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华燕2 0分享

“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那么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目录

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除夕穿红衣服的意义

除夕吃年夜饭吗

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1、吃年夜饭

除夕当天,跳傩舞、贴春联、封井、放炮竹、吃年夜饭,守岁。

守岁是从吃年夜饭开始,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反正长夜漫漫,那就从掌灯时分入席,慢慢吃慢慢吃,有的人家可是会一直吃到深夜。

年夜饭,要慢慢吃

2、闲聊唠嗑

除夕之夜,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古人坐一块一般会唠些什么不好说。不过据有限可考历史,小编勉强分为两类:

比较正式的叫“讲古”,由长辈给晚辈讲些老故事、老规矩,以及各类生产知识和生活经验。正所谓“老人不讲古,后生会失谱”。

据说除夕之夜,青年孔子与儿子孔鲤、女儿、妻子亓官氏阖家燃灯守岁,孔子为儿子、女儿讲历史故事,那场面甚是温馨。

孔子和家人守岁

不怎么正式的就叫“扯淡”了,大家围着火炉说说故事,聊聊八卦。什么谁家那个怕老婆的,傻媳妇的,恶婆婆的...大家听的津津有味,毕竟民生八卦的收视率普遍偏高;

或者讲讲志怪鬼神故事,主人公往往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的,听起来真实的吓人,这样子凑一凑就是一本聊斋。故事的主人公估计很无奈,说你生过猴子你就生过猴子,再怎么解释别人也将信将疑…

大家围坐一快唠唠嗑

3、饮酒吟诗

文艺小青年的除夕夜就是“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小火炉暖意融融,推杯换盏,守着天色渐明。三两杯杜康下肚,诗兴大发。

有人除夕夜只是发呆看梅花:

柴米油盐酱醋茶,般般都在别人家。

岁暮清淡无一事,竹堂寺里看梅花。

---唐伯虎《除夕口占》

还有人过年过节仍在家苦读,和现代考生一样深深的无奈: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阔,一年功夫是文词。

---文徵明《除夕》

他们的这些诗句也为我们了解古人生活提供了第一手资料。或许守岁本是一件普通的事,守岁也有千万种姿势,但是这些文人墨客却都深深地烙印了一份诗意在其中。

喝喝酒,写写诗

4、文艺汇演

以上都是普通平民百姓,宫廷里头又是另一番光景了。在宫廷,除夕夜热闹非凡,通宵达旦的大筵要持续10多个小时,重臣、亲属均需陪伴皇帝“入阁守岁”。嗯,我不睡,你们也别想睡...

节目内容则是文艺汇演,除了载歌载舞,还有语言类的滑稽节目,相扑、角抵等竞技节目,还有各种杂技魔术。

春秋战国时期,就出现了类似今天相声表演的“俳优”。所以那时的达官贵人就听听相声看看歌舞,迎接新年。

<<<返回目录

除夕穿红衣服的意义

红色辟邪,红色吉祥,这种观念早在原始社会就已经存在,红色是太阳的颜色,是火的颜色。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尚红思想一直没有改变过,新年贴红对联,还有旧式婚礼中新婚的红嫁衣、红盖头、红蜡烛、新科的红榜等等,不论何时何地,人们都要用红色来增添喜庆。

中华汉民族把红色视为喜庆、成功、忠勇和正义的象征,尤其认为红色有驱邪护身的作用。因此在大年三十也就是除夕,人们便早早地穿上红色衣福,或系上红色腰带,有的随身佩带的饰物也用红丝绳系挂,来迎接新年。认为这样才能趋吉避凶,消灾免祸。

<<<返回目录

除夕吃年夜饭吗

是的。年夜饭在一年的最后一天,除夕的时候吃。

农历除夕是一年的最后一天,这天晚上的最后一顿饭就被叫做年夜饭,对于中国人来说,这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顿饭,又称“团圆饭”、“团年”或“合家欢”,这顿饭意味着告别旧岁迎来新岁。年夜饭在大年三十的晚上几点吃没有一个准确的时间,当你一家人都团聚了,高高兴兴地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时候,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年夜饭里包含的是中国人的亲情,融入的是一种文化传统。

<<<返回目录


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相关文章:

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古人在除夕会做什么?

除夕有哪些传说故事 除夕传统故事分享

古代人过春节的方式是怎样的

古时候人们是怎么过年的

除夕习俗贴年画原因

过新年贺新春的古诗词-苏轼:守岁

过年的来历及春节的由来

中国过年的传统文化

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

“岁”的最后一天,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它与新岁首尾相连,谓之“岁穷月尽、挨年近晚”,是新一岁的前夕,是除旧迎新的重要时间交界点。那么古代人是怎么过除夕的?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806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