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5篇

燕玲2 1149分享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一起来看看脱贫攻坚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5篇

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一)

美术课,是10岁的赵一最喜欢的课程。此前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务工,赵一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新光村。那时的她想拥有一套自己的画笔,把心中的想法画在纸上。“老家的暑假很漫长,到处都是山,我只能自己看书、画画。”赵一说。

2018年,赵一一家搬进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2019年秋季学期,安置区旁的粤桂小学正式开学,赵一在家门口就读。让她最高兴的是,父亲赵建仟在社区担任网格员,在南宁工作的母亲也能时常回家。

赵建仟感叹女儿的变化:“搬过来之后孩子接触的人多了,比以前开朗了,变得爱说话了,画画的兴趣更浓了!” 这个暑假,赵一不再觉得那么漫长了:“许多同学都住在安置区,大家可以一起玩。过段时间社区还有研学班,我要报名参加。”

8岁的韦思颖非常喜欢跳舞。母亲黄菲菲说,在老家的时候,孩子时常与村里的大人们一起跳广场舞。“动作一学就会,村里广场舞音乐一响,自己就跑出去了。”看到女儿如此热爱舞蹈,黄菲菲也曾送女儿到县城舞蹈班学习,后来因距离太远,没再坚持。去年,韦思颖一家从老家山村搬到震东集中安置区。一直希望能有专业老师指导的韦思颖,这个假期在家门口终于如愿了。

震东集中安置区是广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规模最大的安置区,这里有搬迁户5847户。在这个假期,震东集中安置区举办了绘画、舞蹈等公益艺术培训班。培训班邀请专业的老师,给搬迁家庭子女提供培训,帮助他们像城里孩子一样培养自己的兴趣特长。

最近,同样住在安置区的杨玉玲很开心:她顺利从粤桂小学毕业,这是她在县城新家过的第一个暑假,离家不远的隆安县第五中学今年秋季学期就将招生开学,她将成为第一批学生。

杨玉玲的父亲一直在外打工,家里全靠母亲打理,懂事的杨玉玲也主动承担家务与农活。“种地、喂猪、煮饭我都会。”杨玉玲说。可让母亲廖莉发愁的是,孩子学习成绩不太好。

去年全家搬入震东集中安置区后,杨玉玲与弟弟在粤桂小学读书,廖莉也在小学担任生活老师。“自从换了学校,教学环境好了,两个孩子学习成绩也跟着提高。” 廖莉脸上难掩喜悦。新家里,两个孩子的奖状已经贴满半面墙。

“真没想到,连初中也能在家门口读。”杨玉玲觉得自己很幸运。廖莉则笑着告诉记者:“新学校的环境、设施都很好,孩子已经悄悄到学校周围看了好几次。”

这个暑假,三个女孩各有所获。赵一心中五彩斑斓的梦,终于能用属于自己的彩色画笔描绘;韦思颖如愿穿上舞蹈鞋,在老师指导下翩翩起舞;杨玉玲在家门口读书,学习成绩稳步提升,现在还作为志愿者活跃在社区。她们的梦想,在这个夏天枝繁叶茂。

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二)

国家能源局近日宣布,为期三年的“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攻坚行动如期全面完成,210个贫困县的1900多万居民用上了安全稳定的电能,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强的电力保障。

“三区三州”最后一个输变电工程——四川阿坝州110千伏夹壁送马塘输电线路6月30日建成投运,阿坝州高海拔山区的4个贫困县的25万居民第一次用上了大电网安全稳定的电能。

“三区三州”深度贫困地区80%位于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位置偏远、环境艰苦,大多依靠小水电、小光伏勉强能维持生活用电。从2018年开始,国家启动“三区三州”农村电网改造升级攻坚三年行动计划,新建和改造输电线路超过9万公里,全面提升了供电质量。

大电网的延伸,让平均海拔4780米以上的西藏那曲班戈县4个乡镇用上了稳定电能;让云南怒江州和迪庆州373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用电无忧;让过去没有一根电杆、一米电线的新疆昆仑山深处的和田黑山村578户维吾尔族农牧民告别了小光伏;让青海祁连县最偏远的央隆乡2886名牧民实现了生活电气化,办起了生态畜牧合作社,村集体经济实现了零的突破;让甘肃天祝县天堂镇搞起了旅游、牧业、中药种植等特色经济。

根据国家电网的统计,“三区三州”地区2020年上半年的用电量比改造前同期增长超过30%,拉动当地特色畜牧业、旅游业等年均增收27亿元,助力373.6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三)

真金白银扶持

夫妻回家创业

“对,要这样,向右上方挑针”“走针均匀,绣得更美”……7月3日下午,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屏边苗族自治县湾塘乡伍家村,村民项会英家里,又凑齐了全村的绣娘。屏边县绣娘扶贫车间负责人陶琼莉乘车俩小时,再次进村指导刺绣技艺。

2000年,陶琼莉和丈夫侯振伟下岗,夫妻俩搞过种植,发展过养殖,还做过餐饮,卖过汽车配件,但都不成功。2002年,两口子一起去打工,一干就是9年。其间,侯振伟从事民族工艺产品营销,陶琼莉从事丽江东巴文化产品的设计、制作等工作。

“我们屏边苗族刺绣多好呀,现在也鼓励返乡创业,我们何不回家创业?”陶琼莉回忆当时的想法。2011年,夫妻俩回到屏边开始创业之路。当时资金不够,但因为享受到了“贷免扶补”政策,夫妻俩贷款8万元,加上自己的积蓄,累计投入30万元,建起刺绣加工厂。2014年,正式更名为绣莉丰乡民族工艺制品厂。脱贫攻坚工作启动后,一直把刺绣工艺的根扎在农村的制品厂,又成为屏边县绣娘扶贫车间。

企业销售慢慢走上了正轨,熟练工短缺成为瓶颈。陶琼莉想到了进村做免费培训。“先动员刺绣骨干,骨干赚到钱,那些想学刺绣的人自然会加入进来。”如今,陶琼莉的刺绣培训不再难组织,全县参加陶琼莉培训的绣娘已经超过500名,覆盖了所有乡镇。“最开心的是,越来越多完全不会刺绣的年轻人,也开始积极报名参加。”

2019年,越来越红火的扶贫车间计划修缮厂房、购置设备。恰好,对口帮扶屏边县的上海市徐汇区扶贫干部上门调研扶贫工厂,拿出30万元资金扶持,给扶贫工厂发展又添了一把火。

虽是扶贫车间,可为了能带动更多建档立卡贫困户,陶琼莉并不要求工人天天进车间,厂里的贫困户大多在家刺绣。“留守妇女要照顾孩子照顾田,她们在家工作更方便。”陶琼莉厂里如今光建档立卡贫困户就超过20户,少的一年能赚五六千,多的一年破万。“我们厂一年付给绣娘的工资超过18万元,这些可都是绣娘们用农闲时间‘绣出来’的收入!”

“做刺绣,能增收,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来刺绣的越来越多,甚至部分贫困户家里主要收入就是刺绣的工钱,陶琼莉不敢怠慢。这不,采访期间,她时不时就接到客户的电话。“现在绣娘铆着劲‘绣’,我可得把她们带上脱贫路。”

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四)

回乡创业遇困难

多部门帮扶渡难关

一大早,村民杨远芬来到离家不远的蛋鸡养殖扶贫车间上班。这个扶贫车间位于贵州省开阳县毛云乡鲁底村,由当地致富能人秦大江创建。扶贫车间占地400亩,消毒、投料、拾蛋、分拣……十几名工人按照各自的分工有条不紊地忙碌着。

杨远芬过去在家务农,自从去年8月扶贫车间建起来后,她便来到车间上班,每月工资2400元。从家里到车间仅需步行5分钟,而车间的工作半天就能完成,杨远芬基本上能实现上班、务农两不误。

在扶贫车间里,像杨远芬这样的工人还有12个,他们均来自当地的低收入家庭。相同性质的扶贫车间,秦大江在全县12个乡镇28个行政村建成29个。

从建立扶贫车间伊始,秦大江就坚持用企业化的思路经营管理车间,他成立的贵州开阳珍硒瀚宝富硒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在当地重点发展蛋鸡养殖产业。

说起建立扶贫车间的初衷,秦大江表示,过去自己在四川、云南等地做爆破工程,工作危险不说,还经常回不了家。现在车间建起来,不仅自己能够留在家乡,和家人一起,还能带着老乡们一起增收致富,秦大江内心充满幸福感和成就感。

养鸡拾蛋这个活儿普通村民就会干,只要进行简单的培训,统一标准,村民很快就能上手。“村民不用离乡离土,降低了交通和生活成本,赚的钱能实实在在存下来。”在秦大江看来,这是在村里建立扶贫车间的最大好处。

春节期间,新冠疫情疫情让秦大江的每个扶贫车间都处于停滞状态。那段时期很艰难,车间每天产出的鸡蛋需要资金回收,工人工资要按时支付,4个刚建成的养殖基地也正等着资金购买鸡苗投入生产……而当时一切都无法推进,秦大江感到焦头烂额。

正当秦大江一筹莫展之时,县里农业、畜牧、就业等部门的同志主动上门,了解困难,和他一起找销路、解难题。

“开阳县农业农村局帮我们向银行协调了50万元低息贷款;开阳县商务局帮我们对接了贵阳市农投集团旗下150多家超市;贵阳市商务局推荐我们参加农特产品产销会;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林业厅、科技厅等部门则到现场指导……”各级政府部门对扶贫车间的一系列支持,秦大江如数家珍,“要是没有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我怕挺不过这个难关。”

有了这次的经验,秦大江对扶贫车间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目前,秦大江的29个生态富硒蛋鸡养殖基地扶贫车间里,上千名低收入群众实现就地就近就业,年支出劳务工资超过100万元。

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五)

补贴、优惠、送种苗

“退堂鼓”变“进军号”

“农闲人不闲,打工忙挣钱。”盛夏时节,四川省旺苍县木门镇的茶园里,贫困户谭永连一边擦着额头的汗,一边指着正在茶园里锄草的妻子说道,“几年前,她常常说生活没出路。现在好了,天天出工比我还早!”

谭永连夫妇是木门镇黄梁村的贫困户,2010年遭遇车祸,双双残疾,儿子也去世了,仅剩一个女儿在外打工。“得亏谭总来到我们村,建起了扶贫车间,让我们把钱挣了不说,还把家里也照顾了。”

谭永连口中的谭总,就是四川木门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波,也是土生土长的木门镇人。回忆起当初打算建厂的时候,谭波说:“刚来时只看到一片荒坡,资金有限、基础设施完全没有,还缺乏专业人才,差点打了退堂鼓。”

知悉情况后,当地政府立即为谭波协调了厂房住址,添购了加工设备,还帮助开通绿色通道进行审批贷款,给予财政补贴,免费发放种苗。

“茶业专业技术人员入驻茶厂,对我们进行全面指导。”谭波说,随着茶厂规模不断扩大,公司依托木门镇青龙村、三合村两大茶园,建成青龙、三合、黄梁、元坝、茶园五个村1万亩的茶叶产业园区。

2017年,茶园挂牌成为就业扶贫车间。通过帮扶种植茶苗、建立茶园、贫困户劳动力到车间务工等方式,带动1个贫困村、20户贫困户78人脱贫。同时,还吸纳农民工和下岗再就业职工65人,解决了当地2000多户茶农卖茶问题。

谭永连给记者算了笔账:夫妻俩每年在扶贫车间务工,工资能有将近4万元。自己还跟着种了4亩茶,收入3万多。“楼房盖起来了,电视、冰箱、空调等电器都有了。”谭永连说。

“今年我们还将新建300亩中国黄茶品比园。”谭波说,车间做得越大,他就越开心,因为这也意味着越来越多的困难群众能在家门口端牢饭碗。“我们要吹响‘进军号’!”

目前,旺苍县已建成投入运行扶贫车间厂房56座,解决了1660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806人。2020年要新建厂房11座,预计带动156人就业,其中贫困劳动力138人。

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5篇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看脱贫攻坚工作做得怎么样。一起来看看脱贫攻坚故事有哪些?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决战脱贫攻坚一线故事作文(一)美术课,是10岁的赵一最喜欢的课程。此前爸爸妈妈都在外地务工,赵一跟着爷爷奶奶住在广西南宁市隆安县乔建镇新光村。那时的她想拥有一套自己的画笔,把心中的想法画在纸上。“老家的暑假很漫长,到处都是山,我只能自己看书、画画。”赵一说。2018年,赵一一家搬进隆安县易地扶贫搬迁震东集中安置区。2019年秋季学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175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