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心情日记的范文

培章 1172分享

  日记从字面理解的话,大概就是记下每天发生的事情。日记即每天所遇到的和所做的事情的记录,有的兼记对这些事情的感受。欢迎阅读!

  这一辈子啊

  张成军离去后,废品收购站的活计,就由李梦琴一个人承担了下来。

  李梦琴在努力的把收购站干好,因为自己和女儿要生活,收购站不光是她们的生活来源,更重要的是张成军多年下来积攒的成果。一步步走来不容易,把收购站干好,也是对离去丈夫的一种寄念。

  收购站的活计一收一送看似容易,其实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以前张成军在时,只要不出去送货,就在家里帮着干,自己也没觉得太累。如今就自己一个人收货,清拣,分类,清洗......全落在了自己一个人身上。李梦琴真的感觉有些吃不消了,一天下来胳膊腿腰,酸酸的麻麻的,只要一躺下就不想动了。但是一想到女儿,一想到丈夫张成军,一种动力推动着自己坚持,坚持......

  每天吃过晚饭,坐在床上,写完作业的张小燕,都会乖巧的来到妈妈身边,帮妈妈捶肩,帮妈妈揉腿。自从丈夫离去后,女儿一夜间,也比以前更懂事了许多。

  看着面前乖巧的女儿,李梦琴脸上带着欣慰的微笑。为了女儿再苦再累也觉得值,女儿就是自己生活下去的动力,如果没有女儿,自己恐怕也早已追随丈夫而去了。因为丈夫对自己的好,远不止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得完的。

  一日,刚收完一车废品,正准备进屋喝杯水,住在村西口的赵大娘,在大门口招呼道:“梦琴,忙着呢?”

  正准备进屋的李梦琴回转身道:“噢,是赵大娘呀!您今天可闲着,快进来,别在门口站着,上屋坐会儿去?”

  “呵呵,不了,不了,今天天挺好的,外面也挺暖和的,在院里坐会就行,不用进屋里了。”赵大娘一脸慈祥的笑道。

  “那行,我进屋给您拿个凳子去。”

  不会儿李梦琴拿着两个小板凳,从屋里出来,随后给赵大娘又端了杯水,招呼道:“来,大娘喝杯水?”

  “哎呦!别忙了梦琴,大娘又不是外人,不用那么客气的,呵呵......”

  落座后,赵大娘又问道:“小燕,上学去了?”

  “嗯,下午才放学呢。”

  “燕这孩子好啊!乖巧懂事,长大了一定会有出息的。”

  “哎,梦琴,收购站的活挺忙呀?见你一天天的也没闲的时候。”

  “还行,凑和干吧,要不干啥去?”李梦琴浅笑道。

  “你一个人忙活不容易呀!军子的案子有信儿了吗?”赵大娘关切的问道。

  “前天我给胡警官打过电话了,正抓紧查办呢,说现在已经找到犯罪嫌疑人的线索了,抓捕后,会第一时间告诉我的。”

  “那就好,这俩儿混蛋逮住后,千刀万剐都不解气,可叹军子那么好的人呀!”

  随便聊了些话,赵大娘望着废品成堆地院子又问道:“梦琴,一个人撑这一大摊子,不容易吧?”

  李梦琴笑笑没说话。

  赵大娘接着问道:“没想到雇个人帮帮忙?这样自己也轻松些,毕竟自己的身子骨重要,每天总这么忙也不是个事。”

  “这活又脏又累的,谁愿意干啊?”

  “你要是这样说,大娘倒是有两个人,不知你愿意用吗?”

  “噢,是啊!只要人家愿意干就行,我没有太多要求。”李梦琴眉头一展。

  “那就好,不瞒你说,这两个人是兄妹俩儿,我远方的一个表亲,前天才来我家的。妹妹呢,是因为家里给找的对象,自己不满意,家里人非逼着同意,一生气从家里出来了。”

  “哥哥对爸妈的做法,也非常有意见,无奈说啥,老人就是听不进去,同时又不放心妹妹,怎么劝也不行,没办法,担心妹妹自己一个人在外,万一有个三长两短的,出个意外,也就跟着妹妹一起出来了。实话实说,兄妹俩儿还都是大学生呢!为了妹妹,哥哥把工作都辞了。”

  李梦琴奇讶道:“是呀!人家大学生能干废品这种活?不轻松也不干净的。”

  赵大娘依旧一副慈祥的笑容:"人家出来就是为了躲清静,你的情况我也说了,人家说有活干就行,不在乎脏累的。你要有意,明天我就叫他们兄妹俩儿过来,你也看看?“

  李梦琴略一思索道:”那好吧,大娘,您就叫她们兄妹俩儿过来看看吧?干不干没关系的。“

  ”那好,我就叫他们俩儿明天过来,你忙着吧,梦琴,我走了?“说罢,赵大娘笑呵呵的离开了收购站。

  今天是个好天气,李梦琴还躺在床上时,阳光就已经从窗帘的缝隙中,映射到屋里,投射到的角落一片金黄,让人看着就觉得一片惬意,从心里到外一片温暖。

  冬末初春的季节,好天气,温暖的阳光,让人觉得春天的脚步,真的离自己越来越近了。

  李梦琴今天心情不错,伸了下懒腰,又要该准备起床了。说实话,天天忙得,真想好好睡上一个懒觉。不过没办法,为了生活,每天一早就有送废品的来,起得太晚了,人家还得叫自己。以前丈夫在时,他起得早,现在就不行了,一切都离不开自己。

  小燕今天礼拜不用去上学了,看看还在睡梦中的女儿,李梦琴弯身轻轻吻了一下女儿的脸颊,含笑着穿衣起床。

  洗漱完毕,打开房门的一刹那,温暖的阳光,立时从外面涌入到屋里,舒服,好天气让人觉得心情也格外的好。

  正准备打扫院子,赵大娘从大门口外,领着两个人,笑呵呵的走进来。

  ”梦琴,起来了。“

  李梦琴赶紧放下笤帚,笑道:’噢,起来了,大娘您来了。”

  “来了,这不昨天咱娘俩儿说的兄妹我带来了,呵呵。”

  李梦琴看了一下,男的中等身材,略显清瘦一些,浓眉大眼的,大概有二十七八岁,三十不到的年纪。女的看起来还蛮漂亮的,穿着一身牛仔服,瓜子脸,扎着一个马尾头,也就二十五六岁的年纪。

  和自己的印象有些出入,认为大学生嘛,一定带个眼镜,看起来斯斯文文的,让人看着就觉得透着有学问。可是转念一想,人不可貌相,再说自己一个小废品收购站,学问高不高不是很重要,要不是有特殊情况,恐怕请人家还不来呢?

  赵大娘问道:“梦琴,你看他们俩儿行吗?”

  李梦琴随即笑道:“大娘,什么行不行的,就一个小收购站,能干活就行呗!人家大学生上我这来,可真是大材小用了,人家愿意,我自然没的说了。”

  “那就好,你没意见就行,他们自然没的说,不愿意也就不来了,呵呵......”

  说罢,赵大娘回转身,对着兄妹俩儿说道:“我们先回去,明天再正式上班?”

  妹妹接话道:“舅妈,回去也是呆着,这两天呆的我们怪难受的,我看今天就干吧,哥,你看行吗?”

  哥哥笑笑点了点头道:“行,听你的。”

  见兄妹俩儿都没意见,赵大娘问道:“梦琴,你说呢?”

  “行,大娘,他们愿意今天干就今天干吧。”

  “呵呵,那好,你们兄妹俩儿要好好干,听梦琴的话。噢,对了,我忘了介绍了,哥哥叫周强,妹妹叫周甜。”

  然后又指着李梦琴,对兄妹俩儿说:“她叫李梦琴,你们叫李老板就行。”

  “大娘看您说的,叫什么老板,就一个收废品的,听着怪扎耳朵的,我比他们大,还是叫我琴姐吧?听着舒服。”

  “那好,那好,叫什么我就不管了,你们自己随意,呵呵......不过你们俩儿一定要听话,我走了,梦琴,有什么活儿就尽管和他们说,别不好意思。”

  “再坐会儿吧,大娘?”

  “不了,不了,我那老头子还没吃饭呢?还等着上班看门去呢?呵呵......”

  赵大娘走后,妹妹周甜说道:“琴姐,我们干什么活,你就尽管说吧?”

  “不急,你们先坐会儿,屋里有旧衣服,我拿来给你们穿,这活不干净,穿好的也没必要。”

  干活时,兄妹俩儿还挺认真,分类什么的,一点也不偷懒,弄得李梦琴,还时不时的招呼他俩儿休息会儿,喝喝水。

  多了两人的帮忙,今天,李梦琴就感觉没那么太累了。晚上吃过饭,和女儿早早的就躺下了。

  一觉醒来,发现虽然隔着窗帘,外面仍然把屋里映得一片通红。李梦琴惊讶的坐起,看看墙上的表,已经夜里两点钟了。正纳闷间,接着就听有人嚷道:“着火了,梦琴,着火了......梦琴快起啊......快来人救火呀......”

  和平才是幸福的根本

  前久,妻女从日本旅行归来。她们叽叽喳喳的说一大通,大抵是关于景致、美食、人文、科技、文明、素养的所见所闻。在兴高彩烈的言语之后,并补了一句:“其实,你真应该和我们一起去看看”。我听罢,只是笑笑,人有很多东西是难解释清楚的。我并不是所谓的“愤青”,也没有多崇高的情节,但我一直都在潜意识里抵制着有关日本的产品,大到车子、电器,小到剃须刀、日用品,当然也包括旅行。本来,我也反对她们的计划,但后来一想,对于日本的很多东西,我可以甘为“瓮里醯鸡”,又怎能强求她们去拒绝那些先进和文明呢。其实我的要求很简单,我的努力也很纯粹:无非是让亲人和朋友生活得如同“怡堂燕雀”一般无忧,而只要自己有能力去肩起所有负担而已。

  我刚刚看到一个朋友刚从日本旅行归来,又途经南京往返回昆明的一段文字:"整洁的街道、葱翠的树木、匆匆的人群、便宜的日用品、温温的清酒、可口的美食、悠扬的歌曲、高耸的大厦、奔跑的机车。一切平和的眼睛,但也无法温暖我站在南京大屠杀博物馆门口心中冰冷的寒意,理顺我杂乱的心情,也无法让我回答孩子问我的'为什么?'只有牢牢记住,不要去恨,但不要忘记!'只有当正义者具有强大实力时,和平才有保障。雄起我辈!”我很喜欢其中的几句话或许正是我当时要对妻儿说的肺腑之言吧:一切和平的眼睛……“只要牢牢记住,不要去恨,但不要忘记。只有正义者具有强大实力时,和平才有保障。”大言至国,小言至家。惟有头硬了,才掌握发言权。纵观现在的世间乱象,和平才是幸福的根本,惟稳定才能压倒一切。

  史迪威公路博物馆记

  荷花温泉, 落于腾陇路旁,建有滇西古玩街,名曰:滇西收藏。沿阶而上,房舍尚新,有店虽悬有匾,但皆紧闭门户,空无一人,尤如空城。

  快至阶顶,忽有约一米长的小蛇盘踞阶中。蛇呈土黄,有黑信外露。本欲退开避,但蛇似有觉察,蜿蜒而过,快若闪电。心中顿惊,恍恍然,险踉跄跌落,便不再前行。

  途中,见史迪威公路博物馆,独有其房门大敞,走入其中,亦无一人。馆内陈有不少抗战日时英军的装备物资,小极衣物盔帽,大至武器车辆,宛若一小型军事陈列库,其中很多是从未有见。

  馆分二层,一层为军事类,含当时部分南洋侨民的援助物资和简介;二层为展示类,以当地民族的器皿饰品和马帮用品为主,含不少明清家俱和珍贵瓷器(馆内大部分内容禁止拍摄,虽无人监管,但亦从之)。

  从入馆到出馆,始无一人。馆立于此,观者廖廖有数,更无胜名。似我般心绪顿重者,或更少之。但观有感,感有思,或正是其用意所在。

    73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