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的古诗15首

小妹 1172分享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的中秋节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

  1、《南斋玩月》(唐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2、《中秋月》(唐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3、《月夜》(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4、《中秋待月》(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5、《中秋禁直》(唐韩偓)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

  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6、《中秋》(唐刘得仁)

  两城相对峙,一水向东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黄鹤楼。

  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

  7、《中秋夜不见月》(唐罗隐)

  阴云薄暮上空虚,此夕清光已破除。

  只恐异时开霁后,玉轮依旧养蟾蜍。

  8、《玩月》(唐欧阳詹)

  八月十五夕,旧嘉蟾兔光。

  斯从古人好,共下今宵堂。

  素魄皎孤凝,芳辉纷四扬。

  裴回林上头,泛滟天中央。

  皓露助流华,轻风佐浮凉。

  清冷到肌骨,洁白盈衣裳。

  惜此苦宜玩,揽之非可将。

  含情顾广庭,愿勿沉西方。

  9、《中秋夜泊武昌》(唐刘淑柔)

  两城相对峙,一水向东流。

  今夜素娥月,何年黄鹤楼。

  悠悠兰棹晚,渺渺荻花秋。

  无奈柔肠断,关山总是愁。

  10、《倪庄中秋》(唐元好问)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11、《中秋台看月》(唐无可)

  海雨洗烟埃,月从空碧来。

  水光笼草树,练影挂楼台。

  皓耀迷鲸口,晶荧失蚌胎。

  宵分凭栏望,应合见蓬莱。

  12、《中秋月》(唐无可)

  蟾宜天地静,三五对阶蓂。

  照耀超诸夜,光芒掩众星。

  影寒池更澈,露冷树销青。

  枉值中秋半,长乖宿洞庭。

  13、《中秋夜陇州徐常侍座中咏月》(唐无可)

  陇城秋月满,太守待停歌。

  与鹤来松杪,开烟出海波。

  气笼星欲尽,光满露初多。

  若遣山僧说,高明不可过。

  14、《中秋夜南楼寄友人》(唐无可)

  海月出白浪,湖光射高楼。

  朗吟无绿酒,贱价买清秋。

  气冷鱼龙寂,轮高星汉幽。

  他乡此夜客,对酌经多愁。

  15、《八月十五夜看月》(唐姚合)

  亭亭千万里,三五复秋中。

  此夕光应绝,常时思不同。

  九霄微有露,四海静无风。

  惆怅逡巡别,谁能看碧空。

   拓展阅读

  中秋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后来贵族和文人学士也仿效起来,在中秋时节,对着天上又亮又圆一轮皓月,观赏祭拜,寄托情怀,这种习俗就这样传到民间,形成一个传统的活动,一直到了唐代,这种祭月的风俗更为人们重视,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这个节日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中秋节的传说是非常丰富的,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之类的神话故事流传甚广。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

  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

  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

  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

  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

  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

  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下边有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

  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

  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

  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热门标签

    883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