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拒绝的演讲稿-生命因拒绝而精彩

晴恩 1172分享

  我们现在虽然还在校园内,但也要拒绝一些不该有的东西,对于电脑游戏的诱惑,一些人看都不看一眼,一些人却再三尝试,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如果连这种小小的诱惑,以后我们才能经受住残酷的考验呢?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学会辨别,学会分析,然后学会拒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谈拒绝的演讲稿!

  生命因拒绝而精彩

  生命如风,你也许会感慨它的来去匆匆,我却跋山涉水,在时间的长河中掏尽沙砾,找到了这些人类文明中的精华,因拒绝而散发出的光芒!

  曾经,有人大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他的双眼射出的是不羁,骨子里散发出的是桀骜之气。因着才华横溢,因着怀有生命狂热的激情,他拒绝平庸,藐视权贵,看不惯世间一切的平凡。贵妃捧墨,力士脱靴,这些都是他“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有力印证。李白,从你放弃官位,拒绝向权贵低头,从你的脚步离开长安起,你的名字便未曾褪色,响彻古今。

  还记得那个峨冠飘发、颜色憔悴的游魂吗?他本是楚之贵人,凭其绝世的才能、忠心,相信也能过得安逸自在吧?但是,他不允许自己这样做,“举世混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天真啊!我们屈原不但拒绝同流合污,还岂徒(企图)以自己的清醒唤醒众人的沉迷。然而,世俗的混浊又岂能为一人所清,纵使屈原维持自身皓皓之白,然而却无济于事。但是,他却未曾放弃,渔夫的劝告更增加了他对世俗之不齿,汨罗江的滚滚浪涛更坚定了他拒绝平庸的决心!他那惊世的一跳,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世人。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面对滔滔江水,面对彼岸的乡亲父老,一代霸王不仅泪湿衣襟,江山已落他人手,美人也自刎在怀。是乘船逃走,重整旗鼓,还是自刎乌江?他又何曾没想过“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只是,生为霸王,岂能受如此之辱?作不了人杰,尚可成为鬼雄!虞姬已经自刎而死,名骑也似乎想与主人同生死。我们的一代霸王,拒绝卑躬屈,拒绝受辱,最终投江而死,成就英雄本色。一枝香花从此枯萎,但花香永存。

  千年时光,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去了大江奔流。生命与历史场合,不过沧海一粟。时代不仅造就了英雄,还造就一份超卓,而这些生命之所以散发光芒,是得于拒绝平庸之存在。

  拒绝碎片化的生活

  “碎片化”这个代名词在大家的脑海里应该不陌生,它经常发生在我们的身边。“碎片化”一词是描述当前中国社会传播语境的一种形象性的说法。但这种说法也只是限于我们现在的网络时代而已。

  随着时代的改变与进步,我们也在逐渐的改变与进步,就渐渐地出现了碎片化生活。在一些生活节奏比较慢的城市还感觉不到,但是在一些生活节奏很快的大城市让我们清晰感受到了碎片化生活的突出。

  在古代,人们做一样东西,一做就是一整天,根本不会和其他的东西穿插着一起做。但是现在已经是21世纪了,已经是互联网信息时代了,人们已经很难完完整整,不被别人打扰的情况下把一件事情做好了,更别说一整天一心一意,全身心投入到里面只做同一件事情了。而且,已经习惯了生活在大城市里节奏快的人们性格浮躁,没有太多的耐心去做同一件事情,更不可能做一天。

  或者可以换个方式来解释“碎片化生活”。如果现在还是个没有“互联网”的80年代,那我们在现实中就不会出现碎片化生活了。在现在的生活中,上班族每天匆匆忙忙地挤公交、挤地铁,很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在途中,他们总会拿出自己的手机刷刷朋友圈,看看微博。当然这些也都是很理所当然的事情,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殊不知我们已经把我们的时间分成了碎片。

  在我们不知道“碎片化”这个概念之前,我们都知道“浪费时间”这个概念是可耻的。

  自从微博20xx年和微信20xx年横空出世之后,许多人利用乘公交车、乘地铁、吃饭、上厕所、甚至睡觉前都在刷手机。他们肯定都会说自己在利用空闲(碎片)时间。但是在仔细想想,这和浪费时间又有什么区别?在这些他们认为的碎片时间里看的东西又和垃圾有什么区别?

  他们这些在空余时间刷朋友圈、刷微博的人知道要利用碎片时间去干些事情,但是他们并没有去利用碎片时间去再多学一点自己没有的东西,反而养成了互联网“依赖症和拖延症”:刷完这条微信再吃饭,发完这条微博在洗脸,看完这条微信再睡觉。久而久之,就养成了人们不良好的生活习惯。

  不仅仅是这些,这也会让人们的注意力逐渐退化。专注力被认为是成功者必须具备的一种素质,只有在事情上足够地专注了,人才能够全情投入,才能够有爆发力做得比别人更好。就这样,人们败在了信息科技上。

  人类的进步是让我们的生活更加方便,而不是让我们去“毁灭自己”,“碎片化生活”这几个字看起来很简单,但是却可怕的让人难以想象。我们不能让“碎片化生活”继续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唯一的办法,就是要去学会放弃、学会克制。

  拒绝被设置的人生

  自计算机诞生以来,我们生活、相爱并消亡在其中的世界被几何实体化了,每一个动作对应一道程序,连微笑都可以被精密地设计,那个质的、可感的世界正在渐行渐远。

  苹果公司总裁库克担心人类像计算机一样思考而失去价值观和同情心。君不见,科技并非原罪。价值观和同情心存在的意义更在于选择的自由,而这个在你背后为你编写“代码”,设置你的人生的人古已有之。

  胡适曾写到:“人世间的大悲剧在于人类的失之失觉者不去设法增进自己的幸福,而是以‘安贫乐道’为催眠药,麻木自己”。我深以为然,可怕的不是失去价值观与同情心,而是个体的思考在社会的炉火里熔化消亡,拥有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价值观和同情心,人人同而不和。

  反乌托邦小说《美丽新世界》中描绘了这样一个世界:在现代文明与科技高度发达的福帝纪元,每个人生来即被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等级,人人深信自己处在最好的等级,在感官电影、芳香与唆麻中拥抱自认为最好的时代——只不过,他们是“被幸福”的。当人生被完美地设置,当生活趋同成为社会的基石,“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只能是社会的阑尾。可是,可是即便这样,还有另一种声音这样说道:“我就是我,我宁可做一个清醒丑陋的自己,也不愿接受别人的设置”。

  我想,人类很大程度上在身体机能上不及动物,思考维度上不及机器,那么是什么让人类得以成为主宰世界的物种,让文明的种子得以薪火相传?以尊重个人的价值为根基,向外衍生生命的意义,才是人之为人的根本。我们和我们所处的世界都不似人工智能那样精密而百无一失,正因为生命的缝隙,因为独立的思考,因为对被设置人生说“不”的勇气,才有了哲学、诗歌、理性的光芒和悲天悯人的情怀。

  无数的人们拼命地打磨自己,想要在未来愈演愈烈的竞争中和人工智能博得一席之地,以把自己塞进这个社会机器中,却忘了螺丝钉也有灵魂,也有发乎于心,不像计算机一样思考的自由。也许被奴役是我的宿命,但是自由是我灵魂的姓名。

  身患急性中风病的杂志主编尚·多明尼克·鲍比在《潜水钟与蝴蝶》中如是说:“我与这个国家紧密相连,我会融入到时代的洪流中”。我愿怀有这样一种“反熵”精神,去突破事物主义的短视,让我所选择的价值观引领我前行,让我所理解的同情心回归“人”的本位。

  纵然身陷囹圄,但囹圄之上有蓝天。一个有生机有力度的社会绝不是计算机构成的,拒绝被设置的人生,用充满自由与渴望的灵魂向这个麻木的世界发出漂亮一击!

    热门标签

    477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