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的资料-言谈举止里的孝道

李婷 1172分享

  关于“坐”的成语有很多,如“坐卧不安”、“正襟危坐”、“如坐春风”等;有关“立”的成语也不少,像“鹤立鸡群”、“立地成佛”、“亭亭玉立”等等。

  在长辈面前何时坐立、如何坐立是有规范的。长辈站着时,小辈只能站着,而且要毕恭毕敬;长辈坐下后,小辈还得站着,即使长辈同意你坐下,你还得是毕恭毕敬。这是中国传统礼仪对你的要求。做到了这一点,长辈会说你懂礼节,并且会捎带着评价你的家长:教育有方。

  在长辈面前摇头晃脑、左顾右盼,站没站相、坐没坐相的人是不受欢迎的。你轻者被教训一通,重者会被“驱逐出境”。这还不算,你的“出色表现”更会让你的父母蒙羞。从这个角度讲,子女的坐立是否规范合礼,竟然和“孝”有着紧密的联系啊。

  因为爱,在站立的礼仪规范方面,父辈对小辈的要求有时候并不苛刻。心疼劳累了一天的儿子,母亲会站着给儿子按摩;稀罕常年顾不上回家的儿孙,父母又是让座倒水,又是上菜上酒,在地上走马灯似地转,高兴得就跟过节一样。

  然而,父辈们不要求,并不是我们放纵自己的理由。彬彬有礼的举止、谦谦恭顺的风度,不应像鲜花随季节而开落,而应如松树一样四季常青。

  因为,礼仪里有我们安身立命的大道。因为,爱没有借口。

  我有一个生意做得很大的朋友,身高一米八三,体重90公斤,长得肥头大耳的,特别是他的嗓门大得出奇,可以说是声若洪钟。和妻子逛商场时,朋友突然间“爽朗”的笑声,常常引得周围十五米之内的人“大惊失色”,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他的妻子是不会领丈夫出来“现眼”的。

  有一次我去他的办公室找他,有幸碰到了一个奇特的场面:一个不到一米六、长得小巧玲珑的女士正仰视着他接受面试,朋友“手舞足蹈”、夸夸其谈,嗓门大得像是在面对一千人演讲。再看那位女士,小脸紧张得刷白,小腿肚子都在打颤,我的到来,算是给她解了围,一溜烟儿就跑了。

  然而,朋友在他的父母面前却是判若两人。说话的声音是和风细雨,简直有点“低声下气”,姿态谦恭得甚至有点“卑躬屈膝”。我于是调侃他是条“变色龙”。朋友解释说,他从小嗓门就大,父母本来早已习惯了,后来是妻子告了状,父母才让他改,他只能顺从。

  看来,声音的大小还是能够控制的。事实上,面对不同的受众,身在不同的场合,声音的大小是有讲究的。该小声的时候不小,你就是在大声喧哗;该大声的时候不大,你就是在故意捣乱。

  特别是在长辈面前,我们的态度不仅要谦恭,说话的声音也要大小适中。

    热门标签

    131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