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有哪些

凤婷 1172分享

  历史课程是高中阶段重要的科学课程,高中学生应该重点关注一些考试必考的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同学们必须要背诵和记忆。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关于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吧~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

  1、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进及其阶段特征

  (1)从“公天下”到“家天下”。夏朝王位世袭制的建立,是从禅让制的“公天下”到“家天下”的标志。

  (2)最高执政集团从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到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这一过程经历了方国联盟到“天下共主”,再到君主专制三个阶段。

  “天下共主”局面下,天子与诸侯的臣属关系明确,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统治,但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最高执政集团并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直至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确立,标志着最高执政集团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而且,中央在不断集权,皇权也在不断强化。

  2、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1)主要内容: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

  (2)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王权与神权密切结合,带有深厚的迷信色彩;以血缘关系维系政治权力,政权带浓厚的部族色彩;实行严格的等级制度;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3、全面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一个人或少数几个人独裁的政权组织形,体现在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

  2、联系与区别

  (1)区别

  ①专制主义体现的是君臣关系,主要涉及的是相权与皇权的矛盾,两者此消彼长;而中央集权制体现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主要涉及的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②君主专制必然实行中央集权制,但中央集权不一定要实行君主专制的。

  (2)二者之间的联系

  ①地方和中央都必须服从皇帝一人。

  ②专制主席皇权加强时,往往是中央集权比较有效时,专制主义皇权削弱时,往往也是中央集权不力时。

  3、原因

  (1)理论根源:法家思想理论

  (2)经济根源:由小农经济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3)政治根源:统治者维护大一统和控制人民的需要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古代中国经济结构

  1、基本结构及特点

  自然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手工业、商业经济在政府的严格管理下,不断发展与繁荣,特别是明代中叶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甚至产生了资本主义萌芽,以及宋代出现了“商业革命”,但并没撼动自然经济的主导地位和促进社会的转型。

  2、发展线索

  (1)古代中国农业

  早期农业生产方式经历了从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到铁犁牛耕的三个发展阶段。与之相适应,耕作方式经历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生产的变化。土地制度则经历原始氏族公社土地所有制、国有土地所有制和土地私有制三个发展阶段。小农经济是中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而精耕细作则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特点。

  ①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的演变

  ②小农经济

  A、形成的条件

  生产力:铁犁牛耕技术的出现和普及

  生产关系: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以及封建国家推行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

  B、特点

  分散性: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经营

  稳定性: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

  封闭性:自给自足,个体之间很少有交往与合作。

  脆弱性:自给自足并不是富足,只是基本可以满足生产和生活所需,农民生活还是清贫的,易因天灾人祸导致困苦,甚至破产。

  落后性:相对简单的生产工具,长期不变的生产技术和容易满足的社会心理状态。

  C、评价(注:封建社会前期,小农经济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但在封建社会晚期,其阻碍作用尤为突出。)

  积极:奠定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经济基础;小农经济适应了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促进了封建经济的繁荣;小农经济发展也为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奠定了基础,保持了中华文明的传承性和待续性。

  消极:小农经济具有分散性、封闭性、保守性和脆弱性等特点,导致人们具有“安土重迁”的思想,阻碍了社会分工和商品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对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的阻碍。

  ③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

  A、起源早,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B、以小农经济为主,精耕细作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主要耕作技术,农耕技术没有革命性的发展

  C、农牧结合,以种植业为主,南北差异大,地区发展不平衡。

  高中历史必背知识点:欧洲共同体

  1、欧洲共同体的形成

  (1)背景:

  ①二战后,西欧各国国际地位下降,不得不依附于美国来恢复经济、对抗苏联;

  ②20世纪50年代,西欧各国生产力较快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③西欧各国只有联合起来,才有可能保障自身的安全与发展。

  ④欧洲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

  (2)经过: 1967年,欧洲共同体建立。

  (3)影响:

  ①促进了西欧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实力的增强;

  ②西欧经济上成为美国的竞争对手,政治上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使美国霸权地位削弱。

  ③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2、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

  (1)原因:

  ①美国的扶植;

  ②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拉动了日本经济发展;

  ③重视科技和教育,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制定经济计划,利用国家政权大力推动经济的发展;

  ④战后民主化改革。

  (2)表现:1956---1972年,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

  (3)影响:

  ①改变了向美国一边倒的政策,实行以日美关系为轴心的全方位外交;

  ②形成了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世界经济格局,冲击着两极格局,促进了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发展趋势。

  3、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1)兴起:1961年,第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在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举行,通过了《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宣言》,确立了独立、自主、不结盟、非集团的基本原则和宗旨,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正式诞生。

  (2)意义:标志着第三世界国家以独立的力量登上了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改变由美苏和西方国家决定世界事务的局面。

    热门标签

    422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