前,人们的居住条件较差,1978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只有3.6平方米,农村是8.1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在,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十几年里,中国的城市面貌和百姓住房条件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到2000年,人均居住面积,城镇超过了10平方米,农村超过24平方米。

  提问:你在家里有独立的房间吗?请说说你家现在的居住条件怎样?

  2.配套设施、房屋装修: 改革开放前随处可见破旧木板房,改革开放后逐步被外表装饰漂亮的楼房所取代。城镇居民住上了高楼大厦,而且装饰讲究,宽敞明亮,中国农村的住房变化同样令人吃惊。

  (四)四通八达的交通

  改革开放前,农村靠畜力和步行,城市靠公共汽车和自行车,改革开放后,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乘出租汽车和开私家车的人多了起来,除此之外,我国铁路、公路和航线的增长都很快,出门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坐飞机不再是件稀罕事,开私人汽车出行的人也占了一定的比重,说明我国的交通条件有了明显改善,和改革前交通工具紧张,道路拥挤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提问:

  1、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交通条件的不断改善,汽车的发展,随之带来了什么严重的问题?

  2、如何缓解城市中交通堵塞和环境污染问题

  教师过渡:了解完了衣食住行状况,我们再来看一下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两个内容:

  就业和社会保障

  提问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就业制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提问2:铁饭碗要不要打破 ?为什么?

  提问3:对于改革过程中产生的“弱势群体”应该怎么帮助?

  课后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我们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正是由于改革开放,使我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繁荣。人民的生活水平才有了大幅度提高。

  课后习题

  1、改革开放前,人们买粮食要凭粮票,主要是因为当时( )

  A人口多,耕地少

  B 政府控制城镇人口规模

  C 政府提倡节约粮食

  D 经济发展水平低

  2、下列符合_期人们服饰特点的是( )

  A 服装争奇斗艳

  B 时装表演成为风景线

  C 穿解放装,千篇一律

  D 西服革履,风度翩翩

  3、下列各项就业办法中属于

  “铁饭碗”的是( )

  A 持证上岗

  B 毕业分配

  C 就业培训

  D 公开招聘


初中下册历史教案大全相关文章:

1.初中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5068儿童网

2.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 5068儿童网

3.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5068儿童网

4.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5068儿童网

5.沪教版八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 5068儿童网

6.关于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小节 - 5068儿童网

7.初二历史下册知识点 - 5068儿童网

8.中国历史成语故事教案(5篇) - 5068儿童网

9.关于九年级下册历史知识小结 - 5068儿童网

10.关于八年级下册的历史小结 - 5068儿童网

    热门标签

    995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