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的来历及注意事项

金凤0分享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9个节气,也是干支历戌月的结束以及亥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每年11月7-8日之间,即太阳位于黄经225°。下面是小编整理了立冬节气的来历及注意事项,来欣赏和学习吧,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冬来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立,建始也”,又说:“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看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追根溯源,古人对“立”的理解与现代人一样,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在古籍《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冬”的解释是:“冬,终也,万物收藏也”,意思是说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所以,立冬不仅仅代表着冬天的来临。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万物收藏,归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和“立秋”一样,古人同样在这个季节用占卜的方法来看冬天的冷暖,如“立冬晴,一冬凌(寒冷);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不无例外,古代也有到立冬这天,皇帝会亲自率领三公九卿大夫到北郊行“迎冬”之礼。

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三候“雉人大水为蜃”中的雉即指野鸡一类的大鸟,蜃为大蛤,立冬后,野鸡一类的大鸟便不多见了,而海边却可以看到外壳与野鸡的线条及颜色相似的大蛤。所以古人认为雉到立冬后便变成大蛤了。

立冬养生注意事项

运动锻炼

俗语说冬季需要“冬藏”,但这个并非让你和动物冬眠一样一动不动。只是因为天气和身体调节的各种因素,冬季不再适合让你大汗淋漓的春夏型运动了。冬季运动也要注意“藏”。

锻炼之前充分热身。由于人的身体在低温环境中会发僵,锻炼前若不充分热身,极易造成肌肉拉伤或关节损伤。因此应正式锻炼前先进行徒手操、轻器械练习等“预热”运动,热身的强度以使身体发热并微微出汗为宜。

锻炼时衣物的薄厚要适当。立冬过后气温很低,因此在运动前要穿厚实些的衣服,在热身后再除去外衣;锻炼结束后应尽快回到室内,不要吹到冷风,以及擦去汗水并更换衣服,以防止冷热交替造成热量散失而感冒。

精神调养

冬季万物凋零,常会使人触景生情、郁郁寡欢,改变这种不良情绪的最好方法就是多参加娱乐活动,如跳舞、弈棋、画画、练书法、欣赏音乐等,这样可以消除冬季低落情绪,振奋精神。

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

饮食调理

立冬的饮食调养要遵循“虚者补之,寒者温之”的传统,冬令进补,是国人数千年的习俗,立冬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又是人们进补的最佳时期。每逢这天,南北方人都以不同的方式进补山珍野味,说是只有这样到了寒冷的冬天,才能抵御严寒的侵袭。

立冬后进补要给肠胃一个循序渐进的适应过程,所以要做好引补。比如食用性质温和的花生红枣汤、生姜炖牛肉等。此外,冬季喝热粥也是养生的好选择。

起居养生

传统养生认为睡觉是第一大补。

专家建议,一要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二要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在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应乎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更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进行日光浴须注意保护头和眼睛,以免由于过度曝晒引起头晕目眩、倦怠乏力。

立冬有什么讲究

1、想御寒,要先进补

天冷影响人体的内分泌系统,使人体的甲状腺素、肾上腺素等分泌增加,加速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类热源营养素的分解,增加肌体的御寒能力,同时也造成人体热量散失过多。所以,立冬后要适当进补对御寒很有好处。

2、寒伤肾,注意养肾

冬天天气寒冷,寒与肾相应,最易伤害肾的阳气。这对身体造成了两个伤害,一是容易发生腰膝冷痛、易感风寒、夜尿频多、阳痿遗精等疾病;另外,肾阳气虚又伤及肾阴,肾阴不足,则咽干口燥,头晕耳鸣疾病也随之而生。所以说冬天对肾的保养十分重要。

3、睡懒觉,利阳气生发

俗语有“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立冬过后,早睡晚起更有利于养生,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早晨最好等太阳升起后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有利于人体阳气的生发,使头脑更清醒、灵敏,早睡晚起更适合老年人。

4、多运动,强身健体

运动时应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但不要穿着过厚,避免大汗淋漓,以微微汗出为宜。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不要做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包括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哮喘等患者,应选日照充足的时间段外出锻炼,避免寒冷的刺激,以免诱发旧疾。

立冬养生饮食穿衣有讲究

冬季的.日常饮食忌过于干燥,宜有汤水相伴。常言道:“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这是因为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饭前先喝几口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若饭前不喝汤,吃饭时也不进汤水,饭后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才喝水,反而会冲淡胃液,不宜吸收和消化。

专家表示,养成饭前和吃饭时进点汤水的习惯,还可以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的发生。常喝各种汤、牛奶和豆浆的人,消化道也最易保持健康状态。“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她提醒说。

冬天气温低,气候干燥,皮肤处于收敛状态,血液大部分集中到皮肤深层,而且皮肤的皮脂腺与汗液分泌减少,皮肤变的干瘪,缺少弹性,受寒冷刺激易发生冻伤和皲裂。专家指出,冬季防寒保暖,须根据“无扰乎阳”的养藏原则,做到恰如其分。衣着过少过薄,既消耗阳气,又易感冒;衣着过多过厚,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入侵。

专家提示说,由于青年人代谢能力强,自身的体温调节能力比较健全,皮肤血管能进行较大程度的收缩来减少体热的散失,因此穿衣不宜过厚。对于婴幼儿来说,因其身体较稚嫩,体温调节能力差,应注意保暖。老年人穿衣则应以防寒保暖为主,力求宽松、轻便,切忌紧裹身体。

此时节,就内衣的衣料而言,应选吸湿性能好、透气性强、轻盈柔软的纯棉织物为宜。化纤品易刺激皮肤,引起瘙痒,一般不宜用来做内衣。患有气管炎、哮喘、胃溃疡的人,最好再增加一件背心;患关节炎、风湿病的人,制作冬衣时在肩胛、膝盖等关节部位用棉层或皮毛加厚,也可单独制作棉垫或皮毛垫。

立冬节气的来历及注意事项相关文章:

2021立冬节气起源来历典故

2021立冬节气的由来

2021立冬节气养生有哪些注意事项

立冬节气文化知识最新

2021立冬节气风俗上传统食物

有关24节气小满的来历及禁忌

小暑节气的习俗及气候特点

2020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夏至节气来历及传统民俗

立冬节气的含义是什么

    185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