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关曲·答李公择》原文_译文_赏析

俊炯2 1172分享

  《阳关曲·答李公择》全词以夸张、引用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和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苏轼将与友人李常重逢的喜悦之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阳关曲·答李公择的原文翻译等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阳关曲·答李公择》原文_译文_赏析

  《阳关曲·答李公择》原文

  宋代:苏轼

  济南春好雪初晴。才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还作阳关肠断声。

  《阳关曲·答李公择》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光明媚的济南城,雪后的天色刚刚放晴。骑行到龙山镇中,顿觉马蹄轻盈。李太守千万不要忘记霅溪畔的歌女,她曾不时地唱出令人肠断的《阳关》歌声。

  注释

  ①阳关曲:词牌名。创自王维(依《词谱》说),由“西出阳关无故人”之句而得名(王维诗作《送元二使安西》,后入乐府,用为送行之歌,反复诵唱,称为“阳关三迭”)。单调小令,平韵格。

  ②李公择:即李常,时任齐州(今济南)知州。

  ③龙山:济南郡城东七十里的龙山镇。

  ④霅(zhá)溪:水名,在今浙江湖州境内。

  ⑤阳关肠断声:引用李商隐《赠歌妓二首》之一:“断肠声里唱阳关”。

  《阳关曲·答李公择》赏析

  一、二句写雪后初霁,济南在望时的心情。将到济南时,见到大雪之后初次放晴,苏轼心中豁然开朗,不由赞叹济南的春光美好。苏轼刚到济南城东六十里处的龙山镇,便感到马蹄轻快了。这两句是即景而兼即事,并且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以及旅况的叙述,传达出轻松、欢快的心情,而这同即将与友人李常相见是分不开的。“马足轻”,应是从王维《观猎》诗“雪尽马蹄轻”一句变化而来,既关合自己风雪载途的旅况,与前句“雪初晴”相照应,又是借物写人,体现出人的轻快的心情,所以显得自然入妙。

  三、四句重提旧事,写当年湖州歌女送别的深情,并提醒李常不要忘怀。其所以如此着笔,一是因为李常来齐州前,曾任湖州知州,而苏轼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由杭州赴密州任时,又曾过访李常于湖州,往事历历在目,记忆犹新。第二,此处写歌女(其社会身份是歌妓)送别,与唐、宋时代特殊的文化背景有关。写歌女临别时极度伤心(“肠断声”),带有夸张的成分,因而又成为苏轼、李常二人之间的戏谑之辞。第三,苏轼借写湖州歌女伤别,来表达自己的怀友之情。这是一种“请客对主”的写法,歌女尚且如此,何况苏轼别后怀思。而且提到湖州歌女,也会勾起李常对旧日会面与交往的联想,而使友谊的温馨油然而生。

  全词,以夸张、引用的写作手法,记录了苏轼要与友人李常重逢时的喜悦之情,和对过去苏轼、李常二人离别时情景的追思。

  《阳关曲·答李公择》出处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十二月,苏轼罢密州任,赴河中(今山西永济),任祠部员外郎直史馆。途中遇大雪,停留潍州(今山东潍坊市)。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年)元旦,苏轼再从潍州出发赴任,到达河中后,苏轼的朋友李常以诗相迎,苏轼以该词作答。

《阳关曲·答李公择》原文_译文_赏析

《阳关曲答李公择》全词以夸张、引用的写作手法,通过对周围环境的描写和往事的回忆,表达了苏轼将与友人李常重逢的喜悦之情。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阳关曲答李公择的原文翻译等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442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