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报志愿会有哪些误区

秋梅 1172分享

  高考结束后,又到了大学新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啦,但是志愿填报常常让不少考生和家长无从下手,怎么样才能选择更合适自己的大学以及专业呢?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会有哪些误区呢?快来看看小编为你准备了高考填报志愿常见的误区及解决措施,欢迎大家阅读!

  高考填报志愿的误区

  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有优势

  有考生父母打算为孩子只在本科一批一志愿报考一所心仪“名校”,二志愿放弃。这种填报志愿方式欠缺考虑,风险较大。如果孩子分数不够,本科一批一志愿没被报考院校录取,就失去了就读其他一本院校的机会。“名牌”大学并非所有专业都是优势专业,普通高校一些专业也有特色,具有很强的实力。

  别冷落了招生简章

  每所高校的招生简章,内容涉及了办学类型,在有关省(区、市)分专业招生人数及有关说明,专业培养对外语的要求等等,对于考生报考十分重要,因此建议仔细阅读后再选择进行报考。

  志愿之间要拉开梯度

  虽然辽宁省是实行平行志愿的省份,但在拉开梯度这个问题上,风险有所减小,但也不是不考虑。建议平行志愿的最后一个志愿要有相当的保险系数,也就是说,按照往年的分数,考生的分数上最后一个平行志愿要比较保险。

  专业“冷热”结合 对考生更为有利

  考生及家长经常会问“今年什么专业热”,“什么专业是好专业?”实际上专业没有好坏之分,只有冷热的差异。盲目挤热门专业,对考生长远发展非常不利。正确的做法应是选择“热门专业”而又不忽视“冷门专业”,“冷热”结合对考生更为有利。

  不能只凭学校或专业名称来选择

  考生在填报志愿选择专业时,还有一个误区是,喜欢凭着专业的名称来选择专业,对专业内涵并不了解。了解专业内涵包括:该专业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专业的实力如何,专业发展前景和学生就业去向如何,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等等。

  专业调剂是否服从要想好

  服从调剂可以增加被录取的机会,但也要做好被不喜欢专业录取的思想准备。考生被调剂到的专业极有可能与报考初衷相差甚远,一般是比较冷门的专业。如果不服从专业调剂,虽然你够了院校提档线,但不够所报专业的专业录取线时,则会失去进入这个学校的机会。

  “投档而被退档”是最大风险

  辽宁实行平行志愿,虽然教育考试部门从减少投档而被退档的矛盾出发把投档比例定为105%,但是仍有5%的考生投档后可能会被退档。退档的考生,即便是A志愿退档,也将直接进入征求志愿。这是平行志愿填报最大的风险。

  不要照搬往年录取分报志愿

  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高校的最低录取分数线是自然形成的,录取结束前无法准确知道。另外,高校的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考生要多分析几年的录取情况,还可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

  高考填报志愿避开误区的方

  措施一、密切关注各校招生章程

  考生和家长考生和家长在填报志愿时,一定要认真阅读高校招生章程,它包含高校全称、校址、层次、办学类型等重要信息,尤其是其中的录取规则。同时,还要重视专业招生人数及说明、对外语的要求、招收的男女生比例、身体健康要求、学费标准、学历证书名称及种类、联系方式等信息。

  措施二、高考改革新政要吃透

  随着高考改革的进行,不少省市的二本三本合并录取进入实施阶段。从2016年起,广东、上海、辽宁、湖北、江西等地区也将陆续取消三本,这意味着二本中大量增加了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学生选择余地更大,机会也更多,但考试志愿填报的难度加大。

  志愿填报专家指出,二三本合并最直接的影响就是二本批次的分数线会降低。考生可以参考往年三本省控线,来推算今年拟填报的二本招生院校或专业录取分,再根据自己的高考成绩进行选择,挑选适合自己的院校。

  措施三、真正了解专业内涵,以防望文生义

  选专业时应弄清每个专业的真正内涵,不要望文生义。例如,生物医学工程就常被误认为是“生物”与“医学”的简单相加,其实这可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工科专业,而非医学专业。信息资源管理也并不是计算机科学技术方面的专业,而是与图书馆有关。

  所以在选择专业时,一定要详细了解专业的内涵,看看它的主干课程是什么?是否属于特色专业或国家重点学科?专业对学生的相关科目成绩和身体状况有无特殊要求?一旦忽略这些问题,就很容易出现因为失误而造成的调档甚至落榜。就算顺利录取,但进入大学后若发现所学专业与自己想象的不一样,也难免造成心理上的落差。

  措施四、是否选择调剂?三思而后行!

  随着平行志愿填报的推广,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院校“撞车”,却制造了专业“撞车”。因为实行平行志愿,各个院校进档的考生分数呈扁平化,考分扎堆现象非常突出。一旦考分难以拉开距离,专业拼杀在所难免。此时,是否服从专业调剂便成为关键性的问题。

  如果高校实行“进档即取”的原则,那么只要分数达到投档线,又服从调剂,就不会被退档,落榜生也将大大减少。因此,建议考生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选择服从专业调剂。

  措施五、学会借力智能化志愿填报功能

  志愿填报之所以让广大考生和家长头疼,不仅是由于需钻研各类复杂的招生政策文件,更具挑战性的是高校录取分数线存在波动,有的还有“大小年”现象,即“一年高,一年低”。因此,必须分析多年的录取情况,同时关注分数线与批次线的差值、分数线对应的考生“位次”等。因此,考生及家长应充分利用辅助资源来提高志愿填报的准确率。

  高考填报志愿的禁忌

  一忌:高考后准备

  很多家长和考生认为,高考志愿填报几天就能搞定。情况真的是这样吗?

  以本科为例,往年考生一般需要填报一本、二本、三本,每一批次至少要考虑5所院校,加上留有一定的备选学校,这样就可能达到15-20所。实行新高改的浙江,更是多达80个志愿选择。

  在这短短几天之内,考生及家长保证自己

  能够读完80余所高校的招生简章吗?

  能够根据往年录取分数线测算出18年大致的校线吗?

  能够弄懂高考志愿填报中的平行志愿、专业录取、极差录取等录取规则吗?……

  高考志愿要做到填得好、报得巧,没有几个月的时间是拿不下来的。因此,希望家长和考生一定要重视高考志愿填报,早作准备,不要等到考试完了以后再抓,那样很可能就来不及了。

  二忌:越俎代庖

  在填报志愿的时候,到底是家长为主,还是学生为主呢?相信很多家长知道,一切都该以孩子为中心。但在实际填报中,习惯帮孩子做决定的家长,往往不知不觉中又引导孩子遵从他们的意见,成为志愿填报隐形的主宰者。

  这种现象出现,很大原因在于:许多家长认为孩子涉世未深,而自己经验丰富,知道哪些学校实力好,哪些专业未来更吃香,所以,对于高考志愿填报也当仁不让。这里,家长普遍忽略了:

  这个阶段的考生大多十七八岁,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正在逐步形成,他们对社会,尤其是对自己想上什么学校及专业,有一定的认识。

  高考志愿填报的目的是上大学——读书。而这个书是由考生去读,如果他不认可、不感兴趣,是不利于他学有所成的。

  所以,在志愿填报这个事关孩子理想与前途的事情上,应该以考生为主,家长只起参谋、辅助的作用,绝不能越位,更不可包办代替。

  那么,家长如何做好参谋人的角色呢?:

  “填报志愿时,最紧张的可能不是孩子,而是家长。说实话,大多数高三孩子对目前我国大学专业设置不是十分了解,对于想报考的专业既不了解其培养目标,也不知道相应课程,对就业方向和前景更不清楚。

  要想详实了解这些信息又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正在紧张学习的高三考生难以有较多精力顾及,这时作为家长,不妨代做资料搜集的功课,但又万万不能在孩子选择专业方向上越俎代庖。”

  三忌:盲目随从

  在准备高考志愿填报的时候,家长和考生都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去网上查询消息,咨询身边的亲朋好,这是好事。但是如果你不会利用,好事就可能会变成坏事。比如:

  2017年,江西省的一位文科生想要报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老师觉得分数可行,志愿草表上填的也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可在网上最终填报志愿的那一刻他却听从家长意见改报近两年最热的武汉大学,结果孩子分数高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录取线4分却低于武汉大学录取2分,未能如愿。

  老师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家长听身边的好友都说,“最近两年总是看到武汉大学的新闻,实力排名不断提升”,才让孩子改填志愿。结果是,家长后悔,孩子流泪,不得不再复习一年。

  看人家孩子报什么,也就跟着报什么。孩子的成绩不一样,志趣不一样,人家填报的学校、专业能被录取,而盲目跟着人家走,不一定就能被录取。

  所以,2018届家长在面对纷繁复杂的高考志愿填报信息时,一定要好好研究、读通、弄懂,切记听风是风,听雨是雨。

    487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