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最新快速阅读的意义与方法(完整版)

梓荣 1172分享

  在当今竞争日益激烈的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本将加速折旧,知识的折旧率会越来越高,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绝大部分的学习是通过阅读进行的,因此,培养一种终生阅读的习惯无疑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快速阅读的意义与方法,一起来看看吧!

  快速阅读的意义与方法

  1阅读与学习过程中的最大误区

  回忆起我在学校的求学经历,印象最深的是所有的任课老师,都会将各种公式概念按一、二、三、四有条理的写满黑板,而讲台的学生一顿低头猛抄。这种学习习惯,一直伴随着我,同时一度让我以为天底下只有这一种学习模式。直到有一天,我发现了这种学习的最大的一个误区。

  为了学习而学习,脱离实际应用!

  就拿我前几天看的一个小片段为例,有人问他学金融的朋友(躺枪中……),你看最近发生了这么多大事,对股票市场有什么影响啊?答曰:我怎么知道?

  其实古人早就发现了这种现象,并有个专有名词“书呆子”,读书的核心目的就是为了应用。不去解决实际问题,不将理论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怎么会产生价值?

  所以不论是学习也好,阅读也好,在开始之前都要抱着我如何将吸收到的信息转化成实际应用的心态。当然,有人会说,我读个小说也要想着应用?小说中包含人间百态,往往素材源自于生活,这当中如何会没有可以借鉴的处事之道、思考之法?在鲁班之前,无数人被叶片所割,为何只有他发明了锯子?唯有他抱着向世间万物虚心学习,学以致用的心态,去认真观察周围的事物。一片叶子都能应用,何况一本小说呢?

  2速读及目标

  从字面上看,速读就是快速阅读的意思。广义上看,我的理解速读是一种以高速输入为起点的完整的学习方法,包含了学习目标的确定、快速阅读的方法与训练、搭建知识体系等。

  可以看出速读包括的内容其实相当的丰富,首先我在这讲讲速读当中的目标。

  大多数人包括以前的我,家里都或多或少的有书,但是往往一本书只读了前20页、一年读不完一本书。而这就是因为没有足够的目标(动力、驱动力)导致的。

  而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我的速读启蒙老师李鑫给出了两个好用的工具:放大和缩小。

  放大工具是指放大我们的紧迫感、责任感,驱动自己去读书、学习。比如作为公司员工,想要在薪资待遇有一个提升,那就必须要在职业技能上、处理上下级关系的水平上有一个提升,这就是我们的目的,我们还要将它放大,比如想要提升待遇是因为自己以后想买车?想买房?通过方法,更好的驱动自己。

  缩小工具是指将目标进行聚焦,变成更加可执行的目标。比如上面的例子,到底应该学什么读什么呢?如果是做金融的,去学水电焊肯定不如考一个理财规划师;做老师的比起看央视7套耕战频道学养猪技术看看皮亚杰、加涅、苏霍姆林斯基的书肯定更有意义。

  读书与学习是一件很个人的事情,别人的百般建议,合不合适自己,只有自己知道。正如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没有目标的学习与阅读,往往会变成做无用功。

  静下心来,读书学习之前不妨先多问问自己几个问题,将内心深处最的初心找出来,然后再坚定的打开书学习吧。

  在这分享一个集中注意力的小方法,来自《神奇的眼脑直映快读法》。

 

  3速读的意义

  前面我们提到了不能读书死书,哪怕读小说也要想着如何联系实际,如何在生活中应用。同时读书前要运用放大、缩小工具强化自己的目的,带着目的而不是像一个无头苍蝇一样读书。

  那么,为什么要学习速读呢?学习速读的意义在哪里呢?

  如前文提到的,大多数人家中的书往往只看了前20页,大多数人一翻书就看不下去。就以我为例很大的一个原因就是读书速度不够快。

  但是速读最大的意义不在于此,而在于速读是建立知识体系的一环,通过建立知识体系,更高效的读书学习。这里引入了一个新的知识体系的概念。当然不同的书、不同的作者对它的表述可能会不同。但是他们都有一个核心概念:体系化学习(整体性学习)。

  在理解知识体系之前,我不妨先举个例子。知识体系就是一张庞大的网,不同的线连接的地方就是知识点。某一个地方空了没关系,补上就是了;觉得网太小了,没关系,加上就是了。因为网的表面积大,小鱼小虾(碎片知识)很容易就被附着到网上。同时通过网状结构将知识进行了整理,能快速的调用知识。通过以上例子,我们会发现知识体系能高效的运用知识,并灵活的补充扩充现有知识,同时能高效的吸收碎片化知识。但是最后,我没法也不会给出什么是知识体系的描述,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这个答案需要你去寻找。

  那么,如何建立知识体系呢?

  这里可以给四点行动建议:

  1、通过速读,高效输入知识。

  2、搭建知识框架。首先,寻找要学习的领域的一本核心书籍(鱼骨书),这本书籍包含了这个领域的大部分观点,通过这本书的引领可以对这个专业有一个框架性的认识。(如何选书和速读的原理我会另发一篇内容)然后,通过摘抄核心书的目录,搭建知识框架。(也可阅读后根据书中提供的关键词理顺其内在关系后搭建框架)。

  3、填充框架。光通过一本书很难完整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在读完核心书(鱼骨书)后,还需要读大量的同领域的书籍,将新的内容不断添加到框架当中如,丰富已有框架,使之完整。

  4、提升认知深度。提升认知深度就相当于《三体》里的降维打击,认知程度层次越高,对一个事物的认识越深刻。就如我们身边,往往很多人能够一语中的地把关键问题、关键点提出来,而不是泛泛而谈。提升认知深度需要专门的学习与训练。介于我目前的水平不敢在这个点上做建议。

  以上4个行动步骤来自我的启蒙老师李鑫老师,在斯科特 杨的《如何高效学习》中,有不同的论述,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阅读,同时希望能在公众号留言交流。

  4速读的适用边界

  在听恶魔奶爸的英语学习方法教程的时候,他提到过中国人学习英语的一个误区“神功大力丸思维”,中国人学英语总是希望找到一种包治百病的方法,一用就灵。运用前文提到的应用、知识联结思维,相信很多人都想通过速读快速阅读所有的书籍,在书籍的所有章节都快速阅读。毋庸置疑,这是不科学的。任何的方法都会有其适用边界,那速读的适用边界是什么呢?

  在这里要引入一个概念:心理表征,认知心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简单来讲就是一个事物在你心理的内部印象。而心理表征有什么用呢?一个建立了心理表征的事物,我们快速运用、快速理解。比如当我们看到书上写的苹果两字,我相信没人会去想两分钟,什么是苹果,我们可以快速的掠过这个词,阅读下一词。而没有建立心理表征的事物,我们需要花大量时间去联系上下文、查资料等,去理解它,而这也是有时候我们看书慢,而读书多人的看书越来越快的原因。因为我们可以简单的将阅读量和建立心理表征事物的数量看成是一个正相关关系,当然实际情况比较复杂不展开。

  接下来,我们来说说两种不同的情况下的读书效果。

  当我们对书中的大部分概念都已建立了心理表征的情况下,文字直接由眼球传输到大脑,环节特别的少,速度也相应的快。这种完美的状态叫眼脑直印。当然想要达到这种状态除了需要建立心理保证,还需要一定的训练。

  当我们阅读一本全新领域的书籍时,没有建立相应的心理表征。我们会习惯性的音读、默读,通过这种方式,多感官运用,加强陌生词汇的理解。而这个过程中,我们先看、再读、耳朵听、最后信息才传入大脑,明显环节增多,速读相应就慢了下来。

  通过以上讲解,我们会发现,不是所有书都适合都能运用速读的,因为不是所有事物我们都建立了心理表征。因此,只有当一本书中内容比较浅显、阅读难度比较低时,或者某一篇章比较容易理解时,我们才能运用速读。最后举个例子,如果某人跟我说他一天看完了《资本论》,我们基本可以认为他真的“看”完了,只是从头到尾用眼睛扫过去了,但是一定没读懂。

  5速读的方法

  最后终于来到了速读方法的介绍。首先先讲解下速读的原理,速读其实包含两大模块,一个模块是大家普遍意义上认为的速读,即眼球的快速移动及提高眼球一次性摄入的数字数量;另一个模块就是在在第一个模块基础搭配的各种方法论,核心都是一条,28法则,即不要一字一句的阅读,有重点的阅读,非重点章节阅读等等。

  因为篇幅的限制(其实是懒还要能力不足,兜不住啦),今天只和大家分享第一个模块。

  以上就是我从多本书中总结的速读的训练方法。不完全统计,可以将速读的方法分为以上图表中的9大类,后面有具体的训练方式。关于训练方法的具体说明,嘿嘿,今天先到这吧,有兴趣的小伙伴后台留言啊,哈哈哈嗝。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59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