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不该让孩子过万圣节?家长们怎么看?

曾扬 1172分享

  1

  周末的时候,我的朋友带着八岁的女儿逛商场,一进门,孩子就兴奋的尖叫:“哎呀,好多鬼呀!”朋友也是吓了一跳,一抬头才知道,溜冰场换鞋区的墙上,挂着各式各样的骷髅头造型的挂饰。

  “为什么万圣节要扮成鬼?”

  “万圣节真的有鬼吗?”

  孩子正处在好奇心十足、不断学习新鲜事物的年纪,一连串的问题让朋友还有点招架不住,不知道要如何跟孩子解释这一节日,但是不解释呢,又怕万圣节对应鬼,成了孩子脑海中的固定词条。

  年轻一代父母越来越喜欢带着孩子过各种各样有趣的节日,像圣诞节、平安夜、感恩节......还有马上就要到来的万圣节。

  我不禁想到了去年万圣节前夜,在上海,有家长带着12个孩子,到一家便利店去要糖果,孩子们肆无忌惮地拿走货架上的糖果和巧克力。

  对此,我想先来做个投票

  2

  对于这个问题,家长分为了两派...

  正方:尽情拥抱万圣节

  对比西方,中国鬼节的旧俗是不能在天黑后随便出门,不要轻易谈论鬼神和生死。但西方的鬼节——万圣节,则是孩子们可以穿上自己喜欢的化妆服,戴上千奇百怪的面具,提着“杰克灯”在夜晚跑到邻居家去要糖果和捣乱。在面对死亡这个话题时,我们常常选择避而不谈,遮遮掩掩,而恰好,万圣节看起来是最适合与孩子谈论生死这个承重话题的时机。

  父母平常大多忙着上班和加班,日子匆匆过,而那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营造的仪式感,也许能为孩子提供更多表达和展现的机会,在成长的印记中多一些温暖和感动。

  接触多元化文化,对孩子的身心成长也有很大帮助。

  万圣节到来,孩子们可以自己思考万圣节服装创意,探索用什么方式展现出来!而父母也可以教孩子缝纫、用剪刀在泡沫塑料、纸板上切割、雕塑、绘画,安全地利用热胶枪和壁纸刀等其他工具。既呵护了孩子的想象力,又掌握了动手技能。

  反方:No!No!No!

  小孩子对于世界的认知是有限的,以展示鬼怪形象玩乐的节日会让很多孩子难以接受,甚至有些留下心理阴影。

  万圣节只是极端的搞怪和无意义的疯狂,孩子不会关心个人行为带来的后果,以至于制造各种事端,淡化孩子的责任感。

  感恩节、圣诞节这些洋节过过也就算了,万圣节是什么鬼?查了一下百度,说是外国的鬼节,如果说连外国的鬼节要过,那么,中国传统的“寒衣节”和“七月半”,是不是也要让孩子带纸钱到幼儿园来烧一烧呢?

  万圣节是西方特有的文化与传统,经过多年的传承和积淀,大人、孩子早就习惯。但西方的节日东方过,毕竟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如果单纯为了“逗小孩玩”,却让家长大张旗鼓地准备,则喂饱了商家,倒了家长的胃口,还让孩子不知所谓,甚至是反作用,就有点得不偿失。

  3

  那是不是不应该过洋节呢?

  当然不是,只是一定要正确过洋节!

  教育专家认为:低龄儿童过‘洋节’是一把双刃剑。其好处在于能够多元接触不同文化,丰富家长孩子活动,坏处则在于由于孩子的身心正处于成长和发展阶段,而且万圣节在中国又缺乏一定的文化基础,所以对于孩子来说,他们是否能真正地感受到节日的乐趣、理解节日的积极意义,还有待考察。

  如果一定要过万圣节的话,专家也指出,挖掘万圣节中一些能激发孩子兴趣、让孩子们喜闻乐见的看得见的节日元素更好,比如让孩子在家长指导下,亲自动手制作南瓜灯,让孩子了解到蔬菜瓜果也能做成生活装饰用品,侧重于美术欣赏教育更好。而不是放大万圣节中妖魔化、装鬼搞怪的恐怖元素,让幼小的心灵产生莫名的警惕和恐惧视觉体验。

  其实无论是中国节日还是西方节日,孩子们都能从节日的仪式感里,感受到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习俗带给他们的熏陶。不要为了过节而过节,要让孩子展现他们的童真,更重要的是还可以增进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感情。

    热门标签

    708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