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特色食物及传统习俗

金凤1871分享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端午节的特色食物及传统习俗,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端午节的特色食物及传统习俗

端午节的特色食物

1、粽子

端午节食粽是我国的传统习俗,粽的形状很多,品种各异,一般还有正三角形、正四角形、尖三角形、方形、长形等各种形状。由于中国各地风味不同,主要有甜、咸两种。

2、雄黄酒

端午饮雄黄酒的习俗,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用研磨成粉末的雄黄泡制的白酒或黄酒。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善能杀百毒、辟百邪、制蛊毒,人佩之,入山林而虎狼伏,入川水而百毒避”。

3、五黄

江浙一带有端午节吃“五黄”的习俗。五黄,是指黄鱼、黄瓜、黄鳝、鸭蛋黄、雄黄酒(雄黄酒有毒性,一般都喝普通的黄酒代替雄黄酒)。也有其它说法,咸鸭蛋可以用黄豆替代。农历五月,江南人称五黄月。

4、茶叶蛋

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有煮茶蛋和盐水蛋吃的习俗。当地人还将鸡蛋、鸭蛋、鹅蛋染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给小孩挂在脖子上,希望孩子平安无事、逢凶化吉。

5、打糕

端午节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人民隆重的节日。这一天最有代表性的食品是清香的打糕。打糕,就是将艾蒿与糯米饭,放置于独木凿成的大木槽里,用长柄木捶打制而成的米糕。这种食品很有民族特色,又可增添节日的气氛。

6、大蒜蛋

河南、浙江等地农村在端午这天要吃大蒜蛋。是将大蒜和鸡蛋一起吃煮了早餐食用,有些地方煮大蒜蛋时还会放几片艾叶。早餐吃大蒜、鸡蛋和烙油馍,据说可以避“五毒”。

7、煎堆

福建晋江地区,端午节家家户户还要吃“煎堆”,就是用面粉、米粉或番薯粉和其他配料调成浓糊状煎成。相传古时闽南一带在端午节之前是雨季,阴雨连绵不止,民间说天公穿了洞,要“补天”。端午节吃了“煎堆”后雨便止了,人们说把天补好了。这种食俗由此而来。

8、油糕

端午节吃油糕是陕西蓝田县的传统习俗。油糕是用和好的烫油面,包上白糖、桂花、核桃仁、玫瑰花和猪油制成的馅,然后下油锅炸。炸好的油糕金灿灿的,外酥里甜,一口咬下去,让人垂涎三尺。

9、黄鳝

端午前后是一年里鳝鱼肉最嫩、最营养的时候,不仅味道好,滋补功效也最佳,所以民间有“端午黄鳝赛人参”的说法。

10、艾馍馍

端午食艾可以杀菌驱虫,对多种细菌和皮肤真菌有抑制作用。所以不少地方还用米粉或面粉发酵后与艾蒿一起蒸馍馍吃,口感清甜、柔糯。

11、面扇子

端午吃面扇子流行于甘肃、宁夏一带。当地人把发面做成扇子形状,有多层,每层撒上胡椒粉,表面捏成各种形状的花纹,再染上颜色,极为好看。

12、薄饼

闽南、温州部分地区,端午节还有吃薄饼的习俗。薄饼是用面粉调成糊状,在又大又平的铁锅上摊成形似圆月、薄如婵娟的半透明饼,卷上炒熟的豆芽、瘦肉丝、香菇等馅料,做成筒状食用,跟春卷做法相似。

13、绿豆糕

武汉、南京、芜湖、西安等地端午这一天必定会吃绿豆糕。“糕”与“高”同音,寓意飞黄腾达,与端午粽子一起吃又有“高中”的意思,对于准备参考的学子来说是一个美好的祝愿。

14、五红

据说端午节吃五红可以驱五毒,整个夏天都能辟邪避暑。不过,五红的内容各地并不一样,这些食物的共同特点就是煮熟后呈红色。五红一般至红苋菜、龙虾、红油鸭蛋、烤鸭、黄鳝。

15、五白

以苏州为代表的江南水乡,端午的特色是吃五白,五白一般只茭白、白斩鸡、白豆腐、白切肉、白蒜头。

16、咸鸭蛋

虽然很多人平时也会吃,但是端午吃咸鸭蛋可是有寓意的。古时候5月被重置为毒月,吃咸鸭蛋是为了避五毒,五毒是指蛇、蜈蚣、蜘蛛、壁虎和蝎子。

17、麻花

又酥又脆的麻花也是端午节的必备食品,因为端午节一直有五毒之说法,所以民间一直流传着端午节做麻花的习俗,因为麻花也叫麻糖,这一天让小孩吃麻糖来粘嘴就不会说不吉利的话,以保安康,也是为了祝愿我们的生活甜蜜美好。

18、百根

百根,就是各种端午前后才能食用的草根树皮的统称,有茴香根、鸡刺根、小红蒜、重楼、何首乌、理肺散、满山香、牛膝、当归、牛蒡子根、天冬………这些生形色各异、疗效不一的“药根根”,组成了云南独具特色的端午“百根”。每逢端午节,云南普洱、思茅地区的大街小巷便开始摆满了种类繁多的百根。

采摘好的百根和本地土鸡炖煮,风味独特,并没有药材常有的苦味,反而十分鲜香。端午食用百根鸡汤,应该和古时候西南一带的瘴疠环境有关,选在端午食用,也是因为端午时节正是一年中毒瘴最重的时候,和其他地方要驱五毒是同样的道理。

19、馏米

在部分晋语地区盛行,馏米即黄米(黍)蒸制的米饭。馏米是风靡于山西太原、晋中、吕梁等一带家喻户晓、老少皆宜的美食,因工艺考究、营养丰富、文化深厚,三晋儿女千古年来一直作为赶集、庙会待客、婚丧嫁娶早餐、端午、腊八的核心美食。

20、吃桃、茄子及菜豆

四川俗传端午吃桃、茄子及菜豆,猜疑保健、长寿。俗话说:食茄吃到会摇,吃豆吃到老老“。苗栗地区的客家人过端午,同样吃茄子及长豆、桃李等。但这些食物所象征的意义则或者南人有别。吃子就算是取其长之意,吃李子则代表子孙繁殖,有人而且认为猜疑抗御中暑。吃长豆是为不被蛇咬(因长豆形态就像蛇)。吃茄子则可抗御蚊子咬(茄子客语叫做吊菜”,而咬“,土音为ㄉ一ㄠ”,取其谐音)。

端午节的传统习俗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实际是用于襟头点缀装饰。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3、悬艾叶菖蒲

民谚说:“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节,人们把插艾和菖蒲作为重要内容之一。家家都洒扫庭除,以菖蒲、艾条插于门眉,悬于堂中。并用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称为艾人、艾虎;制成花环、佩饰,美丽芬芳,妇人争相佩戴,用以驱瘴。

4、悬钟馗像

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

5、给孩子涂雄黄

给小孩子涂雄黄,为的是图个吉利,驱病邪。

端午节吃粽子的历史

几千年的中华历史,也是粽子的演变史。

最先的演变是在东汉,棕子由用竹筒装米的作法改用孤叶(荚白外面的叶子)、芦叶或棕桐叶包裹而成三角或四角形状。东汉末年应助著的《风俗通》说:“俗以菰叶裹黍米,以淳浓灰汁煮之,令烂熟,于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我们不仅从中了解到当时棕子的做法,而且还知道了东汉时的粽子不只是节日的传统食品,人夏时节人们也常吃粽子,可见东汉时粽子不过是一种普通食品。

到了西晋时代,粽子才逐渐成为端午节的传统食品。这时期,端午节吃粽子已经很盛行。在东晋的时候,粽子里面包的东西,只是黍米或糯米加枣、栗等物,一般是在端午节时在家庭中包制。

唐朝时,粽子不仅成为民间食品,而且还被皇宫所珍视。唐明皇有诗云:“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看来唐明皇吃罢粽子,感觉不错,对粽子评价颇高,同时也能让我们隐约感到恢弘的盛唐气象。因为小小的粽子,竟然引起皇帝的诗文雅兴。不仅如此,每到端午节皇宫中便“造粉团、角黍,贮于金盘中”,让人们用小角弓射,射中哪只吃哪只,射不中者不得吃,大概唐明皇的雅兴,是从这歌舞升平的吃粽子的游戏中引发出来的吧。而唐人姚合的“诸闹渔歌响,风和角粽香”的诗句,表明粽子已成为民间市井的普及食品了。这时的粽子馅加进了各种果仁,首都长安还出现了专门制卖粽子的店铺,“庚家棕子,白莹如玉”是唐朝诗人段成式吃过一家庚姓店铺的粽子后所做的评价。

宋朝时候的棕子,里边包的馅有柿干、银杏、赤豆等。外用荚叶、薯叶裹住煮成。另外,当时粽子食谱中有了“巧粽”一名,还有用艾叶浸米而成的“艾香粽子”,可见粽子的品种这时已逐渐增多了。

明代,有用芦叶包裹的粽子,粽馅的种类有豆沙、猪肉、桃仁、胡桃、蜜糖等。肉馅荤粽的出现,使粽子的品种有了新突破。

清乾隆时代,又有了“火腿粽子”的荤粽,使荤粽品种越来越丰富了。


端午节的特色食物及传统习俗相关文章:

2022端午节的传统食物及注意事项

2022端午节的活动及传统食物

中国传统端午节习俗和风俗习惯

2022端午节的来历和传统食物

关于端午节的来历

2021端午节的习俗及特色饮食

2021端午节的养生食物和特色习俗

2021端午节的饮食习俗及寓意

传统端午节的饮食特色习俗及生活常识

2021端午节的习俗和饮食注意事项

    356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