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励志人物

豪铭 1172分享

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是青春励志人物,欢迎阅读。


 青春励志人物1


潘晓婷,中国职业台球花式九球打法选手,就读于上海交通大学。是中国台球界第一位获得世界锦标赛冠军的选手,WPBA2008赛季排名第三 。

1998年参加中国国内第一次举办的女子“九球”赛荣获冠军。从1998年到2000年,潘晓婷在中国国内保持不败,连续荣获6项全国冠军。2002年11月,在第35届日本大阪九球公开赛上荣获女子组冠军。

2013年10月在CBSA国际美式台球冠中冠女子精英赛中,潘晓婷以9比6击败陈思明,加冕冠军,获得个人职业生涯的10个世界比赛冠军头衔、首枚亚运9球金牌、全国体育大会三连冠和大满贯记录。被誉为中国的“九球天后” 。

我一直觉得,性格很大程度上能够决定命运。我就是个内向、安静、骨子里要强的人,有人称我为“寂寞高手”。我小时候的理想是当个画家。我3岁开始学画,那时候,父母去上班,因怕我一人在家不安全,就把我反锁在家里,一锁就是一整天,而我就安安静静地呆在家里画画,一画也是一整天。从那时起,我就养成了独处和静思的习惯。至今,我的朋友也不多。朋友多的话难免要应酬,应酬就要进入嘈杂的公共场所和方方面面的人接触,这样既占用我练球的时间,也不符合我的个性。我一个人呆在家里看书、看搞笑碟片,吃点零食,偶尔陪妈妈逛街。压力特别大的时候练练瑜伽,一个人静静地打坐,听听轻松的音乐减压,就是我很享受的业余生活状态。

现在想想,安静的人真的很适合做职业台球手,因为打台球需要很专注,凝神思考,耐得住性子,不急不躁,心理素质要特别稳定……而这些,我都具备。如今,能耐得住寂寞的人不多,我偏是其中之一。所以说,先忍受寂寞,再当高手吧。好的心态是成功的必备条件。

有一次,我在美国打公开赛期间,和爱里森费舍尔打的那场球,令我终生难忘。我曾经和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选手交过两次手,过往一胜一负的战绩,让我在比赛中得以轻装上阵。比赛进行到决胜盘8比8平时,局势对我来说是有利的,可我没把握好机会。再者,比赛主场在美国,美国人当然希望自己的选手能赢,所以在我击关键一杆时,主办方突然广播通知,说观众可以换票离场了,结果有些观众就开始在场上走动,这种混乱的局面影响了我的情绪,我最终输掉了本来可以胜利的比赛。

赛后,我沮丧极了!我跟爱里森这个世界排名第一的顶尖选手已较量到最后,但由于我的失误,没能战胜自己的偶像,这是我无法原谅自己的。当晚,我彻底失眠。和父亲通话时我说:“这场球,我会记一辈子!”睡不着的时候,我就重温一个故事:一个女孩在一望无际的沼泽里行走,但她却迷路了。聪明的女孩没有慌乱,而是沿着自己一路留下的脚印回到出发的地方,开始试走新的路线,最终,她离开了茫茫无际的大沼泽。这个故事再一次鞭策我,即使输了一场比赛,只要能从中找到失误和欠缺之处,总能回到起点重新开始。

人不可能事事顺利,一路走来,留下脚印,能找到来时的路就好。这件事之后,我思考过,也许,人能赢自己比赢别人要重要许多。

我的同行说过这样的话:“潘晓婷能有今天的成绩,在意料之中。”可能,他们知道我的付出是常人无法比拟的。我15岁开始在父亲的球馆里练球,一呆就是4年。球馆里有个小屋子,里面的一张单人床、一个衣柜就是我全部的财产。那4年里,父亲给我做了硬性规定,每天练球8至12小时,没有周末,一个礼拜只能休息半天。即使我病了,上午在医院打点滴,下午回到球馆还是要补足当天的练球时间。

以前,家里经济拮据,父亲陪我到北京参加比赛,我们就从山东济宁乘火车一路站到北京。在北京,因为没钱,我和父亲只能住18元钱一晚的地下室。地下室阴暗潮湿,推门就能闻到刺鼻的霉味儿。第一次拿了全国冠军,奖金只有4000元,为了能细水长流,我和父亲在全聚德只点了半份烤鸭。看着那半份香气扑鼻的烤鸭,我却痛哭不止。

所有这一切,我都忍受了。因为,我15岁开始摸球杆时,父亲就说过,要想做到最好,就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牺牲更多。父亲当过国家级的足球运动员、篮球裁判,后来改行当厨师,又被评为鲁菜特一级厨师。父亲希望我像他一样,做事要么不做,要做就要做金字塔尖上的人。

为实现这样的目标,人家练3个小时的球,我要多练好几个小时,这样才可能赶超别人。所以,吃不了这份苦,受不了这份罪,趁早放弃,另谋出路;但是,一旦选择了这条道,想要成功,吃苦就成了最基本的准备。就看人有没有对苦难的耐受力,耐受力强的人早晚都能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说到底,一个人的成功,不在于赢了多少对手,而是能不能一直赢自己。

青春励志人物2

因为下岗,所以就会有危机感;因为有危机感,所以才会拼搏;因为拼搏,所以才会成功。

《开心辞典》开播以后,王小丫以趣味而又幽默的主持风格给亿万观众带来了启迪与欢笑。并因此一举成名,成为央视金牌节目的金牌主持人。然而,王小丫的成功却源于她的一段下岗经历。

王小丫出生在四川省凉山彝族地区一个普通的职工家庭。父亲是报社编辑,母亲是工厂工人。1990年9月,王小丫从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后分配到四川《改革时报》当记者。记者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是女承父业,又与自己学习的专业对口,她感到很满足。可是,一场改革的风暴使她不得不重新考虑自己的人生。

《改革时报》是四川省一家经济类报纸,后改名为《新经济时报》、《城市购物导报》。几易其名并没有彻底改变报社的厄运。发行量提不上去,经费困难,举步维艰,这种困境使报社不得不进行改革。这件事发生在1996年7月,当时的王小丫已经在这工作了6年。本来,科班出身的她留在报社应该是没有问题的,可是,那一刻,她犹豫了。面对几十位白发苍苍的老编辑老记者,她选择了放弃,把有限的机会让给了别人。

王小丫下岗后,单枪匹马到北京去谋生。那个时候,京漂似乎是一种时髦的职业。在北京,有数十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识分子。要想在北京靠文字混饭吃,谈何容易,不少人混不下去,甚至流落街头。面对数十万的竞争对手,刚刚下岗的她更加充满了危机感。她决定重新学习,以此获得新的机遇。为此,她报考了北京广播学院广电文学系,研修电视文学。1997年,她在北京广播学院广电文学系结业后,到中央电视台经济部实习。

她是一个性格内向甚至“不会说话”的人。她第一次去采访的时候居然不知道怎么提问。然而,下岗的经历使她充满了危机感,每次采访前,都要认真做好准备,强迫自已改变。好在是经济学科班出身,加之一年的电视文学研修,使她很快找到了采访的感觉。她的出色表现引起了领导的注意,马上由实习记者转为正式记者。

1998年,央视经济栏目改版,开辟了《经济半小时》栏目。新栏目的筹建需要新的节目主持人。单位推荐她参加《经济半小时》主持人竞选。当时,她已经30 岁,并不是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然而下岗的经历使她恐惧,同时,也激发着她的火一样的拼搏精神。她抓紧时间备战,虚心向有经验的导播请教。“经济”是一个学术性很强的名词,听起来冷冰冰的。为了能让自己与众不同,她硬是把那些深不可测的东西完全在生活中找到对应,把经济变得感性又通俗。所以,在试镜头的时候,她的娴熟而又通俗的播音风格赢得了评委的认可,她成功入住《经济半小时》。

真正让她在央视走红还是在《开心辞典》这个栏目。2009年,湖南卫视的《鲁豫有约》栏目走红荧屏。央视为了提高收视率,决定开办《开心辞典》。开始的时候,央视决定黄安为节目主持人,她只是黄安的助理,干些帮忙抱奖品之类的活。已经走红荧屏的她给黄安当助手?这在别人看来似乎有些不可思议。但是,她觉得这是很正常的。导演选不中自己,这说明自己的能力不行。这种意识使她充满了危机感。为了提高自己的能力,她不但仔细做笔记,还把节目录像带回家反复钻研。一次,黄安因故不能参加栏目制作,作为助理的她便代替黄安做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受到了观众的好评,收视率直线上升。终于,她替代了黄安。事后,黄安说: “我早就知道我快要做不下去了,因为我己经被人家‘偷师’不少。她能够成功,我祝贺她!”

因为下岗,所以就会有危机感;因为有危机感,所以才会拼搏;因为拼搏,所以才会成功。下岗的经历锻造了王小丫,成就了一代央视名嘴。

青春励志人物3

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人不渴望自己能够抵达生命的巅峰,让生命华美绽放。然而,成功的桂冠并不是人人都能摘取。那么,是什么决定着人生的成败呢?是天资、家世、背景吗?当然不是。

安德鲁。卡内基出身贫寒,却最终创建了一个钢铁帝国,在美国工业史上写下了永难磨灭的一页。然而,他却说:“贫困是一个宝贵的环境,不要以为,富家子弟得到了好的命运……要知道,享乐惯了的孩子绝不是那些出身贫寒的孩子的对手。”

史蒂夫。乔布斯从小被亲生父母抛弃,大学读了6个月就被迫退学,还被自己亲手创办的苹果公司一脚踢出局……然而,乔布斯从来就不惧怕失败,他说:“我被苹果公司解雇是我这一生所经历过最棒的事情……我获得了解放,进而开始了我这一生中最富有创造力的时期。”

2009年,在英国着名的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秀》中,没有半点明星相的苏珊大妈,以一首《我曾有梦》征服了所有人,一夜间红透英伦。在接受采访时,她说:“我早就料到人们看到我的外表会有些鄙视,但我决定让他们刮目相看,我必须不断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我相信那样终究会成功。永远不要放弃梦想。”

看完这些,我想说,改变一生从现在开始吧!现在,请你从生活中汲取信念、勇气和力量,跨越障碍和困境,用无悔的青春奏响生命之琴的最强音吧!

卑微而顽强,像柳树那样地活着

谁的曾经没有卑微过

卑微是人生的第一课

青春励志人物4

今天的复旦人也许还清晰地记着这一幕。1999年9月的教师节晚会上,一位身材矮小瘦弱,拖着病腿,步履蹒跚的老教授,站在宽大的舞台上,台下坐着 上海市众多教师代表和年轻的学生们。当主持人问她:“50年代时,是什么力量使您冲破了重重阻挠,毅然回国,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老教授对着话筒, 一字一顿地说:“我、爱、中、国!”霎时,全场掌声雷动。在场的所有人都被老教授那份坚定、炽热的爱国情怀所感动。

这位老教授是谁?

她就是享誉海内外的著名固体物理学家,我国半导体物理学科的开创者之一,我国表面物理学的先驱者和奠基人之一,同时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位大学女校长--谢希德。

这个几乎终身与病痛相伴相随的弱女子为了深爱的祖国,为了钟情的事业,倾尽了毕生的才智和心血,无怨无悔。回顾她的人生之路时也让我们再一次思考人生的意义:一个人的潜能到底有多大?人的一生究竟应当怎样走过才算没有虚度?

“读书是治我疾病的良方”

1927年的一天,在一艘由福建北上的轮船上,一个小女孩哼着一首流行歌曲:“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除军阀……”几个大哥哥在一旁和着她。 轮船缓缓开进上海港,这时大哥哥正色对她说:“进了上海就不能再唱这首歌了。”“为什么?”“因为北方有军阀。”女孩虽不太懂,但从此心里有了“军阀”、 “列强”这样的字眼。

这个女孩就是谢希德,那时的她只有6岁。当时谢希德的父亲、著名物理学家谢玉铭到燕京大学任教,全家跟随父亲一起前往北平。谢希德在燕大附小、附中及贝满女中读书。平静的读书生活没能持续太久,“七七事变”后,谢希德一家便开始了逃难生活,辗转武汉、长沙,谢希德的青少年时代就是在这样的颠沛流离中度过。这使她强烈地意识到:只有摆脱强权压迫,使中国富强起来,人们才会有安定的生活。因此,发奋读书、学好本领,是当时谢希德生活的主旋律。

高中毕业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入湖南大学。但就在这时,灾难来临了。一天,她突然感到腿痛,以为是扭伤,并未在意,可疼痛一天天加剧,最终竟不能走路了,经确诊为股关节结核。在上个世纪30年代,结核病犹如今天的癌症,往往被认为是一种不治之症。谢希德不得不休学。

这对于即将跨入大学校门的谢希德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但她并未向命运低头。在卧床治病期间,谢希德自学了大学英文、数学。因为股关节结核往往会导致瘫痪,母亲劝她少看书多休息。谢希德总是乐观地说:“读书是我最大的兴趣,只有读书可以使我忘掉病痛,使我的生活充实。读书是治我疾病的良方。”而从小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的挚友曹天钦的来信更是给了谢希德莫大的鼓励。

4年后,谢希德最终以顽强的毅力战胜了疾病,但遗憾的是,虽然重新站了起来,但是却留下了终身的残疾,双腿不能弯曲。然而,此时的谢希德已经顾不上这些,她收到了厦门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在经历了3次高考之后,她终于踏进了大学的殿堂。

在厦门大学期间,她比任何同学都珍惜时光,黎明即起,一头扎进课堂或实验室,恨不能不吃不睡将失去的分分秒秒补回来。1947年,毕业后的谢希德顺 利考入美国史密斯女子文理学院攻读硕士,两年后又考入麻省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在这一流的高等学府,一名纤弱的中国女子夹杂在一群群不同肤色的佼佼者中,几 年如一日,咬紧牙关,以数倍于旁人的努力,坚持不懈,向心中的目标冲刺。

 青春励志人物5

新中国成立的喜讯,像划破苍穹的闪电,飞跃万水千山,飞渡大海重洋,传到英伦三岛,传到波士顿城。谢希德和同学们奔走相告,他们的心早已飞回北京: 在迎接祖国新生的日子,我们出国求学,没能为革命做什么工作;现在,祖国需要大批建设人才,我们责无旁贷。回祖国去,回祖国去!发自心灵深处的呼唤执拗地 在耳畔回响。谢希德归心似箭,她和青梅竹马、在英国留学的丈夫曹钦天一面节衣缩食积攒路费,一面筹划着归国路线。

就在这时,在朝鲜战场屡吃败仗的杜鲁门政府突然宣布:在美国留学的理工科中国学生,一概不许回中华人民共和国!得知这个消息,谢希德感到惊讶而愤怒,却没有丝毫的动摇。

然而远在菲律宾的父亲的一封来信却使谢希德陷入了深深的矛盾中。因为对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内战和腐败的绝望,父亲谢玉铭早在1947年即只身漂泊海 外,父亲在信中写道:“得悉你欲回中国,我感到很不安,我不想让你回到贫穷而落后的中国去!”深爱女儿的父亲希望女儿能有很好的科研环境,能生活幸福。

怀着对祖国炽热和执着的爱,谢希德在“自古忠孝两难全”的一声叹息中,终于还是选择回到自己的祖国,代价却是父女俩从此断绝往来。

1952年8月底,历经辗转曲折,谢希德和丈夫曹钦天终于登上了英商蓝烟囱公司的客轮“广州号”。“别了,剑桥!别了,英国!经过苏伊士运河、印 度、新加坡、香港……近了,近了,我们听到了深圳码头激荡人心的歌声:‘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多么嘹亮。歌唱我们亲爱的祖国,从今走向繁荣富 强……’”站在轮船甲板上的谢希德回忆起过往的一幕幕,悲欣交集。

    上一篇:励志卡通人物
    下一篇:青春励志人物

    热门标签

    188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