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蛰节气的传统食物及气候特点

金凤1871分享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斗指丁,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惊蛰节气的传统食物及气候特点,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惊蛰节气的传统食物及气候特点

惊蛰吃什么传统食物

1、梨子

惊蛰吃梨是北方的民间习俗。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春回大地,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所以梨特别适合在这个季节食用。

2、蛋

除了吃梨,民间还有惊蛰吃蛋的说法,据说是因为惊蛰这一天要祭祀白虎,而白虎通常獠牙张嘴,只有以蛋喂食,饱食后它就不会伤人了。而经过演变,当初喂给白虎的鸡蛋,如今变成了喂给人们自己啦。

3、炒豆

在陕西,一些地区过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黄豆真的是价廉物美,对于女人来说,它含有的异黄酮素又能产生与雌激素荷尔蒙相似的效用,降低血液胆固醇,保护心脏,预防乳癌骨质疏松的情况。

4、玉米

玉米是很多人非常喜欢的食品,美味可口,营养价值高。它含纤维素特别高,而纤维素可加速肠道蠕动,降低胆固醇吸收,预防冠心病。此外,玉米中还含有大量镁,镁可加强肠壁蠕动,促进机体废物的排泄,对于减肥非常有利。

5、芋头

赣南闽西一带的客家人,在惊蛰这天要在热水中煮带毛的芋子、炒黄豆(代表消灭多种虫害)。

中医认为芋头可补中益气,因其含有丰富的黏液皂素及多种微量元素,可帮助机体纠正微量元素缺乏导致的生理异常,同时能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6、醪酒

春天到来,人的全身汗毛孔也开了,西北有些地方在惊蛰节要家家户户喝醪酒、吃鸡蛋煎饼拌芥末汁,驱除身体积存的寒气。

7、煎饼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煎饼因是用原粮制作,麸皮没有去掉,所以营养丰富,吃起来香酥松柔,且便于存放和携带,是一种极富特色的地方食品。有人认为,食用煎饼需要较长时间的咀嚼,因而可生津健胃,促进食欲,促进面部神经运动,有益于保持视觉、听觉和嗅觉神经的健康,减缓衰老,不失为一种保健食品。

惊蛰的气候特点

每年的三月初就到了惊蛰节气,惊蛰节气的到来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在惊蛰节气之前,气候还是比较寒冷的,动物躲在土中冬眠,不吃不喝,称为“蛰”。到了三月初,天上的春雷惊醒了蛰伏的动物,称为“惊”。所以说,每逢惊蛰时节,蛰虫惊醒,天气转暖,春雷滚滚,中国的大部分地区进入了春耕播种的季节。

老话说得好,春雷响,万物生。惊蛰时节最明显的气候特征就是,气温回升迅速,雨水明显增多,农忙时节真正开始了。在惊蛰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平均气温在13℃左右,跟雨水节气相比,升高了3℃以上。

惊蛰这个节气不仅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同时日照的时长也有明显的增加,大家都会感叹这是“好春光”。不过惊蛰节气前后,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是特别稳定,气温波动还是比较大的。大家千万不要急于脱去厚重的衣物,还是再“捂”几天的。

所谓的“惊蛰”也就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长江流域的大部分地区开始有了春雷。此时,万物复苏,小麦孕穗,油菜花开,春暖花开的季节就要到来了。

惊蛰将至,江南大部分地区已经是垂柳鹅黄、芳草泛绿,赏花时节到了,大家可以踏青郊游去了。不过,惊蛰前后,春寒乍暖,我们要时刻关注天气变化,谨防出现“低温阴雨”的天气。对于农民朋友来说,这样的天气影响播种和育秧。对于普通市民来说,这样的天气容易让人感到身体不适,甚至是生病。

在我国的西北和华北地区,惊蛰前后还特别容易出现沙尘天气,西北地区还会出现沙尘暴。所以说,大家在出门前一定要做好防尘的'工作,记得戴口罩和帽子,同时也要做好肌肤的补水工作。

惊蛰吃梨的好处

防感冒

梨素有天然矿泉水的美称,多汁可口,清肺养肺,清热降火,润肺祛燥,适宜冬春交替季节,有发热和内热的病人食用,由于梨子营养素丰富,常吃梨还能有效预防感冒。

润燥

惊蛰时节,乍暖还寒,气候比较干燥,很容易使人口干舌燥、外感咳嗽。生梨性寒味甘,有润肺止咳、滋阴清热的功效。

养肝

春季阳气初升,正是养肝的季节,梨子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物质和维生素,有一定的保肝护肝作用。

补水

春季人们出现皮肤瘙痒,口鼻干燥的时候很多,梨子具有润燥消风之效,春季可以多吃梨润燥止咳,补充水分,缓解身体干燥现象。


惊蛰节气的传统食物及气候特点相关文章:

2022惊蛰节气的食物及气候特点

惊蛰吃什么传统食物气候有什么特点

24节气惊蛰的来历及气候特点2022

惊蛰节气的传统习俗介绍

惊蛰节气传统饮食习俗介绍

2022惊蛰节气的养生食物及气候特点

2022惊蛰节气的食物及风俗活动

2022惊蛰节气的传统食物及来历

2022惊蛰节气的传统食物及养生要点

    2761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