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的风俗及传统美食

金凤1871分享

除夕是我国传统节日中最重大的节日之一。指农历一年最后一天的晚上,即春节前一天晚,因常在夏历腊月三十或二十九,故又称该日为年三十。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除夕的风俗及传统美食,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除夕的风俗

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年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围坐桌旁,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

年夜饭的名堂很多,北方人过年习惯吃饺子,这是古时候流传下来的习惯。

贴年红

年红,是春联、门神、窗花、年画、福字等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统称。过年贴年红(挥春),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

春联

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燃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唐代时写作“爆竿”,南方各地又称之为“纸炮”、“响炮”。如果把许多单个的爆竹联结成串,则叫作“鞭炮”、“响鞭”、“鞭”。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祭祖

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南方人祭祖尤为隆重,大半是八碗大菜,中设火锅,按灵位设杯箸,在除夕、元旦、元夜,都将火锅扇开,随时换菜。除夕夜和元旦供素煮饽饽,上元夜供元宵,每日早晚焚香叩头,献供新茶。

守岁

除夕守岁是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守岁的民俗主要表现为所有房子都点燃岁火,合家欢聚,并守着“岁火”不让熄灭,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迎接新年到来。除夕夜灯火通宵不灭,曰“燃灯照岁”或“点岁火”。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除夕传统美食

1、元宵

又名汤圆,在南方比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圆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馅),再放入锅里煮食,寓意团团圆圆。元宵一般当早点或年饭主食,不管是餐馆酒店还是家中,都很流行这道美食。

2、年糕

春节食年糕的风俗,兴于宋代,盛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绎为年年高升之意。

3、鱼

春节吃鱼可是有讲究的,预示着年年有余,所以春节吃鱼是老北京人的一项习俗。

4、馄饨

新年吃馄饨取其开初之意。传说盘古氏开天辟地,使“气之轻清上浮者为天,气之重浊下凝者为地”,结束了混沌状态,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则取“馄饨”与“浑囤”的谐音,意思是粮食满囤。

5、饺子

是中国的传统食品之一。也称作扁食或煮饽饽。古来只有馄饨而无饺子。后来将馄饨做成新月形就成饺子了。在唐代吃饺子的习惯已经传到中国的边远地区了。除夕夜,十二点钟声一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6、长面

也叫长寿面,新年吃它,预祝寿长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饼,所以汤面起初也叫汤饼,开始的面片不是擀成或压成的,而是将和好的面,用手往锅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乌鸦头”、“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开始用案板擀面,才逐渐有了长面、短面、干面、素面、荤面、挂面。

除夕养生饮食禁忌

1.肝病患者忌“酒”

肝病患者饮酒,会直接伤害肝细胞,甚至会使肝细胞变性或坏死,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

2.胆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2.糖尿病患者忌“甜”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除夕的风俗及传统美食相关文章:

2022除夕的来历及传统美食

2022除夕的民俗及传统美食

2022除夕的习俗及传统美食

2022除夕的传统美食及含义

2022除夕的风俗活动及传统美食

2022除夕的传统习俗及食物

2022除夕的习俗和传统食物

2022除夕的传统习俗及食物

2022除夕的食物及传统习俗

    274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