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关于金庸的名人励志故事精选7篇

廷峰 1172分享

  金庸(1924年3月10日—2018年10月30日),本名查良镛,生于浙江省嘉兴市海宁市,1948年移居香港。当代武侠小说作家、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被誉为“香港四大才子”之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19关于金庸的名人励志故事相关模板,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2019关于金庸的名人励志故事(一)

  金庸出生的时候,查氏家族已经没有往日的辉煌,但依然良田千亩,家底深厚。金庸的祖父查文清是晚晴的知县,也是查氏家族最后一名进士。祖父是一名具有爱国主义精神的人,他看不惯洋人洋教对中国老百姓的欺压,在民众烧毁教堂、朝廷要求他严查严办的时候,为了维护民众,带头辞职。受祖父影响,金庸立志要努力奋进,挽救民族苦难。

  除了祖父,金庸还深受其父亲查枢卿的影响,查父在金庸年幼时,带着他一起读书写字,每天将武侠小说《荒江女侠》剪存给他看。有一件趣事,有一次,查父带金庸出去放风筝,放着放着,回头突然发现儿子不见了,把查父急得不行,后来回家一看,金庸正泡在书房里,看书看得入迷。

  在祖父父亲的影响下,金庸热衷于看历史、武侠小说。再大一点,他主动跟父亲要求看《水浒传》、《彭公案》等著作。有一段时间,金庸被姑姑查玉芳带着,查玉芳喜欢舞剑,经常和朋友们 一起在院子里耍剑,金庸就在一旁看着。这些,都为他日后写武侠小说埋下了种子。

  都说名人出名后,以前平凡的小事都变得不平凡。金庸靠笔杆子出名,他的第一本书,却不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武侠小说,而是他在15岁那年,与同学一起合写的《给投考初中者》。当时中学考试很难,许多学子都头痛不已,但可难不倒金庸。脑子灵活的他与同学合计,编写了如何在中学考试中取得高分的参考指导书,这本书畅销周边。那时候的金庸,便已经隐约有了后来的样子了。

  2019关于金庸的名人励志故事(二)

  金庸注定是与旁人不同的。他上高中的时候,偶然间见到教导主任沈乃昌训斥因关系密切可能要被开除的男女同学,于是就在学校壁报上写文章暗讽沈乃昌,把他比作“一条色彩斑斓的眼镜蛇”,伸毒舌,喷毒汁,威吓学生“我叫你永不超生”。同学们都知道了,因为教导主任的名言就是“我叫你永不超生”。于是,金庸被退学了。

  大学的时候,金庸到中央政治学院念外交系。在人人都热血沸腾想要参军上战场的局面下,金庸并没有这个意思,他的想法是成为一名外交官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学校又对他看不顺眼了,说:“你不参军,他们并不勉强。只是另请高就,滚出学校。”然后,金庸又被退学了。退学以前,他还把教导主任找来骂了一顿。

  2019关于金庸的名人励志故事(三)

  世人熟知金庸,皆因他笔下的十几部武侠小说。提到金庸提笔写小说的原由,与梁羽生有关。初到香港,金庸做《大公报》的编辑,报上正连载着梁羽生的武侠小说《草莽龙蛇传》,但梁羽生每日与金庸下棋,一点准备下一部小说的计划都没有,此时总编辑无比着急,让平时爱看武侠小说的金庸上,于是金庸开始写书。

  他的第一本书是《书剑恩仇录》,灵感来自于家乡海宁。从第一部小说到最后一部《鹿鼎记》,金庸都以海宁作为背景,无一不透露着对家乡的深深眷恋和思念。

  写完《鹿鼎记》,金庸便宣布封笔了。17年间,金庸一共写了15部小说,创造了1427个人物,发行量超过3亿册,相关的电视电影也拍摄了超100部。15岁的金庸,第一次写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他的作品会被几亿人所喜欢呢?

  金庸一生起起伏伏,宛如一部跌宕的武侠小说。到了晚年,他却更喜欢安静的生活。金庸以前是个喜欢喝酒的人,有一次,有好几家出版社都想要金庸作品的版权,金庸难以抉择,便说,哪家出版社的人喝的最多便给谁,后来获胜的那位内地出版社的负责人还因此胃出血住了半个多月院,金庸十分愧疚。到了晚年,为了健康,金庸没有再喝酒了。

  2019关于金庸的名人励志故事(四)

  评点本金庸武侠全集中的评点人是以冯其庸、严家炎等为首的一批著名专家学者,作为文化界名流,这些评点者对金庸先生的评点作何感想?这些评点人都不愿意对此事进行评点。冯其庸先生早在1988年前后就依个人喜好,开始评点《书剑恩仇录》,全套"评点本"是在冯先生主持下进行的。他口气很坚决:"我和金庸先生交往几十年了,没有必要对他过多计较。我不想对他的话再说什么,请大家理解。其实对于'小学生'之类的话根本用不着辩解,也没有意思,难道我还用证明我是不是小学生水平吗?我们的水平不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大家自有评说。我都不予理睬。"按照文化艺术出版社的说法,严家炎教授是金庸先生一再"点将"的评点人,他说:"当初是出版社告诉我金庸先生请我参与评点的,起初因为我很忙又要出国,拒绝了。后来出版社说金庸先生一再邀请,我便答应和我过去的一位博士生联合评点了《连城诀》。我们是从其作品的文学性、艺术性、思想性等各种角度进行评点。"对于官司一事,严教授表示一无所知,更不知道金庸先生对于评文有过不满的评价。"金庸先生说什么,那是他的事,是指全都不好,还是其中的几部不好更不知道。我没有卷入这种事情的必要。到了打官司的地步,只有让法律去说话了。"陈墨先生评点了《天龙八部》和《神雕侠侣》,他说:"对于金庸的话我有所耳闻,但我绝对不想对此发表任何意见。"

  杂文作家鄙烈山在《拒绝金庸》中写道:"我的理智与学养顽固地排斥金庸(以及梁羽生、古龙之辈),一向无憾又无恨,我固执地认为,武侠先天就是一种头足倒置的怪物,无论什么文学天才用生花妙笔把一个用头走路的英雄或圣人写得活灵活现,我都根本无法接受。"

  这似乎也代表了一种看法,与那些读遍金庸然后再批金庸的批评者不同,这类批评者先天地把自己看成是头上脚下的正常人,"以自己的教养"固执地拒绝"俗文化",从历史认知、价值取向、文化娱乐三个角度置疑武侠及武侠小说,显示了商业时代精英文人的自恋情结和经典正统的遗老遗少积习。这也反映了金庸现象不仅是金庸小说文本的扩散,更是挑起了雅俗的重新审视以及文化多元主义的论题。

  2019关于金庸的名人励志故事(五)

  金庸小说起初作为一种连载的供人娱乐为主的通俗文学,是定位于商业角度的,恐怕当时金庸本人也难以想到他的作品会获得这么高的殊荣。这也说明其小说不仅赢得了亿万寻常百姓的心,而且也打动了那些身居学院从事高雅艺术生产的精英们。其魅力主要体现在:

  一、想象奇瑰,故事情节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阅读金庸的小说,不能不为其神奇的想象力所折服,从各式各样的武功招式,到各形态的武林人脸谱,还有作者所构想的远在方外的海岛雪域,主人历经千折百难的成长,都为世人展示了一幅不同于现实的幻想世界——江湖。江湖中无奇不有,最奇的东西总是最后出现。金庸是讲故事的好手,从情节的埋伏,发展到高潮无不一波三折,离奇之极,又巧合天痕。情节发展多头并进,最后总能一手收网,好象江湖争斗结束之后,只落个宁静。金庸的人物故事情节往往选在历史与虚构之间。故事发生的背景多为朝代更替,外族入侵等历史关头,使人读后往往认为其小说乃历史。《射雕英雄传》取于南宋末年蒙古人入侵中原这一时代,书中的人物王重阳、、丘处机等历史上确有其人。小说《书剑恩仇记》中的陈阁老、乾隆生身之谜,香妃之谜等,都是历史公案,这无疑为故事增添了扑朔迷离的色彩,极能刺激人们的好奇心。金庸小说刺激了读者的"乌托邦冲动",从接受的角度来看,每个读者被那几乎是一气可成的连续情节所吸引,不知不觉地把自己幻化进那个"江湖",到桃花岛,"火地岛"去居住,到华山顶峰论剑,到光明顶比武,到各种各样的魔教鬼帮去周旋,这些打斗的情节和子虚乌有的奇闻让读者产生一种"压力",等到"邪不压正"一切风平浪静后压力释放,产生莫名的快感。

  这种出奇的想象力,按照金庸的说法是天赋的他这样说:"我以为,文学的想像力是天赋的,故事的组织力也是天赋的。同样一个故事,我向妻子、儿女、外孙儿女讲述时,就比别人讲得精彩动听得多,我可以把平平无奇的一件小事,加上许多幻想而说成一件大奇事。我妻子常笑我:"又在作故事啦!也不知是真的还是假的。"至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则由于多读书及后天的努力。"

  2019关于金庸的名人励志故事(六)

  金庸是写情高手,塑造了一大批至情至性之人。感情感染力非常大。

  金庸笔下的人物性格鲜明、相栩如生,虽各归不同类型,但都属性情中人。在使这些人物保持饱满形象的同时,亦将贯串于其中的爱恨情仇传递给了读者。

  爱情是金庸小说的一大主题,金庸小说属男性倾向的。主人公要么诚憨厚道,要么风流倜傥,要么少年得志,要么饱经磨难,周围都围绕着一群活泼可爱、聪明俊秀的女子,或三波九折,有情人终成卷属,或阴差阳错,无缘人失之交臂。但总的结果都会有一个较圆满的交待。这种传统的大团圆写法比较适合中国人的文化接受心理。也许结果并不重要,重要的只是爱的过程,所以金庸小说中的主人公都是痴情男女,至于心心相印,终老江湖,如杨过与小龙女,令孤冲与任盈盈,要么为情所伤,性情乖戾,如李莫愁,至于韦小宝通吃七女,则显示了金庸不正经,写起反武侠的小说了。

  除了爱情主题,武侠小说所发扬的"侠义精神"更能激发人的斗志,这种"替天行道"、"扬善抑恶"、"扶困济危"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都体现在金庸小说中。义薄云天的乔峰,憨厚朴诚的郭靖,心地善良略显懦弱的张无忌,都体现了一个"侠"字。这种侠义精神源于战国时代的游侠,历经百代而不绝。特别在中央政府政治整合能力较弱时,民间社会便地树立起另一套规则。这种游离于正统与主流社会之外的分子所组成的社会叫做"江湖",江湖自有自身运行的原则。除了之外,便是侠义。当庞教风起,江湖道义势微之时,便呼唤英雄人物的到场,以暴制暴,恢复废驰的规则及久隐不彰的道义。体现在小说中便是一位年轻少侠,武功天下独步,侠义薄云天,靠艰苦争斗,最后正压倒邪,江湖重归平静。江湖中的争斗有两种,一种是仇家,父债子还,师债徒偿,刀光剑影中只为告慰九泉之下亡灵,另一种是霸道武林与反霸武林的争斗,及邪与正的争斗。在一个弱肉强食的江湖丛林中,好像仇杀也有其合理性,因为涉及到忠与孝,信与义的问题。荆轲为报燕丹而刺秦的故事成为武侠小说中久用的不绝的版本。而正邪之争更具道义力量。金庸小说弘扬的是道义主题、个人英雄,能激起每个人心中不曾实现的英雄萝。因此,金庸小说在古典传统的美学意义上达到了极致,但与现代社会的个人话语格格不入,没有理性,没有个人权利,主要是一个宏大叙事,是一种英雄成长,是被众人膜拜的人从上而下施以威严的主旋律。这可能也是批评金庸小说缺乏现代性的原因。

  "侠义"虽然不符合现代性,但从个人存在角度看,它又有意义,它能激发个人蓬勃待放的热血生命力,它能安慰那些悲恨愁苦的心灵,它能打发掉那许多许多难以人眠的夜晚。这正是它令许许多多的人为之痴迷的原因。也就是说,金庸小说中孕育着一种令众人狂欢的"酒神"力量。

  2019关于金庸的名人励志故事(七)

  金庸以其丰厚的传统文化素养,创造了一种能令人产生怀旧感的意境。

  不管是金庸写文,写武,都那么带有诗情画意,每个少侠既武功卓越,又精通琴棋书画,从武功招式的名称"凌波微步"、"独孤九剑"、"九阴真经"、"九阳神功"之中无不透露着传统文化及汉语意境之美。金庸笔下的女子既有谨守传统之流,又有叛逆传统之辈,非常符合传统士大夫的妻妾标准,饮食器具,陈设都古香古色。偶尔出轨亦别添韵致,即使是血淋淋的打斗,也是一种很美的意境。高手内功之较颇合道家吐纳之术,以静制动,以虚应实。常见兵器为剑,剑乃武器上品,极尽飘逸灵动之致,少侠衣带飘飘,月下舞剑,其意境之幽远实非一场打打斗斗之所能包容。以笔为武器的亦不少,笔乃武器中柔之极致,而能与精钢铁所制武器相抗衡,实是不可想象,但正是这不可想象,才构成了一种象外之美。

  金庸极其善于刻画一方外之地,置人物活动其间,展现其未被江湖险恶污染的童心天性,或改造其被江湖而濡染的恶习恶性,使人性得到还原。正像西域雪峰上张无忌炼就"九阳神功",火地岛殷素素皈依本性,都说明了一个主题:江湖中把人性异化,世外桃源将人救赎,这江湖其实和实在的社会又有何不同?

  金庸小说在其情节描述、故事虚构之上,构造了一个人性的殿堂,使读者在娱乐之余,反躬自问,江湖中人和现实中人有何异同?虽然人物是虚构的,情节是夸张的,但人性没怎么变,这使我们想起30年代中国一位教授曾说过的话:"惟有描写永久的人性的文学才能流传千古"。金庸小说是否具备了这种境界,现在还不能说,但从其流行程度与广度看远胜于其他描写永久不变之人性的作品

    热门标签

    962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