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清平乐·题上卢桥》练习题阅读答案及赏析

俊炯 1172分享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这首《清平乐·题上卢桥》的相关资料介绍,一起看看吧。

  《清平乐·题上卢桥》原文

  宋代:辛弃疾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清平乐·题上卢桥》练习题

  1.词的上片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是如何描绘的?(5分)

  2.前人认为这首词“小中见大”,你是怎么理解的?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

  1.(5分)第一问:描绘了清泉奔流、平野了F阔、溪山环抱的秀美的山水图景。

  第二问:将清泉拟人化,写出它冲破阻碍、一往无前的精神;以“襟带”为喻,展现山环水绕之美;动静结合使山水更显秀美。

  (第一问2分,第二问3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6分)词人由上卢桥一带的小景联想到自然的沧桑巨变和人事的兴亡交替:(3分)抒发了对历史盛衰的感慨,传达出对国家命运的忧思。(3分)

  《清平乐·题上卢桥》赏析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热门标签

    4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