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颗人造卫星研发的背景

福萍 200分享

  国务院日前批复,同意自2016年起,将每年4月24日设立为“中国航天日”。 这是为了纪念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火箭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送入太空这一历史的时刻。“东方红一号”是中国科学院与全国各相关单位部门大力协同的成果。20多年前,中国科学院的科技人员在党的领导和老一辈科学家的带领下,为东方红1号的诞生精心构思,呕心沥血。那么首颗人造卫星研发的背景是什么?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首颗人造卫星研发的背景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首颗人造卫星研发的背景

  搞卫星赵九章最积极

  中国要搞人造卫星,是科学院首先提出来的。1958年大跃进时就有科学家提出:“上天、入地、下海”。入地就是要开发我们国家的地下资源,向地球深层次挖掘,开发新的资源。下海就是一方面利用海洋资源,另一方面用科学方法把我们国防线向太平洋推前若干海里。因为水下的信息通道和空气不一样,空气里是靠电磁波来传信息,水下边要靠声波。法国郎之万发明声纳以后,听的声音就远一些,所以在二次大战中,盟军靠声纳把德国希特勒的好多潜艇打沉了。汪德昭是郎之万的学生,从法国回来,这时他提出我们国家的海防要想办法。那个时候苏联正在跟我们谈判,赫鲁晓夫提出要和我们搞联合舰队,要搞长波电台。另外,苏联科学院声学所,专搞海水里面的声道研究,想与我们合作把海里的声道找到。海水里面的声道如果找到,可以在很远的地方听到别人的活动,因此,水声是最重要的军事科学问题之一。在海水里侦查主要靠声道,但是,这个问题很复杂。正因为这样,苏联想到我国某岛搞水声站。汪德昭先生在核爆炸次声测试方面也有贡献。那个时候我们的声学研究由电子所马大猷先生带领的声学室在搞。电子所所长顾德欢,原来是浙江省副省长,大学物理系毕业的。他要求到科学院来,结果省长江华同志不同意,后来谭震林同志说服了江华,顾德欢才到了科学院。

  那时科学家对上天,也就是放人造地球卫星最热衷,大家都很积极。1957年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走在了美国之前。美国人把苏联卫星上天的那天,宣布为国耻日。我们中国也要搞人造卫星,科学院的科学家们都比较积极,其中最积极的是地球物理所所长赵九章先生,他对科学院提出第一个卫星方案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中央政治局拨巨款支持

  1958年,我国科学家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我把科学家这个意见反映到在武昌召开的党中央全会,我当时是候补中央委员参加了会议。中央政治局开会研究,同意以科学院为主搞人造地球卫星。并且,批准专款2亿元人民币,专门给科学院搞人造地球卫星。明确卫星由科学院为主承担。科学院也不能一家独办,我们组织各方面协作,把有关单位组织起来。当时为了搞卫星,又成立了“581组”和三个设计院。这个地方是12年科学规划提出“四项紧急措施”时,周总理特批给我们的,后来力学所大楼和其他研究所大楼建成了,那个房子就空出来了。我们又在那里成立了581设计院。

  卫星要上天,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很难的一件事,就是所有装在卫星上面的仪器,要在地面上建一个基地,造成高空真空环境,仪器在这个地方运转先试验好;送生物上天,也要在地面模拟设备里边试验好。所以,最重要的是要在北京北郊建立高空模拟实验设备,就是卫星上天以后仪器怎样运转,在地面真空的条件下,所有的仪器、生物等等,都要先进行试验。再加上卫星本身,搞什么仪器等。我记得第一个方案,计划在1959年国庆10周年发射。

  三年经济困难发射计划延期

  由于3年经济困难,小平同志、陈云同志对我说:“卫星还要搞,但是要推后一点,因为国家经济困难。”后来,推迟到1970年人造卫星上天。中央1962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叫做中央专委,以前是管“两弹”的。周总理当主任,罗瑞卿当秘书长。后来让我参加中央专委的工作,负责卫星的研制,把人造卫星搞成。第一个人造卫星方案是科学院提出来的,我在专委汇报,专委通过的。第一个卫星是科学试验卫星,卫星在天空转的时候能够播放《东方红》乐曲。以后又制定新的卫星计划:搞通信卫星、气象卫星等。

  中央专委决定,卫星任务由科学院承担, 卫星本身主要是科学院研制的。科学院也组织有关部门配合。研究工作中需要搞许多非标准设备。比如,地面模拟真空实验设备,要有关部门帮助做出来,我们在地面上才能试验,而且在真空条件下试验。我们科学院在北京建立了科学仪器厂,作为人造卫星的总装厂,而当时我们科学院的外汇有限,我们花外汇购买的好设备都放在科仪厂。他们能做好多东西。我们研制卫星,不断有进展,北郊的地面设施一个一个地建立起来了。特别是三年困难过后,我们自动化所、电子所,搞卫星控制,能连续通讯,这些工作都有重大进展。可是,正当科学院的卫星研制基本完成的时候,发生了“十年动乱dquo;。科学院卫星研制任务交给国防部门了,具体交给了七机部,就是现在的航天工业总公司。现在的卫星总装厂还是当年的科学院仪器厂,地点一直没有动。1970年4月24日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实际上是交到国防部门不久的事情。要把这个历史说清楚,这是科学院那么多人的心血凝成的,特别是科学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包括很多技术工人,他们的历史功绩不能埋没!

  3年经济困难过后,正是在科学院卫星研制工作各个方面都有了进展,有了突破,基本成功的时候,十年动乱了。陈伯达伙同“__”夺了我的权。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浩劫中,科学院卫星研制工作和机构并入国防部门,北京科学仪器厂也划转过去,成为卫星总装厂。北京651设计院(即原来的581设计院),也就是卫星设计院也并走了。上海科学仪器厂也转到军工去了,上海的机电设计院并到国防部门去了。上海某水网地带很好的生产工厂也交到国防部门去了。把陕西大规模集成半导体所以及所属工厂也划归七机部了。有些研究所,如“四项紧急措施”成立的自动化所,高级研究员陆元九、杨嘉墀、屠善澄等都调到七机部去了。他们能为“两弹一星”做出贡献是件很好事情。人造地球卫星能够上天,我们也同全国人民一样非常高兴。但是,该所却很难为国家承担其他重要任务了。另外,中国科技大学搬到合肥去,原来是“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结果大学搬走,不好“结合”了!所以说,十年动乱国是大破坏,对科学院也是大破坏。_对科学院是一场真正的浩劫,科学院是重灾区!有的科学家被整死,赵九章先生就是被整死的,还有非常出色的中青年科学家和科学管理专家,如力学所的高级研究员林鸿荪,院政策局局长汪志华等也被整死了,非常可惜,十分令人痛心!如果不是十年动乱学院的贡献会更大,我们国家的科学技术发展会更快、更好。

    热门标签

    624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