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到底开发了多少

培章 1172分享

  生活这一说法广为流传,甚至还搬出“爱因斯坦为什么那么聪明,他仅仅是比普通人大脑多开发几个百分点”以此证明大脑未开发完全的说法。14年的电影《超体》想必有很多人看过,片中借用了“我们的大脑仅仅开发了10%”的说法,讲述了Lucy开发100%的状态的科幻片。“吃“了CPH4后他拥有了心灵感应、心灵遥感、心灵时空穿梭能力。

  大脑开发的由来
         顺带科普一下,CPH4是片中虚构的能力,同样的在分子物理学中是一个理想状态:“通过减少物体物质存在时间,从而加速物体物质反应时间,从而使物体物质最快达到最佳状态的催化剂”说了是理想状态下,那么现在文明下自然是达不到的。那么简单的分析下这句话,就是说损耗寿命,缩短成长和潜力所需要的时间,于是寡姐就变成了一个黑幽幽的U盘(总是吐糟真的好么),那么再简单点就是说寡姐输入了“whosyourdaddy”,从此一发不可收拾,俗称的开挂了(请不要再吐槽了)。那么“100%的大脑开发人们就会变成这样么?”不要着急,咱们慢慢说这件事情。

  上世纪30年代,神经外科医生怀尔德·潘菲尔德在研究中的发现,当他用电流刺激该部分大脑时,大脑皮层毫无反应,这便是是被认为“未开发的90%部分”。放在现在来说,我们已经明确知道,这些安静的区域其实有着其他功能。人类身体上没有着毫无用处的器官(好吧,确实有很多,不过大部分没用的器官属于人类进化的表现),那么大脑站在器官里最重要的部分,它主要用于数亿神经元之间相互联系时的快速放电,神经放电和联系产生了大脑高级功能,其他的能量则用于控制其他活动——潜意识活动(心跳),有意识活动(行走),不仅如此,它同样是在你休息也好,跑步也好,24小时不间断的勤劳工(睡觉的时候你会做梦,这自热是你大脑产生的结果)。那么谈回话题,10%的说法,虽然大脑运转的时候各个区域不是同时运转,但是你的一个或是下意识的举动还是主观意识上的一个动作是大脑多个部分活动后才能达成。当然怀尔德·潘菲尔德刺激大脑仅有10%有反应的说法不攻自破,剩下的90%并非没有反应,只是反应小而已,你的心脏不断的供血,血液到达身体各处就是很好的说明。

  从胎儿期脑细胞数目快速增长,到6岁长成发达的“大脑互联网”,这6年多的时间是儿童大脑发育的黄金阶段,在不同时期呈现不同的特点。科学家们认为儿童的大脑极速发育是“一次性完成”,3岁时的脑重已达成人的80%,也就是说,我们的大脑在幼年期的时候就不断的发育。它经过怀孕期——大脑在受孕后4周就开始发育,一周以后神经管的上部发生弯曲,发育成前脑、中脑、后脑的基本结构。童年期——童年时期的大脑比以后任何时期都更具有活力和可变化性。当人们探索周围世界的时候,大脑正在继续发育,以惊人的速度形成和打破神经连接。青春期——在青少年时期,大脑的容量也许已经足够大,但神经连接网络仍然是一个没有完成的工作。成人期——在22岁左右,人的脑力会达到最高峰,而这种状态通常只会持续约5年的时间,以后便一路下滑。老年期——到了65岁,大部分人都会发现大脑出现衰退的迹象。

  说法推广

  “10%说”之所以流行,是因为它向人们传递了一条乐观信息:“如果大脑的90%都没被利用上,那么如果我能够再开发其中的一点点,都会给我们带来无限可能,譬如爱因斯坦 。”而这种想法来源于社会心理学:自我妨碍 。

  “指的是人们害怕表现不佳,而采取行为阻止自己成功的现象。”

  流言为懒于付出努力的人们提供了理论庇护,从而避免或减轻失败的消极影响,因此很少有人会坚决拒绝这一令人满意的流言。

  知道“10%”只是流言,我们还需要大脑开发么?

  说了这么半天,“10%说”就是一个流言而已,它不存在。那么大家说的大脑开发又是什么东西?我们都知道大脑分为两部分:左脑以思维为主进行智力开发,右脑是以想象为主进行智力开发.但是这种把左,右脑分开,功能明确划分并不准确。因为连接着左脑和右脑的是由大约几亿条神经纤维组成的胼胝体进行连接的左脑和右脑在不断地相互交流传递信息所以说:大脑是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大脑的完善不代表你思维的完善,用最科学的开发方式开阔自己视野以及逻辑才叫做大脑开发。并不是让我们去接受“10%说”开发剩下的90%。

  下一章我会写出帮助大脑开发的方法,诸如心理开发,生理开发。下面附一个逻辑思维的题,大家快和小编一起动脑,来一场脑力风暴吧!

  【脑力风暴来袭,不服来辩!】

  大家都会玩扑克牌,那么风暴君有问题问大家,风暴君摆出做了标记的3张扑克。扑克正反两面分别画上勾或叉。风暴君说他可以把这3张扑克给任何人,在不让他看到的情况下选出一张,放在桌上,朝上的是正面或反面都没有关系。只要他看了朝上那面后,会猜出朝下的是什么标记。猜对了,就请对方给他100元;猜错了,他就给对方200元。扑克上勾或叉占总数各半,也没有其他任何记号。

  你觉得他有胜算吗?那么他胜算是多少?

  风暴君邀请他们的朋友参加一次晚宴。一些朋友和他们的配偶一起到的,还有一些是自己一个人来的。每个来宾都要和主人风暴君,还有其他的来宾问候。当两个男人互相问候,他们只需要握手。如果是两个女人或者是一个女人和一个男人是通过互相吻脸颊来问候的。 当大家都互相问候完,无聊的风暴君统计了一下,一共有6次握手和12吻脸颊。1、你知道有多少来宾来参加晚宴了吗? 2、有多少是成对来的?3、又有多少是单独来的?

  这个能开发宝宝大脑潜能的方法,知道具体怎么做太重要!

  孩子健康快乐又聪明,是所有爸爸妈妈共同的心愿。怎么才能让孩子更聪明呢?根据美国美国著名脑科学家格伦多曼的实验结果:儿童脑力究竟能发展到何种程度,并非完成由父母遗传决定的,而是取决于生命最初几年里所受的教育。

  促进进宝宝大脑潜能开发的教育方法有很多, 进行听嗅触觉等感官训练、鼓励精细的手部动作、进行益智类游戏等。

  今天我们来聊一聊最不费劲又高效的办法——只要每天给宝宝听古典音乐(也许你还不知道),坚持下来,你就会看见孩子在专注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上都有惊人的进步,而且孩子的内心会变得更加快乐、更加平和。但关键是听什么,怎么听才有效?

  接下来我将从“我为什么给孩子听古典音乐”、“具体怎么用古典音乐开发宝宝大脑潜能”以及“怎么听古典音乐(重点)”这三个方面具体来说明,妈妈们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连读或者跳读。

  这个法子都听过,但具体怎么做,很多人都不懂

  从知道怀上瓜瓜的那天起,直至现在,我每天都会给瓜瓜听古典音乐,比如莫扎特、巴赫的钢琴、小提琴奏鸣曲。你可能会觉得我是个懂乐理的人,其实不仅不是,我甚至还有点五音不全,但我之所以一定要这么做,是因为古典音乐不只是音乐,更深含数理逻辑,你也许不知道它还是脑部声波反应的科学,对宝宝脑部潜能的开发,绝对是有正向作用的。

  你可能不会想到古典音乐深含数理逻辑

  以古典音乐中的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巴赫的音乐作品为例,它们的声部非常繁复,每一个声部单独拎出来就是一段完整的旋律,而不是单纯的和声或者伴奏。试想,如果要将好几段旋律合在一块,互不干扰,还要相辅相成,互相伴奏,最后演变成一首非常和谐而动人的音乐作品,这需要何等精密的数学计算啊。

  中国有句古话叫“读诗三百首,不会写也会吟”,听音乐也是这样的,当宝宝把这些古典音乐当做是生活一部分时,有意无意对它们进行内化时,这种高雅的艺术和精密的计算就在他心里种下了种子。

  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古典音乐都适合宝宝音乐启蒙,我个人比较推荐的是莫扎特、巴赫、门德尔松、舒伯特、帕赫贝尔的作品。并且建议先从奏鸣曲(钢琴、小提琴独奏)开始,由易入难,循序渐进,再到室内乐(多重奏)、交响曲(管弦乐团演绎大型套曲)、协奏曲(整个乐团配乐,一种乐器主奏)。

  它是怎么对宝宝大脑潜能进行开发的?

  特别想和大家分享音乐是怎么对宝宝大脑潜能进行开发的,因为只有知道了它是怎么发生的,妈妈们才会清楚自己要做什么。

  我们知道,正常的音乐是有包括三个部分的,高音、中音和低音。

  1、高音是音乐的主旋律。我们在听音乐时,会不自觉地去寻找并追随音乐中那个最高的音,这个看似简单的动作,对于宝宝而言,他需要集中注意力去探索,因此就强化了脑部探索、集中精神。

  与流行音乐相比,古典音乐在高音部分极具变化,而且一些乐器比如小提琴、钢琴、长笛它可以发出人声发不出的,但人耳可以识别的高音,所以给宝宝听古典音乐,在锻炼脑部探索和集中精神的效果会更好。

  2、中音是音乐的和声部分,对整首作品起丰富丰满的作用,它指向情感上愉悦和满足。

  古典音乐是非常注重和声的,这一点,只要是任意挑选一首古典音乐去听听看,就会有感触。很多人觉得莫扎特的音乐没有真正的悲伤,我觉得大部分的原因就在于它的和声非常丰富而和谐。

  3、低音就是音乐的节奏、氛围,它会让大脑有稳定和安全感。为什么人类大脑喜欢音乐中的低音?因为我们在胎儿时期听到的声音,有母体的隔离,所以都是被削弱的,都是低音,而且妈妈的心跳声也是低音,所以低音会让我们有回到母体的感觉,安全而舒适。美国罗格斯大学的认知学者Karin Stromswold认为,节奏扎根于人类身上。

  那么,最关键的问题来了——

  怎么给宝宝听音乐才是有效的?

  该怎么给宝宝听古典音乐呢?为了让妈妈更一目了然地知道要怎么做,我把大家最疑惑的和最关注的几个问题罗列出来,妈妈们对着看就行。

  Q1、最重要的问题,怎么让孩子喜欢古典音乐?

  A:照常理,音乐是全人类共同的语言,没人不爱音乐,不用担心孩子不喜欢,但为了以防万一,我们可以事先耍一些小手段:比如孕期就开始听,孩子对熟悉的声音有莫名的好感;创造条件让孩子可以从音乐里得到满足感,比如每次喂奶前听一段音乐,孩子知道这个声音代表有吃的了,那么他爱上这个声音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Q2、爸爸妈妈最关心的——多久可以看到孩子的变化?

  A: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出现效果可能也会有所差异。我是在瓜瓜2周左右,给他做英语启蒙时发现特别明显的进步的,几乎所有的单词,我只要读一遍,他就能非常准确地重复出来,要知道在这之前他可是一点基础都没有地。而且,瓜瓜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直都还不错,走迷宫、拼图这类游戏玩的特别溜,2岁多,已经可以玩到100张的了。

  Q3、每一首都要专注听吗?

  A:不需要,按照孩子的喜好,专注听最好,不然当背景音乐听都可以,只要每天坚持就行。

  Q4:妈妈们也许会问,如果都没有认真去听,还会保证效果吗?

  A: 会的。我们人体本身就是一个可互动的震动单位,由许多振动系统所构成,比如心脏的跳动、肠胃的蠕动、脑波的波动等等。当听到音乐产生的振动与体内器官产生共振时,会使人体分泌一种怡情益性的物质内啡(endorphine),调节血液流动和神经,让人富有活力,朝气蓬勃。像长笛、洞箫、排、萨卡斯这类“风类乐器”,在音乐治疗领域都被音乐康复师们用在帮助呼吸。而且,古典音乐对宝宝大脑潜能的开发是默默进行的,所以不讲究怎么听,有的听就好。当然用音质好的设备去放,声音好听了,宝宝专注度也会更高一些。

  Q5、感觉听不懂,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懂呢?

  A: 喜欢听就是懂了,不一定对每个声部都了如指掌,只要宝宝愿意停下来去听,就是懂了。

  如果你想要更听地效果更好一些,不妨让孩子试着去找找每首曲子里的规律。

  以我今天分享的《帕卡贝尔的卡农》为例,这首曲子非常好玩。认真去聆听,你会发现它所有的旋律都是一模一样,但每一个声部比前一个声部延迟一会儿,一层一层叠上去就成了一首更丰富的音乐。下次你给孩子放这首曲子时,不妨试着让孩子自己去找找下一个声部会在什么时候出现,这种锻炼对宝宝脑部的搜寻、归纳能力是非常有好处的。

  一开始给宝宝听,不用很在意是不是名家\名乐团演奏的版本,有更好的资源当然是好的,没有也关系,只要宝宝喜欢就好。

  Q6、什么时间听比较好?要不要固定一个时间听。

  A: 我个人觉得是可以固定在早上或者临睡前比较好。睡眠对于记忆形成与处理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学习之前拥有足够的睡眠能帮助脑袋做好记忆的准备,在学习之后睡眠这能帮助储存并巩固性的信息到大脑里,也比较不容易遗忘。不固定也没关系,还是那句话,坚持每天听就行。

  Q7、音量开多大比较好?

  A: 建议不要太高,刚刚好能听见就可以,美国儿科学会建议是在60分贝以下,我一般开50,而且如果瓜瓜专注听的时候,我还会偷偷把音量调下来一点点,这对训练他的耳力是有好处的。

  Q8、怎么判断孩子是不是有兴趣?

  A:看他的表情,专注是不一样的神情。比如瓜瓜每次听《卡农》,我都有一种他耳朵要竖起来的感觉。需要特别说的是,孩子喜欢听,有认真听,并不一定表示他就懂得唱出来。听和唱是两件事,妈妈们不要用会不会唱去判断孩子对这首曲子的喜欢程度,甚至是听的效果哦。

  Q9、听古典音乐还能听儿歌吗?

  A:当然可以,一个是大脑的营养品,一个是情绪的慰藉品,两者并不冲突。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7140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