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除夕夜的叙事散文:过年的味道和儿时的经历

映卿 1172分享

  编者按:除夕夜是指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迎新,有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的意思。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过年的味道和儿时的经历》。

  丁丁老师向所有爱我的亲们和我爱的亲们拜年了!

  今天是除夕了,明天的我就跨越到了50岁的行列。所以作为一个即将是“小老头”的我,看着外面灰蒙蒙的天,听着楼下公鸡的喔喔声和偶尔一些噼里啪啦的鞭炮声,心里颇有些感触。趁今天这个除夕夜去写写小时候的故事,写写儿时过年的味道,写写前五十年的点滴感悟。

  一

  我出生在头蓬仓北村(原先的新华大队),二岁时我家迁移到现在的一号围垦(以前叫新围乡后来撤扩并变成了现在的河庄街道),也就是现在沙地的沙地(四工段),当时的四工段是萧山最为落后的地方,交通也非常不便,这里的教育也是萧山当时最差的地方。我家已经是非常靠近钱塘江四工段的江堤,这里有一个闸,专门用于排涝用的,在钱江潮来时我们都能听到潮的声音,所以小时候听到潮来的声音赶出去看潮居然还来得及。因为自小生活在江边,自然也懂得了很多关于江的一些知识,比如抢潮头鱼,比如暗潮如何躲避,比如柯鳗苗,还有的当然是什么时候来潮,以及剪刀潮、回头潮等等。这也是小时候最为骄傲的事情,玩得够爽,看得很多,经历的自然都在老去的脑袋里了,现在想想都挺有意思。

  萧山南北的不一样,其实最大的不同是因为沙地的穷苦和上萧山厚实的底蕴。因为穷苦,沙地人为了生活而练就的一副身板扛扛的,从早到晚的勤耕细作也是出了名的。现在回想起来,人是需要经历的,经历的事情多了,能力水平自然也就有了,而且还特别的耐苦。作为我,虽然教书也已有三十年,但是要说干农村活也曾是一把好手。当然干得最多的要追溯到我读书那会儿,那时家里有很多农活,比如剥络麻、养蚕、种水稻等样样都得干,我干得最快的农活是摘辣椒,我可以双手齐摘,简直一个顶二。当然最怕干的就是挑和抬一些有重量的活,因为人矮小力气小,真有点吃不消。其实后来努力读书想离开农村也是因为这个苦活,给予了我很多刺激之后的力量。

  我的小学就在我家旁边(只有20米)。所以在做农活的时候我要做到上课铃响出才跑学校,在老师到达教室之前抢先一步进教室。这五年的小学生活可谓是边工边读,成绩居然还拿过全乡第一名,哈,这成绩也骄傲得我失眠了几天。在小学五年的最后一个学期对于我和我的同学们却是致命的一击。教我们的张姓老师因为与校长的矛盾,离开了我们种地去了。之后,我们整个班的学生就在教室里天天玩耍,没有老师来管教。时间一久,我们把教室门用钢锯磨尖做出的飞镖镖出了无数个洞,窗户底下的墙体也被我们拆出了一扇不小的门洞,每天的早上是不用开教室门我们就从窗户底下的门洞进入。在当时看来,这是多么有趣惬意,只要能玩,只要不做作业,真是太好了,我们得感谢张姓老师。殊不知这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前途,我们要到后来才明白这次对于我们班的所有同学都是一次深深的伤害,而我最后也因为差了5分而没有进当时的义蓬初中(后来的靖江初中重点班)。人生的命运由此而被第一次改变,但,这就是命运。这个阶段有一个老师让我终生难忘,那就是胡煜亮老师,在参加小学毕业考试的前夕,胡老师自告奋勇挑了我们几个相对有潜力的学生作为他的旁听生,这两个星期对于我们是受益匪浅,最后考试虽有遗憾但很感激。

  二

  小时候过年,是最有意思的事情。那时几乎是天天盼年的到来,因为过年可以穿新衣服,有东西吃。即使那时的衣服穿上身还是总觉得很冷(现在才知道那时的衣服布料太差,棉含量少得可怜,几乎都是涤纶丝做的),即使那时所谓的吃,其实只是到了正月抓一把罗汉豆藏口袋边逛邻居家边走边吃的惬意感觉。当然盼新年不仅仅只有这些,还有亲戚总会来我家,于是期待着每天中午桌子上的菜就会多一点,即使那时父亲规定小孩是不能上桌的,所以其实我们还是吃不到多少好菜,并且桌子上的菜其实也只有六到七个而已,但我们还是兴奋得很,可怜到看看也好闻闻也香。过年前,家里会杀一只鸡或者鸭什么的,有时四到五户人家拼拼杀一只猪,特别是看到自己一年来养大的猪和羊能为家里添置点什么(那时父亲管我养两只羊,顺便要喂好猪),心里的那份成就感还是满满的。在番薯、花生起来的时候(那时还是集体耕作时代),作为小孩子的我们去已经收获过的地上“洗煞”,得到不少战利品,过年时这些战利品自然就被妈妈拿出来变成好吃的炒番薯片、炒罗汉豆和炒花生,也成为了过年待客的上好招待品。过年前,我几乎是每一年总会去做的一件事,那就是给奶奶整理衣柜,现在都觉得我那时真的好孝顺(但现在给老妈整理却是少之又少)。我的几个伯伯在过年时也总会上我家住上一段时间,来回基本也都是我这个又小又矮的侄子用一辆破旧的二八杠自行车接送,特别感动的是那时还只能用脚斜踏车脚板,上不了车坐墩,想想都不可以思议,但居然这样子驮了人家几年,还有几十里路呢,现在想想那时我的过人之处真多!哈,吹吧!

  过年时印象最为深刻的还是家家户户都要搡年糕。哪家搡年糕对于小孩子是信息特别灵通的。那时的小孩子嘴巴好像都特别“馋”,为了能得到那份小小的年糕,我们可以等上老半天。可是要分上那份小小的年糕还是有点不容易,第一蒸是不分的,要请菩萨,所以菩萨在吃年糕的时候,我们只能咽口水;第二蒸才可以,如果小孩多,自然分到的年糕就小得可怜,有几户人家因为家里实在穷,看到小孩子多自然也就不高兴了。当然这个过程中,我们感受到更多的还是那种农村最有力量的男人们的搡年糕声“哼-彭-哼-彭”,热气腾腾的“石臼”旁边得有两个人,一个搡木杵一个拧年糕。我做过一次拧年糕的差事,时间不多腰酸背疼,手里还烫得不得了,从此之后深深地感觉搡年糕真是一个累活,只要现在一想起这件事,似乎腰还是疼的,手还是烫的。搡木杵还是一个技术活,有时搡的人拿的还是一个石杵,稍不留神就碰上石臼,最后年糕里都是碎石(但我记忆中年糕里有碎石的选手没碰到过,所以那时特别佩服农村里会做年糕的大人)。对于“馋嘴累人”的搡年糕真是让人记忆犹新,不过现在在东片已经不大有了,萧山河上那边搡年糕也已经成为了文化装饰品。

  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我们买不起鞭炮,不过我们自有办法玩鞭炮。有的家里条件好点的,会在一些特定日子里买一捆(10个)两响炮来放,有时会有几个哑炮,我们呢就把这些哑炮弄回来,再把火药拆下积攒好,等到过年时自己变着法子放。记得有一次,我与二哥在自家凳子上整理火药的时候,一不小心碰到火星,火苗就一下子串到“屋”顶,差一点把我们自家的草房子烧着,我们的头发也烧焦了一部分。也许“惊心动魄”也是一种过年的味道。

  三

  上了初中之后,开始几年学业并不紧张。我初中开始是在新农小学(村小的初中班)里读的,那时有个叫王庆焕的语文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三国故事,听得我们津津有味;有个叫高伯颖的英语老师教我们英语,还有一个教项志根的教我们数学,我们这个班的成绩排在全乡最好。但初二的时候,英语老师离开我们做生意去了,导致我们再次被上面定为二类班,英语改学农业课本,以致于后来我虽然考了高分但只能选择衙前中学。初三的时候我们再次被撤并到新围乡初中。这样一来一去不断的变动,我们只能努力地在适应,有点像一个“领来头”。好在初三那年,管我们的班主任葛建明老师看起来有点“凶”,让我们这帮不懂事的同学开始发力,最后考出了好的中考成绩,我们班考上高中的人数最多。我则考上了师范,还被评上了杭州市三好学生。所以借个机会我要感谢初中教我的所有老师,特别是葛建明老师。

  到了师范,又是一个新的天地。第一次到湘湖师范报到,是孙建森(后来是我们班的班长)接待的。我拿了一个很旧也感觉有点“脏”的饭盒,里面装了一些南瓜糕去给他们吃。现在想想那时的我简直是刘姥姥进大观园,什么都不懂,甚至于当时连宿舍楼的厕所与盥洗间都分不清。不过师范的三年,让我逐渐开了眼界,学到了很多知识,结交了很多好朋友。88年8月,20虚岁的我参加了工作。分配那会儿,现在想想也真是天真,那时我一心想回新围教书,可最终被分配到了新湾。后来才知道,当时的新湾在义蓬片算是经济强乡,学校的教学条件也是最棒的,初中的教学质量在义蓬片也是首屈一指,但那时没有功利的想法回想起来其实真得难得。这样,在新湾一待就是14年,这14年造就了我的教学基础,锻炼了我许多的能力。有一个阶段,我自己都觉得我很神:兼任两个班数学(14节课)+一个学校鼓号队+电教管理员+数学教研组长+少先队辅导员+学校电视台拍摄制作。经历了很多之后,我们倒很是感谢那段岁月,感谢在新湾曾经的无数付出,以及今天无限的回报。到今天也终于明白一个道理:做任何事真的不为别人,即使看起来是为了学校工作,但事实却锻炼了自己的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水平。所以我深深地感谢在新湾的日子。

  四

  随着年龄的增加,对于年的盼望是没有那么强烈了,倒过来却多了几分忧愁善感。搡年糕的感觉没了,过年的感觉也就没了。家里头也基本不做搡年糕的事了,一般要做也都是机器年糕,后来干脆直接就去买一点,现买现吃了。随着经济条件的逐渐改善,要说买几件衣服也都能满足,正月里的十碗头已经逐渐变成了20碗头,甚至于现在的30碗头了。车子也有以前的独轮车变成四轮车了,来去也不用骑那个脚踏斜杠的二八杠自行车了。但相对应的年味确实也渐渐地没有了,当然也许还是因为人的渐渐老去,我们的激情在渐渐褪去。现在的过年已经变成集中聚在一起吃饭、吹牛逼、打牌、唱歌,但这个过程中大多忘却了我们的父辈,他们变成了孤独的一代,其实我们也逐渐走向孤独,被子女埋怨的时候也一波一波出现。

  正写着文字间,外面又一次传来到了鞭炮声。说起鞭炮,更是新年不得不说的话题。小时候,我们没有机会玩鞭炮,但我自从到了新湾工作以后,也有了教书之外的多种经营。我在年内会去市场卖五天的烟火爆竹(我当时有烟火爆竹证)。小时候从未感受过鞭炮的我,自从开始经营烟火爆竹店之后,那可是过足了放鞭炮的瘾。五天卖下来,累是累得很,但可以赚到一年的工资和奖金,所以心里还是很高兴,还可以留下不少烟火爆竹自家用。大年三十和初一就噼里啪啦放放,声音很响,火势也旺,但就是再也找不回童年时光的那种感觉了。

  年龄在继续增长,年得继续好好过着,当然更希望过得精彩点……

  这毛兮兮的五十年给我最多的感悟:生活不是苦、难和累,而是目标、努力和坚守。

作者:丁丁老师

  公众号:丁丁老师有话说

  本文为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58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