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的所散发的魅力与优势

春燕 1172分享

  编者按:《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如果你不拒绝高贵,那就开始读书吧!》这篇文章讲述了语文学习与阅读间密不可分的关系,写出了阅读的重要性。

  在很多人眼里,读书和语文,和写作密不可分,有时候真不知道这是一种幸运还是一种悲哀。

  因为这个原因,有人为了学好语文,写好作文而读书,同样也有人觉得不读书只不过是学不好语文,写不好作文而已。

  读书不是一项专利,也不是谁的特权,读不读书,和成绩怎样无关,和语文学得好不好。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只要想读,只要肯拿起书本,就可以享受它带来的快乐。

  然而,我已经放下书本很久了。

  当我开始不读书,生活好像也没有什么改变,反正也有手机电视打发时间,于是日子就这样慢慢过去,直到我开始发觉,我好像不会写作了,这种陌生的感觉让我恐惧。起初我只是简单地认为,我不过是没遇到合适的题目而一时语塞罢了,而写作能力的逐渐丧失就如同阿茨海默病患者头脑中熟悉的一切被慢慢擦去一样,想要挣扎却又不得不一步步沦入那个不愿面对的结局。

  当初学《伤仲永》,不知“泯然众人矣”是怎样的体验,而如今的自己,确是在应验那一句“得为众人而已耶”了。用进废退的理论在生物学中被否定了,但却无时无刻不在生活中体现出来。

  不会写作还不是最让人感到痛苦的地方,不读书带来的真正忧虑,是我逐渐发现自己停止了思考。

  赫胥黎说过:“人们感到痛苦的不是他们用笑声取代了思考,而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笑以及为什么不再思考。”失去书本润泽的灵魂是轻浮的,是冲动的,一不小心就会随着浩浩荡荡的人潮随波逐流,一不小心就会毫无思考地去迎合某种思维,附和某种言论,然而被淹没在嘈杂中,拥塞又空虚。

  现在孩子为什么越来越不愿意读书?原因是多元的,但我们首先必须承认这样一个事实:我们没有权利要求每一个人都足够自律,都可以面对诱惑而不为所动。

  还记得小学每次放学回到家里,扔下书包后第一件事就是随手拿起一本书,懒散地卧在沙发上享受美好的阅读时光,难道小学的我觉悟会比现在高吗?并不是,那只是因为那时我没有手机,电视几乎也看不成,在百无聊赖之际书本总是最吸引人的。

  而现在,我们面对的诱惑太多了,人们在工作结束后带着一身疲惫回到家里,谁不会打开电视追追剧,顺便翻看一下朋友圈?大人尚且如此,那他们对孩子读书的鼓励与劝导又怎么会有号召力呢?就如同自己吃着山珍海味,然后把果蔬粗粮推到孩子面前,告诉他:"多吃这个,有营养!"即使大人能够言传身教,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同伴在网络世界里如鱼得水,他们又怎么能不为所动?

  说到底,一傅众咻,终归无效。

  现在的实体书店大约已如同城市孤岛,在诉说着斯文的脆弱。读书被人们渐渐抛弃的另一个原因,是它带给人们的是不显而易见却深远持久的影响,这显然与当下追求效率,崇尚功利的社会风气格格不入。

  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空心的孩子,是当下最普遍的一种现象。不读书,是因为如果读书无法有效转化为卷面成绩,那就毫无用处,不读书,是因为如果读的不是对学习有直接帮助的书,那就不被支持。

  读书带给人的益处不必赘述,但这些益处不是我们读书的直接原因。就好比人们跟自己的另一半结婚后两个人固然可以同舟共济,但人们不是为了共患难而结婚的,结婚,是因为爱对方。同样,读书应该是出于爱,出于兴趣。

  杨绛先生曾经与父亲有过这样一段对话:父亲问她:“阿季,三天不让你看书,你怎么样?”她说:“不好过。”“一星期不让你看呢?”她答:“一星期都白活了。”

  有时候老师,父母固然会引导,鼓励孩子读书,但多半是在强调读书的重要性和好处。其实不妨把它看成一种娱乐活动,尽管在这个娱乐至死的时代,人们谈到娱乐就稍稍色变,但我仍然要说,让读书娱乐化,兴趣化。

  名著被人们认为是时代的精华,也是推荐学生阅读的第一选择,但有时候,恰恰是这些名著"杀死"了孩子的阅读兴趣。核桃固然有营养,但如果不掌握吃的方法,一味地啃外面的硬壳,又怎么体会的到核桃仁的美味呢。正如毛姆所说,“为什么你认为美——世界上最宝贵的财富——会同沙滩上的石头一样,一个漫不经心的过路人随随便便就能捡起来?"我们不能苛求每一个孩子都有足够的欣赏水平与知识能力去阅读名著。

  读书,需要引人入胜的解读去开启兴趣之门。四大名著,现在没几个学生完完整整地读过,但在古代,说书人可以把文字转化为生动传神的一场表演,下至几岁孩童,上至古稀老人都可以享受其中乐趣,可见对于阅读而言,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一本写尽悲观离合世间百态的红楼梦,如果不读相关的解读,我们很难知道一个小小细节背后也有深刻用意,即使读完了整本,也像做了场稀里糊涂的梦似的。无论是老师还是父母,对于读书,尤其是读名著的引导,都不该只停留在推荐,鼓励而已。

  以上的这些一己之见,都是在我不读书以后才意识到的,不过还好,我总归是意识到了。我仍然决定重拾书本,即使每日依旧忙碌,即使只能挤出零碎时间,但我听见心底的声音在告诉我:有些事,不能忘记。

  作者|学生

  公众号:美宁天空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相关文章

    476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