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的由来和风俗

金凤1871分享

中元节是道教与中国传统民俗相结合的产物,二者能够相应,主要是基于同一宇宙观:即天、地、水三界,被神格化为天官、地官、水官所统辖的三界府署。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元节的由来和风俗,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如汉代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四祭》中云:“古者岁四祭。四祭者,因四时之所生孰,而祭其先祖父母也。故春曰祠,夏曰礿,秋曰尝,冬曰蒸。”奉祀先祖在春夏秋冬皆有,但“秋尝”在其中十分重要。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举行向祖先亡灵献祭的仪式,把时令佳品先供神享,然后自己品尝这些劳动的果实,并祈祝来年的好收成。从历史文献记载来看,秋尝祭祖的活动,先秦时代已有之;起初,“秋尝”的日期并不确定,后来逐渐固定在七月中旬,一般是立秋后第一个月圆的望日,秋气新来之时。

古人自古以来就很重视祭祀,“七月半”源于民间世俗、道教、佛教三种文化,其祭祀文化流传已久,影响地域广泛。佛教与道教对这个节日的意义各有不同的解释,道教强调孝道;佛教则着重于为那些从阴间放出来的无主孤魂做“普渡”。后期的“七月半”习俗,可以说是世俗、道教与佛教的融合。在统治者推崇道教的唐代,道教的中元节开始兴盛,并且逐渐将“中元”固定为节名。

中元节的风俗

1、祭祖

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也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习俗。古时,这种礼俗很盛,甚至到今日,也有不少人在中元节这一天去祭祖。

祭祖时,或将祖先遗象供在祠堂,由家人同去祠堂进行祭祖礼仪。或是焚香、点烛、烧元宝、放串炮,全家人依辈分、年龄的秩序拜祖先。

因为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有不同。有的地方也祭祀天地神灵,烧三炷香,叩拜后,祈求丰收。

民间相信祖先会在此时返家探望子孙,故有祭祖仪式。

2、放河灯

放河灯(也常写为放“荷灯”),是华夏民族传统习俗,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

夜幕降临,人们将一盏盏河灯点亮置放河中或湖中,让其顺水漂流,以此祭奠先人,寄托对亲人的缅怀之情,表达对幸福、平安的祈求,希望随着长流水,祛除疾病灾祸,子孙幸福安康。

河灯一般用废旧的彩纸、烟盒、纸杯制成,在底座上放灯盏或蜡烛,便可随水漂流。

3、焚纸锭

烧纸钱,放鞭炮,可以说在中元节这一天是极为常见的了。人们相信,纸钱就是死者另一个世界里的钱,多烧一些纸钱,死者在那个世界里才会有钱用。这是一种对死者的悼念。但却也是一种极容易引起火灾的行为。所以一定要在安全的地方焚纸锭。

旧时的悼念之情我们可以延续,但,在现在的新时代里,我们还是要以文明的方式去祭祖。带上一束鲜花,给逝者留下一缕芳香,也为我们的安全、绿色多了一些保护。

4、放天灯

”孔明灯”又叫天灯,相传是由三国时的诸葛孔明(即诸葛亮)所发明。因其被困阳平时,无法派兵出城求救。只有依靠孔会飘浮的纸灯笼,求救脱险。于是后世就称这种灯笼为孔明灯。

天灯又被称为“祈福灯”或“平安灯”。现代人放孔明灯多作为祈福之用。男女老少亲手写下祝福的心愿,象征丰收成功,幸福年年。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很多地区还有放孔明灯的习俗。祈求上天保佑来年的日子幸福美满,生活蒸蒸日上。

5、祭祀土地

七月十五,民间还盛行祭祀土地和庄稼。将供品撒进田地。烧纸以后,再用剪成碎条的五色纸,缠绕在农作物的穗子上。传说可以避免冰雹袭击,获得大秋丰收。一些地方同时还要到后土庙进行祭祀。定襄县民俗将麻、谷悬挂门首。

中元节为什么要放河灯

放河灯又称放荷灯,是一种汉族民间祭祀及宗教活动,用以对逝去亲人的悼念,对活着的人们祝福,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道教、佛教等宗教活动常在农七月十五举行。

原始社会,限于对大自然认识的局限,较长时间,汉族先民认为火是万物之源,成为顶礼膜拜的图腾,吉祥温暖的象征,战胜寒冷饥饿的神灵。渔猎时代,人们驾舟出海下湖为免风暴肆虐,在过危礁险滩或风大浪高时,用木板编竹为小船,放祭品点上蜡烛,彩纸作帆及灯笼放水中任其飘流,向海神祈保平安。这一习俗至今仍在台湾、福建、广东渔民中流行,叫彩船灯。奴隶社会的公元前11世纪周代,周公辅佐武王卜成洛邑,在曲水设宴庆祝,“流水泛酒”,“羽觞随波流”,夜以日续,放酒杯的盏上点灯,曲觞流杯演变的灯酒逐波。春秋时代的《诗经》,记载了秦洧两水秉烛招魂续魄、执兰除凶的民俗。奴隶社会是侵略邻国、战争不断的社会,用船载火攻城摧寨时,对阵亡将士水葬,船筏置鲜花燃灯已成惯例。周代八月十五有以火迎寒即围篝火歌舞活动,“举灯蟾魄圆”。晋代在每年月亮最圆最亮之夜,“纵情玩月、火烛竟宵”、“载船玩月”。这些活动,比汉代出现的道教、汉晋传入我国的佛教都早。

汉族民间的悼念亲人祭奠,常在每月初一、十五和逝世忌日进行。汉晋以后,宗教影响日益扩大。南北朝梁武帝崇拜佛教,倡导办水陆法会,僧人在放生池放河灯。唐肃宗于759年诏天下设放生池81所。北宋真宗在1016年定佛诞日为放生日,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届时举灯玩月,放河笙歌,“僧尼道俗盆养供佛”。宋代道教得到提倡,规定中元节各地燃河灯、济孤魂、放焰口、演目连戏,不少诗人留下杭州西湖放灯欢腾的诗篇。此后,放河灯在七月半举行并随道教、佛教传播而流行全国。这一天,人们在家设酒馔、烧纸钱祭祖,到寺庙、道观参加放河灯等法事或道场活动。

一些地区放河灯不限于七月半,三月三歌节、锅庄节、上巳节、三月节,也放河灯。姑娘少女对这个习俗特别钟爱,往往在节日夜,自制小灯笼写上对未来美好生活的祝愿顺水飘流。

夏历七月初七,是民间鹊桥会节日,又叫情人节、女儿节,人们怕牛郎看不清夜暗的鹊桥,便在人间河流放灯,让牛郎认路快步与织女相会。宋代以后不少文人诗文中有此记载。

在江南,病愈的人及亲属制作河灯投放,表示送走疾病灾祸,时间自然不限于七月半。“纸船明烛照天烧”,就是对这一习俗的生动描述。江河湖海上船只,见到漂来的灯船主动避让,以示吉祥。


中元节的由来和风俗相关文章:

2022中元节为什么要吃鸭子

2022中元节的起源及禁忌

中元节的由来和传说

2022处暑节气的风俗活动及注意事项

2021年关于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介绍

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的来历

2021中元节的来历和风俗

2021中元节的来历和习俗

    427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