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缺失

梓荣 1172分享

  就现状而言,想象力的缺失是当下中国科幻电影发展的难题之一。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为什么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缺失,一起来看看吧!

  所谓科幻电影则要紧扣住“科学”和“幻想”这两个关键词。传统文化的影响、科技水平的限制、意识形态偏重于教化功能是影响中国科幻电影想象力的三大因素。注重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是因其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科幻电影可以激发观众的想象力;引导人类对现实的关注,从精神上去思索人类社会;通过亦“科”亦“幻”的情节设置,显现人类对未来世界的向往。故提升其想象力势在必行。

  [关键词] 科幻;想象力;传统文化;科技;意识形态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①对于科幻电影而言更是如此。然而,纵观中国影界,自《珊瑚岛上的死光》到《霹雳贝贝》《大气层消失》再到近年的《长江七号》《机器侠》《未来警察》,我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事实:虽然中国科幻片不至于绝迹,但不曾有过春天。尤其将其与国外科幻影片《星球大战》《银翼杀手》《骇客帝国》《侏罗纪公园》《阿凡达》等相比,我们发现,中国科幻电影的致命伤就在于想象力的缺乏。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现象的产生呢?本文将从中国传统文化、科技水平等角度探寻其中的缘由。

  一、“科幻电影”所指何为

  学界目前对于科幻电影并没有公认的、非常明确的定义,甚至很多人把神话、魔幻、穿越之类的影片都归为科幻类中来,究竟什么样的影片才叫科幻电影?笔者认为,这个概念应当紧紧扣住“科”与“幻”这两个字眼:“科”即要有科学内容。它可以不以科学界为全部内容,但一定要以科学内容为电影的关键环节;它可以不符合科学发展规律,但一定要符合艺术创作规律,且它须是电影而不是科教片。“幻”即科幻电影最核心之处,亦即平常所说的想象力是科幻电影的灵魂。

  紧扣这两个关键词去思考中国科幻电影,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人对中国科幻电影的认识还存在误区。如有人对中国科幻影片定位不准确,无论是业内人士还是普通观众总有人在意识深处认为科幻片是儿童片。再如有人认为相对于《银翼杀手》《逃离克隆岛》之类影片而言,中国科幻片对人性深度挖掘不足,总是缺乏哲学意识,对普遍人类意义思索太少,等等。最常见的误识莫过于很多人认为中国科幻电影不发达是由于资金、技术的缺乏。那么,《这个男人来自地球》投资不过一万美元,并无多少特效镜头,却是货真价实的经典科幻制作应当作如何解释?《月球》《第九区》都是低成本制作的成功典型。此外,《魔比斯环》的特效部分由中国国内一家公司完成,其制作的成功观众有目共睹,谁能说中国的技不如人?《未来警察》费时近五年,投资过亿,早期宣传片中制作方曾经夸下海口说请来《蝙蝠侠:黑暗骑士》的特效班底,全片特效镜头近千余个,可又有谁敢说《未来警察》是经典科幻电影呢?所以说,资金或技术并不是问题。归根结底,关键是科学思维与艺术想象力的问题。而在科学思维与艺术想象力的两相比较之中,显而易见想象力才是科幻电影的灵魂。而我们却一直徘徊在传统思维之中,并没有抓住一个“幻”字。

  二、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缺失

  “我们与国外电影的差距不仅在资金和技术方面,最根本的还是想象力。”知名影评人周黎明说,“这种想象力的培养在中国往往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②那么,是哪些条件限制了中国科幻片的想象的发挥呢?笔者认为,这可从以下三方面来寻找原因。

  (一)传统文化的影响

  历史地看,中国科幻片缺乏想象力是受传统文化的浸染所致。务实的儒家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主线。孔夫子早就说过“不语怪力乱神”,即使如同有学者所指,孔子如此说并不是说他不相信鬼神,而是无法解释,因为他说“未知生焉知死”,生的东西都无法解释更何况死了的呢?而这恰恰说明儒家更加关注的是人的当下生活,即儒家文化向来主张面对现实和强调以古鉴今。而这恰恰影响了中国人的想象力发挥。

  纵观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艺术样式,从神话到传说,从诗歌、小说等文学到绘画和音乐等各种形式中的艺术创作中,的确可以证明中国人有想象力,但因受礼教等因素的限制,中国人继承和发扬了儒家的现实性而逐渐远离了道家所宣扬的自然、自由。对历史特别重视,而对充满未知的世界不感兴趣,从近年电影大片中也可明显看出这一特点。查看2009年、2010年中国电影票房排在前列的内地电影无一不是现实主义手法拍摄出来的。

  此外,也正因为儒家的重现实以及敢为天下担责的信念,致使无数读书人走在“优则仕”的路途中。在宋代赵恒皇帝的“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劝诱下,学子们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甚至读死书。如此,在传统的思想主宰下应试教育一度影响学生的各种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所以,中国科幻电影相对缺乏想象力是可以找到历史文化的源头的,即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二)科技水平的限制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进而创造新表象的过程。也就是说,想象的原材料是表象,而表象是感知在大脑皮层上留下的痕迹,因此想象必须有以往感知的基础,必须取自过去的经验。”③由此可知,科幻电影的制作必须以科学知识为创作基础,而我们的科学技术发展现状如何呢?耐人寻味的“李约瑟之谜”一再被人提起: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17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在此,我们无意也无力回答这一难题,但从难题中可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自17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如同江河日下,几乎是全面跌入窘境。

  在一个科技水平不是很发达的基础上,要想取得科幻片的成功是相当困难的。从具体电影事例上看,《珊瑚岛上的死光》当年能在国内引起那么大的轰动,既与当时特殊的年代,也与童恩正成功的编剧有关,童恩正是著名的考古学家,也是著名的科幻作家,其科学知识之丰富,是当下中国任何一个涉足科幻影片的编剧所不能相提并论的。也就是说,作品的创作主体首先要具备很渊博的科学知识是科幻电影成功的必备条件之一。科幻作品是要建立在一定的科技基础上的,仅有想象力而忽略科技的作品不能算是上乘的影片。

  (三)意识形态偏重于教化功能

  1997年创建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但在审查制度中对传统道德理想的高度强化、民族情感认同的强烈要求,对男女情爱表现尺度的过于束缚,对政治意识形态化概念的宣传等都使得影片有意或无意地向审查制度靠拢。30年前,就有人说《珊瑚岛上的死光》意识形态化痕迹太重。30多年后的今天,《未来警察》中也是如此。两个小男孩拜师学艺为的是在2024年奥运会上夺金牌和为社会锄强扶弱,淇淇在作文中写道:“我的爸爸是一个交通警察,他每天骑着摩托车在街上巡逻,笑眯眯跟市民问好,虽然太阳很毒,但为了服务市民维持治安,爸爸完全不介意汗流浃背地在街上执行任务,爸爸说,警察是市民的公仆,每一个市民的安全都是警察的责任”,这些借孩子之口来教育孩子的说教与宣传总有些让人觉得可笑。另一方面,当下社会又是一个商业化的社会,突出强调作品的娱乐消费功能才能吸引住观众。在这样一种经济市场化与政治一体化的相互矛盾中却又要相互整合的局面,约束了电影作者的艺术自由表达和想象能力的发挥,进而也影响了中国电影的品格。

  就现实情形而言,我们可以从国内影响力最大的百花奖第28届最佳故事片奖、优秀故事片奖,第29届最佳故事片奖、优秀影片奖以及刚刚公布的第30届候选影片、上一届的华表奖最佳故事片奖的名单中发现:当下现实主义影片是中国电影界的主流。现实主义电影的一大特点就是要求如实反映社会生活,真实描写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揭示各种人物和事件产生的原因,对生活作细致的观察和分析,因此,在强调对现实情景的仿真和对日常视听中的生活表象的模拟中,在由日常现实生活的逻辑支配作品想象的逻辑下,对哲学这些形而上元素漠不关心,对科学这些可大加利用的元素不够重视,也在情理之中了。

  想象力的形成,不仅仅只是个人的天赋,它还是整个现存世界的产物,一个伟大的艺术家与其所处的民族、时代、文化环境有着直接关系。《未来警察》中小霍金华因为爸爸九个月没回家,而没有写出我的爸爸作文时,被老师责令出门罚站的场面就是最现实的画面映照。

  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中国逐渐步入大众文化、消费文化时代,中国电影也由此呈现出越来越娱乐化、商业化的趋向。但是,科幻影片因始终未能摆脱“文以载道”的重任,在无法平衡娱乐与教化作用的难题下常常寓意深刻却缺乏娱乐性、丰富性、生动性,因此在广大电影爱好者特别是青少年中间始终不能得到认可,更不用说实现其教育意义。

  以上三大因素直接导致中国科幻电影缺乏想象力,从而影响其繁荣发展。

  三、注重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的现实意义

  我们并不期待科幻电影预测未来或解决现实问题,它也不可能解决什么现实问题,但是,毫无疑问的是科幻电影的独特价值在于:

  其一,它能够也应该最大程度地激发观众的想象力。世界是这样的,未来是那样的,在可能的范围内突破一切束缚,发挥人类最大的想象空间与自由,培养出富有想象力的一代观众,科幻电影最大的现实意义笔者想莫过于此。

  其二,在于它通过未来的幻想,引起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关注、关怀,从而促发人们在人类与世界、个体与群体、自然与社会之间寻求心灵的宁静与守望。以《2012世界末日》《人兽杂交》为例,一方面它引起人们对现实世界的普遍忧虑(担心我们的未来,即世界果真末日即将来临),从而对现实心生道德的、社会的、行为的、文化的、心理的等反思、警醒和距离;另一方面又驱使人们不得不直面身处的这个世界所发生的变化(哪怕是些微的),对未来心生敬畏、禁忌,对人类及社会进化规律产生一种自觉的遵从。

  其三,科幻片由其亦“科”亦“幻”的情境设置,集“技术美与艺术美”于一身来显现人类对未来世界的美好期待或冷眼反观式的时空跨越。当然,这种“跨越”所借助的想象力,是建立在对人类普遍问题的关注,对人性的深度追问,对前沿科技或理念的追踪之上的,引领受众在纷杂的大千世界里寻得良心的发现、灵魂的安宁、情绪的宣泄和潜能的释放,进而使人类的思维和认知水平借助想象的翅膀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四、结 语

  科幻电影,它应当在立足现实的基础之上对未来进行预见,这种预见又必须凭借强大的想象力。好的科幻片应当是把非凡的想象变成完美的视觉效果传达给观众。科幻电影不是靠几个导演和明星就能有所发展,也不是在短期内振臂一呼或发愤图强就可繁荣,它肯定有一段漫长的路要走,既不可急功近利,又不能盲目自大。所幸的是,我们的科技日益发展,我们文艺界也日益认识到中国科幻电影的想象力不足,《机器侠》《未来警察》这些最新的科幻片依然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科幻电影的努力与进步。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595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