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木青 1172分享

  王安石变法,是在北宋宋神宗熙宁年间进行的一场社会改革运动。但是最后却以失败告终,那么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呢?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吧!

  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到后来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如:官僚机构膨胀,军队开支过大等。到北宋中期,政府财政常常入不敷出。而不限制兼并土地的政策,更是造成土地兼并现象严重,阶级矛盾尖锐。宋神宗即位后,决心革除弊政,消除危机。公元1069年,他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希望通过变法,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王安石实施的新法主要有: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等。通过新法的实施,政府收入有所增加。在全国各地兴修的水利促进了农业生产,保甲法则增加了国家军事力量。王安石变法对巩固宋王朝的统治、缓和阶级矛盾、增加政府财政收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由于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王安石变法最终还是失败了。

  人物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汉族,江西临川人,字介甫,号半山,北宋临川县城盐埠岭(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在文学上,王安石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总结

  总之,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造成的。其变法虽然失败了,但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

  第一,一场改革的成功必须顺应历史潮流。

  第二,改革要兼顾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必须争取广泛的社会基础。

  第三,改革要从实际出发,科学决策,循序渐进,避免急功近利和顾此失彼。

  第四,改革必须培养大批人才,造就一支良好的干部队伍,同时注意吏治的清廉和保持内部的团结。

  第五,改革者必须同保守势力作坚决斗争。

  第六,改革者应提高自身的修养。
 


王安石为什么要变法相关文章:

1.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上下五千年故事

2.宋朝名臣的历史故事-王安石变法

3.安石变法其过程究竟是怎样的

4.关于神宗与王安石的理想

5.法国大革命的最后结果是什么

    热门标签

    713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