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从小做起的日常方法技巧

梓荣 1172分享

  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又叫辐散思维、求异思维。现代的资讯科技得到长足发展,知识的结构和内容不断丰富,未来的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因此对于幼儿教育,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以下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关于写家长培养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从小做起的日常方法技巧,一起来看看吧!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对幼儿发散思维的表现进行观察、分析比较,发现大多数幼儿在回答问题和动手操作方面都喜欢模仿,且都是机械式的模仿,缺乏个性创意,思维仅限于一个小小的范围内。因此参照有关资料,对如何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我进行了一些尝试。

  一、提供充分的想象空间和时间

  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心理的安全和自由是促进发散性思维发展的两个重要条件。在宽松和谐的心理环境中幼儿无压抑感,能无拘无束,大胆进行思维,容易形成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和幼儿之间必须建立一种亲密、信任、和谐的关系,淡化教师的权威意识。老师一个温柔的眼神,和蔼可亲的话语,都能拉近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能促进这种关系的建立,幼儿就会展开想象的翅膀,活动气氛就会显得生动活泼,幼儿就会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尊重幼儿不平凡的发问,鼓励幼儿在解决现实问题中有独特的设想和新颖的方法,要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最重要的是及早训练幼儿学会从各个角度看问题,丰富其感性经验。

  二、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采用恰当的问题引领幼儿

  在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的发问非常重要,具有导向性的作用,发散类活动也不例外。教师要通过有效的提问,引领幼儿,鼓励幼儿产生灵活、独特的思维。

  1.教师创设情境,巧妙提问,引爆幼儿思维

  首先要营造宽松、愉快的气氛,幼儿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自由发言,而是让他们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教师要坚持“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在教学活动开始,教师应在了解幼儿的原有知识经验、能力状况及兴趣基础上,创设能引起幼儿情感共鸣的教育情境,使幼儿心理处于兴奋愉快的状态,教师可设置开放的、巧妙的提问,引发幼儿强烈回答问题的心理欲望,激起其思维的兴奋。比如对内向的幼儿,可用“你能勇敢地说了,真好!”“老师相信你行,再来一次!”等话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让所有的幼儿在真正宽松、愉快的氛围中敢说。

  2.教师多元提问,拓展幼儿思维,延伸疏导

  教师在教学活动过程中要善于抓住时机,教师可以适时巧妙指导,掌握提问技巧,激发幼儿的想象力与创新思维能力。

  比如,在建构区中“搭建未来的家园”,在活动前,先让幼儿说一说,“未来的家园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你想建成什么样子的?”鼓励幼儿用语言说出自己的建构意图,表达自己的想象。再如:“在公园里”这个游戏环节中,教师可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启发、引导幼儿积极思考:你到过公园吗?公园湖面上有什么?生活在水里的动物有哪些?什么可以漂在水面上?……教师通过启发式的提问,以让幼儿自己回想在公园里的所见所闻,并用合适的语言进行表达,引导幼儿联想到更多与水有关的事或物。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捕捉能激发幼儿创造欲望的人、事、物,为幼儿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与契机。

  三、教师利用图形,培养幼儿图形发散能力

  发展幼儿图形发散能力的活动,是提高幼儿创造性思维的有效的途径,教师可以在教学当中灵活使用。同时,教师还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机会来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从而全面巩固练习效果,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例如:在“我的家”这个教学活动中通过给出基本场景(客厅、厨房、卧室),让幼儿利用给定的几何图形画出和场景主题相符合的、能融入场景的事物。这就对幼儿图形发散能力的要求更高了,幼儿不仅需要利用基本几何图形进行添画,同时还要保证所添画出来的图形是符合场景的主题的,这就需要幼儿尽可能去观察和想象基本的几何图形可能会变成什么物品。

  总之,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发散思维的黄金时期,在这个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可以使幼儿更快、更好地发展良好的思维品质。如果教师能够全面、精准、巧妙地掌握正确的指导策略和方法,将会给孩子的发散思维能力乃至创造性思维能力插上高飞的翅膀。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5998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