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个常用词历史冷知识的由来

鸿丹 1172分享

  经常我们有些说得出口但却不知其由来的冷知识,有时候会出现错误的理解和用法。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我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历史冷知识。

  “绿帽子”是怎么来的?

  绿帽子,顾名思义,即是绿色的帽子,意指被人戴绿色的帽子。隐含的意思是一个男人的女人或一个女人的男人和别的男人或女人偷情、相好,这个男人或女人就被称做是被戴了绿帽子。

  这是今天对绿帽子的一番解释。那么,绿色这种生机盎然的颜色,怎么就和婚内出轨联系在一起了呢?

  我们都知道,颜色在古代有高低贵贱之分。唐宋时期,视碧青绿诸色为贱民所穿服装之色。

  唐初史学家颜师古在注解《汉书·东方朔传》时写道“绿帻,贱人之服也”。而在唐代诗人李白的诗作《古风五十九首》中也有“绿帻谁家子,卖珠轻薄儿”的说法。

  可见在那个时代,戴绿头巾就是低贱的代表。唐朝甚至用绿头巾作为惩罚犯人的一种方式。

  《闻见录》记载“不加杖罚,但令裹碧头巾以辱之”。在唐朝,地方官吏惩罚罪犯的方式并不是杖刑,而是让他们戴绿色的头巾,以此来侮辱他们。

  这些都说明绿头巾在古代是种低贱之物。那么,它与今天我们所说的“绿帽子”又有什么关系呢?

  根据《元典章》记载,从元朝开始,碧绿青这些颜色的着装仅限于娼妓,乐人所穿。但是,真正将绿帽子流传下来的人,却是明太祖朱元璋。

  公元1370年,朱元璋下诏规定,娼妓家的男子必须头戴绿巾。从此以后,人们看见谁戴了绿色的头巾,就知道他们家的女眷是做皮肉生意的。绿头巾也就成了某男子的妻子卖淫或者偷汉子的含义。

  后来,戴绿头巾便一步步演变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戴绿帽子。

  故宫里的“冷宫”在哪儿?

  在古代皇宫里,皇上有“三宫六院七十二妃”之说。而选到皇宫里的女人,一旦失宠或者犯了罪,便会被打入冷宫等死,十分悲惨。那么,故宫里的“冷宫”究竟在哪儿?

  说到皇宫,我们经常说“三宫六院”。明、清时期的皇宫中,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被称为“三宫”。

  而“六院”其实是“十二院”,“三宫”的东西两路各有“六院”。“东路六院”即景仁宫、承乾宫、钟粹宫、景阳宫、永和宫和延禧宫;“西路六院”为永寿宫、翊坤宫、 储秀宫、咸福宫、长春宫、太极殿(启祥宫) “。

  所以在皇宫中,是没有专门的冷宫的,凡是关禁王妃、皇子的地方,都俗称为“冷宫”。这就是为什么你在紫禁城看不到写有“冷宫”二字的匾额。根据史料记载,明、清两代被作为冷宫的地方有好几处。

  “小鸟依人”最初被用来形容男人?

  我们今天常会用“小鸟依人”来形容女孩子娇小可爱。但是你知道吗,“小鸟依人”这个词,最初却是用来形容一个大男人的,这是怎么回事?

  “小鸟依人”最早出现在汉许慎编写的词典《说文解字》中。许慎对麻雀的解释为:“雀,依人小鸟也!”

  许慎说麻雀喜欢依人而居,因为在人居住的地方往往能找到吃的,所以麻雀才会依居在人家里面。

  而第一次将“小鸟依人”拿来形容人的是唐太宗李世民。《旧唐书·长孙无忌传》记载,“禇遂良学问稍长,性亦坚正,既写忠诚,甚亲附于朕,譬如飞鸟依人,自加怜爱”。

  话说有一天,唐太宗李世民和大臣长孙无忌闲聊, 品评当朝人物,当说到书法家褚遂良时,唐太宗说:“褚遂良鲠亮,有学术,竭诚亲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意思是说,褚遂良是太宗的老师,他也像小鸟一样栖息在皇帝的身边。

  这一对书法上的师生朝夕相处,褚遂良当然要像小鸟一样依在皇帝身边,尽管褚遂良还比李世民大两岁,这就是等级制造成的视觉效果。

  而后来,“小鸟依人”才慢慢发展为我们今天所理解的意思。

  “衣冠禽兽”是学子一生的追求?

  我们在骂一个人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时,常用“衣冠禽兽”这个词。只知道它是用来比喻品德败坏的人。但从来不知道,“衣冠禽兽”这个词起初的意思,却是让很多人羡慕不已。

  “衣冠禽兽”一语来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据史料记载,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官官服绘兽。

  品级不同,所绣的禽和兽也不同,具体的规定是:文官一品绣仙鹤、二品绣锦鸡、三品绣孔雀、四品绣云雁、五品绣白鹏、六品绣鹭鸶、七品绣鸳鸯、八品绣黄鹂、九品绣鹌鹑。

  武官一品、二品绘狮子,三品绘虎,四品绘豹,五品绘熊,六品、七品绘彪,八品绘犀牛,九品绘海马。文武宫员一品至四品穿红袍,五品至七品穿青袍,八品和九品穿绿袍。所以,当时“衣冠禽兽”一语是赞语,颇有令人羡慕的味道。

  到了明朝中晚期,宦官专权,政治腐败。文官武将欺压百姓,无恶不作,声名狼藉,老百姓视其为匪盗瘟神。于是,“衣冠禽兽”一语开始有了贬义,老百姓对为非作歹、道德败坏的文武官员称其为“衣冠禽兽”。

  衣冠禽兽,其贬义之称,最早见于明末陈汝元所著《金莲记》一书。清代以后,”衣冠禽兽”一语遂用做贬义,泛指外表衣帽整齐,行为却如禽兽的人。比喻其道德败坏。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是这个意思?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里的“为”字,念第二声,是“修养,修为”的意思。

  整句话是说,一个人如果不注重修养的话,很难在天地间立足。

  而人们一直以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如果不为自己谋利、谋权、谋色,就要招到天地诛杀。因此当林彪说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话时,人们本能地认为,林彪此人,绝非善类。

  其实这句话出自《佛说十善业道经》,“人生为己,天经地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佛家的意思是,不杀生、不偷盗、不妄语、不两舌、不绮语、不恶口、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才是为自己。不为自己制造新的恶果,不为自己造成新的灾祸,这才是为自己。只有这样才不会天诛地灭。

  而现在的人,动不动就说:“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话中,有对当今世风日下的感叹,有对拜金主义、利己分子的蔑视。

  “小蛮腰”最初是用来形容男子的?

  我们今天所说的“小蛮腰”,其实一开始并不是指女子的细腰,而是用来形容男子的,这是怎么回事呢?

  要想知道小蛮腰,还得从“楚王好细腰”说起。《墨子·兼爱中》记载,“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故灵王之臣皆以一饭为节,胁息然后带,扶墙然后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

  通过这段记述,我们不难发现,原来楚灵王喜好的并不是美女的细腰,而是“士”的细腰,换句话说,楚灵王喜欢的正是男人的细腰。然而这与小蛮腰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都知道,楚国所处的地理位置,大概在今天的湖北宜城附近,而这里一直被中原王朝称为荆蛮之地,所以当时楚国男子的细腰也被称作“楚腰”或者“蛮腰”。那么,蛮腰是什么时候成了形容女子腰身的了呢?

  唐朝孟棨的《本事诗·事感》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是说白居易有两个侍妾,樊素和小蛮,樊素擅长唱歌,而小蛮擅长跳舞。白居易称赞她们是“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小蛮腰也是由此被称作善舞女子的细腰。

  “跳槽”最初是妓院里的行话?

  我们今天管换工作叫“跳槽”,然而跳槽一开始却不是这个意思。

  在古代,“跳槽”是妓院里的行话,只有妓女才会说。在明清小说中,我们经常看到“跳槽”这个词,如明代冯梦龙的《挂枝儿·跳槽》,“你风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两情深,罚下愿,再不去跳槽。”

  再如清代沈复的《浮生六记·浪游记快》,“ 秀峰 今翠明红,俗谓之跳槽,甚至一招两妓。”都是指妓女另结新欢,将其称之为“跳槽”。

  清代徐珂在他的著作《清稗类钞》中,对“跳槽”做出了明确的解释,“原指妓女而言,谓其琵琶别抱也,譬以马之就饮食,移就别槽耳。”只是这妓院里的行话,到了今天却成了换工作的意思。

  为什么是“大红大紫”?

  我们现在要形容一个明星的人气很高,通常会用“大红大紫”这个词来形容。大红大紫被解释为“形容引人注目的事物”。

  但是有那么多颜色,为什么非要用这两种颜色来形容引人注目的事物呢?难道是因为这两种颜色最鲜艳吗?

  红色很好理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代表着喜庆。在这里自然引申为红红火火的意思。但是紫色又代表什么呢?为什么在这里要把它与红色并列呢?

  在我国古代,颜色是有高低贵贱之分的。最早,紫色是不入流的颜色,只有平民才会穿着。直到春秋时期,紫色才完成它的第一次逆袭。

  据《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记载,春秋五霸之一的齐桓公,非常喜欢穿紫色衣服。于是全国上下都跟着模仿,以致紫色布料奇货可居,五匹普通布也换不了一匹紫色布。

  到了魏晋时期,崇尚紫色的道教逐渐发展成熟。紫色也随着统治阶层对道教的推崇,地位迅速上升。南北朝时期,创立了五等官服制度。紫色位列第二品,地位仅次于红色。

  到了隋代,紫色正式超越朱色(大红色),跃升为百官常服的首选服色。唐代规定,三品以上的官员,才能穿紫色官服。自此以后,紫色就成了代表地位尊贵的颜色。

  身穿红色或紫色的达官贵人可以经常出入庙堂,人们便以红色作为发达的标志。而能穿紫色,就是三品以上的高官,于是人们就用红得发紫来比喻官运亨通,仕途畅达之人。“大红大紫”也就成了现在的意思。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99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