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分时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金凤1160分享

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的秋分时节,是秋天的中间点,预示着秋天已经过去了一半。也是从这天其,昼夜换了位置,开始昼短夜长的日子。下面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秋分时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欢迎阅读,仅供参考。

秋分时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

秋分节气的由来

“斗指己为秋分,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又适当秋之半,故名也。”太阳黄经为180度,阳历时间为每年的九月二十二至二十四日。按旧历说,秋分刚好是秋季九十天的中分点。正如春分一样,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昼夜时间的长短再次相等,可以说秋分是一个相当特殊的日子。从这一天起,阳光直射的位置继续由赤道向南半球推移,北半球开始昼短夜长。《春秋繁录》中记载:“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在天文学上,则把秋分作为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

每年的9月23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180度时,进入“秋分”节气。“秋分”与“春分”一样,都是古人最早确立的节气。按《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云:“秋分者,阴阳相伴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秋分”的意思有二:

一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划分四季,秋分日居于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二是此时一天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此日同“春分”日一样,“秋分”日,阳光几乎直射赤道,此日后,阳光直射位置南移,北半球昼短夜长。

秋分是中国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9月23日或24日,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秋分的含义《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八月中……解见春分”。“分”是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我国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第二候中的“坯”字是细土的意思,就是说由于天气变冷,蛰居的小虫开始藏入穴中,并且用细土将洞口封起来以防寒气侵入。“水始涸”是说此时降雨量开始减少,由于天气干燥,水气蒸发快,所以湖泊与河流中的水量变少,一些沼泽及水洼处便处于干涸之中。

秋分的传统习俗

秋祭月

秋分曾是传统的“祭月节”。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说。现在的中秋节则是由传统的“祭月节”而来。据考证,最初“祭月节”是定在“秋分”这一天,不过由于这一天在农历八月里的日子每年不同,不一定都有圆月。而祭月无月则是大煞风景的。所以,后来就将“祭月节”由“秋分”调至中秋。

北京的“月坛”就是明嘉靖年间为皇家祭月修造的。《北京岁华记》记载北京祭月的习俗说:“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北京祭月还有一个特别的风俗,就是“惟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此即民谚所说“男不拜月”。

竖蛋

秋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秋分到,蛋儿俏”的说法。

在每年的秋分那一天,世界各地都会有数以千万计的人在做“竖蛋”试验,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新鲜鸡蛋,轻手轻脚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

候南极

古时把南极星的出现看成是祥瑞的象征。因而历代皇帝会在秋分这日早晨,率领文武百官到城外南郊迎接南极星。

因为我国生活在北半球,因而南极星(也称“南极仙翁或老人星”)南极仙翁一年内只有在秋分之后才能见到,且一闪而逝,极难见到,春分过后,更是完全看不到。

南极仙翁又称南极真君,是古代汉族神话传说中的老寿星,为元始天尊座下大弟子。因为他主寿,所以又叫“寿星”。

吃秋菜

在岭南地区,昔日四邑(现在加上鹤山为五邑)的开平苍城镇的谢姓,有个不成节的习俗,叫做“秋分吃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乡人称之为“秋碧蒿”。逢秋分那天,全村人都去采摘秋菜。在田野中搜寻时,多见是嫩绿的,细细棵,约有巴掌那样长短。采回的秋菜一般家里与鱼片“滚汤”,名曰“秋汤”。有顺口溜道:“秋汤灌脏,洗涤肝肠。阖家老少,平安健康。”

送秋牛

秋分随之即到,其时便出现挨家送秋牛图的。其图是把二开红纸或黄纸印上全年农历节气,还要印上农夫耕田图样,名曰"秋牛图"。

送图者都是些民间善言唱者,主要说些秋耕和吉祥不违农时的话,每到一家更是即景生情,见啥说啥,说得主人乐而给钱为止。言词虽随口而出,却句句有韵动听。俗称"说秋",说秋人便叫"秋官"。

粘雀子嘴

秋分这一天农民都按习俗放假,每家都要吃汤圆,而且还要把不用包心的汤圆十多个或二三十个煮好,用细竹叉扦着置于室外田边地坎,名曰粘雀子嘴,免得雀子来破坏庄稼。

放风筝

秋分期间还是孩子们放风筝的好时候。尤其是秋分当天。甚至大人们也参与。风筝类别有王字风筝,鲢鱼风筝,眯蛾风筝,雷公虫风筝,月儿光风筝,其大者有两米高,小的也有二、三尺。

秋分养生要点

1、秋分可药补

在秋分节气的养生中要注重对肺脾肾三脏养护,适当选用一些中草药煎服是很有效的办法。

党参、芡实、白术、苍术、茯苓能补脾祛湿止泻;芡实可防病延年;莲子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固涩止带,养心安神;莲子和人参黄芪大枣茯苓同用,可补脾益气;莲子、芡实、酸枣仁、五味子有益肾气,宁心安神治失眠;百合性偏凉,胃肠功能差者应少吃。

另外,秋季进补也不可乱补,无病就不需要进补,进补时则要对症服药,否则将适得其反。

2、适当“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秋天有“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不过对于体质虚弱者或老人儿童,夜间入睡后要盖好被子,以防腹部受凉,诱发各种疾病。

3、常笑宣肺

在精神方面,秋季气候渐转干燥,日照减少,气温渐降,人们的情绪未免有些垂暮之感。这时,应保持神志安宁,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中医有“常笑宣肺”一说。不同程度的笑对呼吸器官、胸腔、腹部、内脏、肌肉等器官有适当的协调作用。

4、运动以登山为最宜

金秋季节,天高气爽,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好时机,登山、慢跑、散步、打球……特别是登山,可以改善人体的循环系统,增加肺活量,激发快乐和活力。登山还可以配合呼吸,这样可以加强肺部循环功能,更能加速人体代谢过程。

5、运动“三防”免伤身

秋季运动,必须注意“三防”。

一防受凉感冒。锻炼时不宜一下子脱得太多,应等身体发热后,方可脱下外衣。尤其是老年人外出运动更要注意早晚温差,以免受凉。

二防运动损伤。人的肌肉韧带在气温下降的环境中会反射性地引起血管收缩,肌肉伸展度明显降低,关节生理活动度减小,神经系统对运动器官的调控能力下降,极易造成肌肉、肌腱、韧带及关节的运动损伤。因此,在每次运动前一定要注意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三防运动过度。秋天是锻炼的大好时机,但此时因人体阴精阳气正处在收敛内养阶段,因此运动也要顺应这一原则,即运动量不宜过大,以防出汗过多,阳气耗损。

6、及时收纳夏季用品

秋分过后,应把夏季使用的凉席、电扇等用品收纳起来,根据气温变化,及时换上床单、薄被等,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秋分忌讳什么

1、江淮、广西忌不下雨

秋分之日,江淮地区的人们最希望能下雨,倘若天晴将会发生旱情,有民谣“秋分天晴必久旱”。在广西一带也有秋分祈盼下雨的习惯,民间有一句谚语说的是:“秋分夜冷天气旱。”显然是说秋分之日夜里寒冷,将会发生旱情,危害农作物生长发育。

2、华北平原忌刮东风

秋分时节,在华北平原最忌讳刮东风,有读语云:“秋分东风来年旱。”若秋分时节刮起了东风,那么第二年会发生干旱,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

3、秋分忌讳电闪雷鸣

秋分之日民间忌讳电闪雷鸣。有谤语云:“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据说秋分之日要是遇到电闪雷鸣,那么就会影响到秋天庄稼的正常生长发育,导致农作物减产,稻米的价格就会飞涨,因此要提前做好预防自然灾害的准备工作。


秋分时节的由来及传统习俗相关文章:

秋分时节的来历及习俗

秋分节气的由来和养生知识

秋分与中秋节的区别

秋分节气的由来及农事活动

秋分的由来及习俗

秋分节气的由来及传统食物

    163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