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吃汤圆的意义

泳泳0分享

汤圆的外形圆滚饱满,象征团圆、幸福,我们的祖先相信元宵节吃了这样的应景食物,也能为家庭带来和睦与平安。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元宵节吃汤圆的意义,方便大家学习。

元宵节吃汤圆的意义

吃汤圆的习俗可以追溯到宋代。在宋代之前,人们在元宵节或是吃豆粥,或是吃特制的面点,并不一定。到了宋代,民间在过这一节日时开始流行一种新奇食品。

即用各种果饵做馅,外面用糯米粉搓成球,煮熟后,吃起来香甜可口。后来,北方地区大都称这种食品为“元宵”,而南方称之为“汤圆”和“汤团”。

算一算,这项习俗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呢!

吃元宵其实和元宵节其他的节目一样,都寄予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热爱及盼望团圆的心情。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为馅,用糯米粉包成圆形,可荤可素,风味各异。可汤煮、油炸、蒸食,有团圆美满之意。陕西的汤圆不是包的,而是在糯米粉中"滚"成的,或煮司或油炸,热热火火,团团圆圆。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在南北朝时浇上肉加便便汤汁的米粥或豆粥。但这项食品主要用来祭祀,还谈不上是节日食品。到了唐朝郑望之的《膳夫录》才记载了:“汴中节食,上元油锤”。油锤的制法,据《太平广记》引《卢氏杂说》中一则“尚食令”的记载,类似后代的炸元宵。也有人美其名为“油画明珠”。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有一年冬天,下大雪,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刚巧发现有个宫女准备投井。东方朔救了她并问她为什么投井,宫女告诉他自己名叫元宵,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也无缘和家人见面,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深感同情,就向她保证一定要完成她的心愿,

一天,东方朔出宫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不少人都争着向他占卜求卦。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一时之间,长安里起了很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说完,便扔下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着:“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五天火,焰红宵夜”,他心中大惊,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好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一齐敬奉火神君。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五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此外,通知城外百姓,十五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元宵节的十大习俗

1.元宵节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是在中国由来己久的习俗,元宵即“汤圆”,它的做法成份风味各异,但是吃元宵代表的意义却相同,元宵节的十大习俗。代表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日子越过越红火。俗语有句话叫和气生财。家庭的和睦以及家人的团圆对于一个完整的家庭来讲是多么重要的因素。因此,在元宵节一定要和家人吃上“元宵”。

2.元宵节“送花灯”

“送花灯”简称为“送灯”,其实质意义就是送孩儿灯。即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 与“丁”谐音。表示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3.元宵节耍龙灯

龙是中华的图腾,中华民族崇尚龙,把龙作为吉祥的象征。正月十五舞龙灯,载歌载舞的喜气氛围,流传于很多的地方。

4.元宵节舞狮子

舞狮,又称“狮子舞”、“狮灯”、“舞狮子”,多在年节和喜庆活动中表演。狮子在中国人心目中为瑞兽,象征着吉祥如意,从而在舞狮活动中寄托着民众消灾除害、求吉纳福的美好意愿。

5.元宵节猜灯谜

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6.元宵节踩高跷

高跷会一般由群众自发串连组织起来的。正月十一、十二开始踩街,寓意告知人们在众多的`民间花会中,今年挂个号。正月十五正式上街,一直到十八方告结束。

7.元宵节祭门、祭户

古代有“七祭”,这是其中的两种。祭祀的方法是,把杨树枝插在门户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里插上一双筷子,或者直接将酒肉放在门前。

8.元宵节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游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9.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姑,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每到迎紫姑这一天夜晚,人们用稻草、布头等扎成真人大小的紫姑肖像,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真实地反映了劳苦民众善良、忠厚、同情弱者的思想感情。

10.逐鼠

逐鼠在农历的正月十五举行。养蚕的人家在正月十五熬上一大锅粘糊糊的粥,有的还在上面盖上一层肉,将粥用碗盛好,放到老鼠出没的顶棚、墙角、边放嘴里还边念念有词,诅咒老鼠再吃蚕宝宝就 。传说这样做,本年的老鼠就不会吃蚕宝宝。

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从何而来

元宵,原意为“上元节的晚上”,因正月十五“上元节”主要活动是晚上的观灯赏月,后来节日名称也演化为“元宵节”。正月十五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关于元宵节吃元宵的最早记载见于宋代。当时称元宵为“浮圆子”、“圆子”、“乳糖元子”和“糖元”。从《平园续稿》、《岁时广记》、《大明一统赋》等史料的记载看,元宵作为欢度元宵节的应时食品是从宋朝开始的。因元宵节必食“圆子”,所以人们使用元宵命名之。

元宵在宋朝很珍贵,姜白石有诗“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帘前花架无行路,不得金钱不肯回。”诗中的“珍品”即指元宵。

到了现代亦有与元宵节有关的故事。袁世凯在做了大总统之后心犹未甘,还想当皇帝,因美梦不能成真,终日烦恼。一日他的姨太太说要吃元宵,话刚一出口,就被袁世凯打了一个耳光,因“元宵”与“袁消”谐音,从此袁世就给手下的人下了个命令,以后不许再说“元宵”,而只能说“汤圆”。后来有人就此事写了一首打油诗:“诗吟圆子溯前朝,蒸化煮时水上漂。洪宪当年传禁令,沿街不许喊元宵。

元宵和汤圆又有什么区别呢

归纳起来,北方叫元宵、南方叫汤圆,二者最大的区别是制作方法不同,南方的汤圆是用糯米粉,加水和成面以后,再加馅包制而成,而北方的元宵是直接用糯米粉一层一层滚出来的,口味上来说,元宵现做现吃更有嚼头,汤圆皮薄馅大,更黏更软。

元宵节也是中国农耕文化的体现,被人们视为春节最后的高潮,因为过了这天,人们就要真正进入新一年的生产生活,所以人们在元宵节全民欢庆,以祈求上苍保佑来年风调雨顺,庄稼丰收,这也表达了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正因如此,在中国民间有“正月十五闹元宵”的习俗。和其他传统节日强调“合家团聚”不同,元宵节更强调“普天同庆”。在元宵节期间,家家户户都要燃灯,人们还要举办丰富的娱乐活动,如逛集市、看花灯、猜灯谜,舞龙、舞狮、扭秧歌……所以它也被视为中华民族最热闹的节日,可以说是中国的狂欢节。

元宵节的传说

若问民间为啥要在农历正月十五闹元霄的晚上挂灯笼?这得把腊月二十三送灶爷的习俗拉扯到一起来说。

传说天上玉皇大帝有七个女儿。这就是民间流传的七仙女。可是这七个仙女未必个个都美,就拿三姑娘来说吧,长的尖嘴呐舌,瘦马筋筋,又爱说是道非,所以父母姐妹都不大喜欢她。玉帝呕气把她嫁给灶神真君,民间叫他灶神爷。这灶神爷长的又黑又丑,所以民间把他放到灶火旁的窑窝子里供起来。就这,他的秉性还是改不了,油嘴好吃,又十分小气,一点不对,就添盐加醋地向玉帝告个黑状。

有一年,兴州(今略阳县)地方,先旱后涝,庄稼没得收成。百姓生活困难。穷苦人家揭不开锅。哪有酒呀肉的去敬灶神爷?灶神爷黑风扫脸,灶神婆冲天拌地。两口于不顾百姓死活,只顾自己的快乐和享受。眼看腊月二十三送灶的日子到了,老百姓因年饭都没得吃的,自然在送灶的时候,就没啥好的敬奉他们啊!

好家伙。腊月二十三送灶都不敬好酒好肉,杜神爷能上天言好事吗?肯定要在玉帝爷面前说老百姓的坏话。没过两天,果不其然,玉帝爷见他们两口子回得门来,两手空空,没啥拿的,一付寒酸相,心里很不高兴,就把脸板得平平的,瞪起两颗眼珠子,看他们说些啥。

灶神爷和灶神婆朝着玉帝爷三拜九叩之后,就添油加醋地说开瞎话了。他们不说兴州百姓如何生活凄苦,光景难熬,偏说众百姓不敬灶,连腊月二十三送灶都不很好地表示一下;这不是对他们不尊敬,主要是把玉帝爷不放在眼里,希望玉帝爷重重地处罚这些百姓。

玉帝虽然神位高,其实也爱偏听偏信。经他们两口子戮弄,不由得也气上心头,便大呵一声:“传火神上殿!”

火神是个好神。他正在为人间温暖播送烟火,听到玉帝传呼,急忙上殿跪下,听候玉旨。

玉帝怒气冲冲地说:“兴州百姓刁顽,不敬神不送灶。朕令你于正月十五晚上,将全城百姓的房屋财产一火烧光。火烧着了,朕要亲自检查!”

火神爷一听,吓得出了一身冷汗,心想:“兴州地方的百姓好不可怜呀!全年田禾没得收成,一家家日无鸡啄之米,夜无鼠耗之粮,穷得揭不开锅。我每天把烟火送到人间,总想给他们带去一点温暖,可是百姓们无粮下锅,也是枉然呀!现在要我于正月十五火烧兴州,我怎能做出这等伤天害理的事呢?但是不执行玉旨,玉帝爷怪罪于我,又怎么得了?”

火神爷左想右想,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于是他夜里就给兴州城里的百姓托梦,把灶神两口子怎样告黑状、说是非,玉帝怎样发脾气,传圣旨,通统对百姓们说了;并安慰众百姓说:“你们不要惊慌,不要害怕,等到正月十五晚上,你们家家户户挂起灯笼,屋里屋外也燃上腊烛,火炉里生上大火。叫姓白和姓万的二家,各扎五彩纸房一座,放于城外河滩,也照样挂灯燃烛,不得有误。”说罢,直升天庭。

第二天,众百姓奔走相告,都说做了一个同样的梦。于是,大家哪敢怠慢,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都照着火神爷的吩咐,各自安排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晚下,众百姓按照火神爷的吩咐,家家户户挂上灯笼,屋里屋外点上腊烛,火炉里生上大火,白、万二家也照办不误。半夜子时一到,火神爷陪着玉皇大帝,驾临南天门检查。只见兴州城里,灯火通明,火光熊熊,烈焰腾空,红光满天。玉帝哈哈一笑,返回天庭。

火神爷交了差,也在云头一绕,回到自己的庙里。

兴州城里免除了一场火灾,保全了房屋财产和身家性命,都念念不忘火神爷的恩德。从此,每年的正月十五晚上,家家都有烤大火、挂满灯的习惯。这就是元霄节的由来。

    5438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