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原文_译文_赏析

永亮2 1172分享

  《拟孙权答曹操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一片散文。文章通过征引史实和现实,逐一辨析,剥尽其试图以诈迫谋取江东的野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拟孙权答曹操书》原文

  宋代:苏轼

  权白孟德足下:辱书开示祸福,使之内杀子布,外擒刘备以自效。书辞勤款,若出至诚,虽三尺童子,亦晓然知利害所在矣。然仆怀固陋,敢略布。

  昔田横,齐之遗虏,汉高祖释郦生之憾,遣使海岛,谓横来大者王,小者侯,犹能以刀自刭,不肯以身辱于刘氏。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于汉,而不能死于牖下。自古同功一体之人,英雄豪杰之士,世乱则藉以剪伐,承平则理必猜疑,与其受韩信之诛,岂若死田横之节也哉!

  仆先将军破虏,遭汉陵夷,董卓僭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寝,故依袁术以举义师,所指城邑响应,天下思得董卓而食之不厌。不幸此志未遂,而无禄早世。先兄伯符嗣命,驰驱锋镝,周旋江汉,岂有他哉?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耳。不意袁术亦僭位号,污辱义师,又闻诸君各盗名字,伯符提偏师,进无所归,退无所守,故资江东为之业耳,不幸有荆轲、舞阳之变。不以权不肖,使统部曲,以卒先臣之志。仆受遗以来,卧薪尝胆,悼日月之逾迈,而叹功名之不立,上负先臣未报之忠,下忝伯符知人之明。且权先世以德显于吴,权若效诸君有非常之志,纵不蒙显戮,岂不坠其家声耶?

  汉自桓、灵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傕、汜未诛,袁、刘割据,天下所恃,惟权与公及刘备三人耳。比闻卓已鲸鲵,天子反正,仆意公当扫除余孽,同奖王室,上助天子,与宗庙社稷之灵,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而足下乃有欺孤之志,威挟天子,以令天下,妄引历数,阴构符命,昔笑王莽之愚,今窃叹足下蹈覆车也。仆与公有婚姻之旧,加之同好相求,然自闻求九锡,纳椒房,不唯同志失望,天下甚籍籍也。刘备之兵虽少,然仆观其为人,雄才大略,宽而有容,拙于攻取,巧于驭人,有汉高祖之余风,辅以孔明,未可量也,且以忠义不替曩昔,仆以为今海内所望,惟我二人耳。仆之有张昭,正如备之孔明,左提右挈,以就大事,国中文武之事,尽以委之,而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古谚有之:“辅车相依,唇亡齿寒。”仆与刘备,实有唇齿相须之势。足下所以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到成都者,吴、蜀皆存也。今使仆取蜀,是吴不得独存也。蜀亡,吴亦随之矣。晋以垂棘屈产,假道于虞以伐虢,夫灭虢是所以取虞,虞以不知,故及祸。足下意何以异此。

  古人有言曰:“白首如新,倾盖如故”。言以身托人,必择所安。孟德视仆,岂惜此尺寸之土者哉,特以公非所托故也。荀文若与公共起艰危,一旦劝公让九锡,意便憾,使卒忧死。矧仆与公有赤壁之隙,虽复尽释前憾,然岂敢必公不食斯言乎?今日归朝,一匹夫耳,何能为哉。纵公不见害,交锋两阵之间,所杀过当,今其父兄子弟,实在公侧,怨仇多矣,其能安乎?季布数窘汉王,及即位,犹下三族之令,矧足下记人之过,忘人之功,不肯忘文若于九锡,其肯赦仆于赤壁乎?孔文举与杨德祖,海内奇士,足下杀之如皂隶,岂复有爱于权!天下之才在公右者,即害之矣,一失江东,岂容复悔耶?甘言重币,幸勿复再。

  译文

  孙权向足下告白:承蒙您修书示我以祸福,叫我内杀张昭,外擒刘备以报效。如果出自真心,那么即使是三尺童子,也显然知晓利害所在。然而我素来见识浅陋,只敢略作答复。

  昔日的田横乃是齐国的流亡贵族,汉高祖忘却郦生被杀的仇恨,派遣使者到海岛,告谕田横说如能归顺,原来地位高的封王,低的封候。但田横仍然自刎,不肯身辱于刘邦。韩信以全齐之地,束手就擒,不能死于户下。自古以来,立有大功的英雄豪杰,乱世时凭借他征伐四方,承平时期则必遭猜忌。与其受韩信似的诛杀,何如田横那样有气节的死去呢。

  想我先祖孙将军,正值汉室陵夷,董卓作乱,焚烧宗庙,发掘陵墓。于是借助袁术之力举正义之师,所到之处各城响应,天下人恨不能食董卓之肉。不幸壮志未酬,英年早逝。兄长伯符继承遗命,驰骋江汉,岂有二心。只为上雪天子之耻,下复将军之志罢了。没想到袁术僭居帝号,有辱义师之名。又听说你们各位盗以天子名义,兄长进无所归,退无所守,只好凭借江东为基业,没想到却有荆柯、秦武阳那样的变故。故而由我这样的不肖之人来统领士卒,以完成先人的遗志。我受命以来,卧薪尝胆,感慨光阴如电,叹息功名不立。上负先祖未报之忠,下愧兄长知人之明。而且我家世代以德行显耀于吴地,如果效仿你们有非常之志,即使不遭杀戮,难道不也有损于家声吗?

  汉朝自桓帝和灵帝以来,上失其道,政出多门。宦官之乱才息,董卓之祸复兴。李傕、郭汜还未受诛,袁绍和刘表就已割据。天下所能仰仗的,只有我、刘备和您了。等到听说董卓伏法,天子复位,我本以为您将消除余孽,同扶王室。上助天子,恢复宗庙社稷之灵.下守藩国,不失春秋时朝觐的礼仪。没想到您却有欺孤之志,挟持天子,以令天下。妄称天命,阴图不轨。以前嘲笑王莽的愚笨,现在窃叹您重蹈覆辙。我和您有姻亲关系,加上我们有共同的爱好和追求。然而自从听说你求九锡,纳椒房,不仅同仁失望,天下人也议论纷纷。

  刘备兵力虽少,然而我观其为人,雄才大略,心胸宽广,拙于攻战,巧于驭人,有汉高祖刘邦的风范。又有诸葛亮辅佐,前景不可限量,并且

  忠义不减于往昔。我觉得天下人抱有希望的,只有我们两个了。我之有张昭,正如刘备之有孔明,左提右携,以成大事。国家的文武大事全盘委托于他,如果听从你的话去杀张昭及刘备,那我岂不是发了疯吗。古语有云:“辅车相依,唇亡齿寒”,我与刘备实在有如唇齿相依之势。足下之所以既不能取武昌,又不能取成都,就是因为我吴、蜀皆存啊。现在假如我攻下了蜀,那么吴也不能独存。蜀若亡,吴也随之而亡。以前晋国假道虞国而讨伐虢国,灭虢就是为了灭虞,而虞以不知其意图故及于祸。你的想法与此有何不同呢。

  古人有云:“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意思是说,以身托人,一定要

  找可靠的。您看我是吝惜这方寸之地的人吗?只不过认为您并非可以托付的人罢了。荀文若与您曾共渡艰危,而一旦劝您辞让九锡,违背您的意愿,最终忧虑而卒。我与您有赤壁的过节,虽说尽释前嫌,但又岂敢保证您不自食其言呢?现在我如果归附朝廷,只是一匹夫而已,还能有什么作为呢?即使您不加害于我,但以前两军交锋,杀伐过当,他们的父兄子弟现都在您的身边。我的仇家多了去了,又怎能安心呢?季布数次陷刘邦于窘境,等到刘邦即位,还曾下过要夷其三族的命令。而您记人之过,忘人之功。既然不肯忘记荀文若阻止您受九锡,又怎会忘记我在赤壁给您造成的耻辱呢?孔文举、杨德祖都是海内奇士,您却像对待奴隶一样杀了他们,又怎会爱护我孙权呢?才能在您之上的,都要加害。一旦失去江东,还容我后悔么?甘言厚币,幸勿复来。

  赏析

  文章围绕曹操“同尊汉室”有无诚意的“诚”上做文章,针对来书要孙权“内取子布,外击刘备,以效赤心,同复前好”的胁迫,予以严正的驳斥。文章通过征引史实和现实,逐一辨析,剥尽其试图以诈迫谋取江东的野心。

  文章劈起就引汉高祖田横、韩信事,以“死”字领起全篇,与其如韩信拱手待毙,尚不如田横全节自刭。这里的全节指扶助汉天子,以正名声,其实表示了君子不怕死,还有何死可畏,敢于决一雌雄的强硬态度。这个论断斩钉截铁,气势压人,打了曹操的一切妄想,彷佛突兀高山敌挡万乘来犯。这一段叙中有论,以论为驳。为全文蓄势,为下文驳论伏笔。

  下文叙事述理,驳在其中。曹书言“以效赤心”。这是个政治问题。文章历数父兄业绩,自陈“上以雪天子之耻,下以毕先将军之志”,只欲求义师,“同奖王室,上助天子”。而“退守藩国,无失春秋朝觐之节”则言明,决不失地称臣。紧接着指斥曹操“威挟天子,以令天下”,重蹈王莽覆辙。那么“以效赤心”的究竟应该是谁呢?妙在下一句却又拉回感情,叙婚姻之旧,以“同好”之情而婉诫之。措词严正却又婉而有节。

  第二层,甚赞刘备“雄才大略”,拙于攻长于守,是东吴的唇齿之邦;夸张昭(子布)有孔明之才,是国家重臣。曹书教杀此二人,使内失谋士,外失明军,岂不叫孙权束手待毙吗?这儿照应了韩信拱土待毙的开头。文章藉引证春秋时假道虞国的典故,点出曹操险恶居心。

  至此所谓“同复前好”的谎言已不破自现了。第三层,孙权问:杀士失土,以一匹夫托身于如此居心的人可靠吗?赤壁之仇记忆犹新,一个记过忘功,滥杀自己贤才的人还会放过一个赤手空拳的仇敌?

  文章像剥笋般层层深入,使其狼心暴露无遣。在谋篇上,撒得开收得拢,挥洒自如。说理时,广征事例驳斥有力,其锋芒却深蓄其中,文中又常用被动语气,用缓和的方法表达严厉的指责,如:“见教杀昭与备,仆岂病狂也哉。”符合书信这种语体的特点,又显出孙权胸中自有百万雄兵从容不迫的大度。也体现了作者精研史事,善于审时度势和词令政治家风度。


相关文章:

1.苏轼《阳关曲·中秋作》原文|译文|赏析

2.苏轼《念奴娇·中秋》原文|译文|赏析

3.苏轼《记承天寺夜游》原文|译文|文言现象|赏析

4.苏轼《蝶恋花·春事阑珊芳草歇》原文|译文|赏析

5.李之仪《忆秦娥·用太白韵》原文|译文|简析

苏轼《拟孙权答曹操书》原文_译文_赏析

《拟孙权答曹操书》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一片散文。文章通过征引史实和现实,逐一辨析,剥尽其试图以诈迫谋取江东的野心。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拟孙权答曹操书》原文 宋代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热门排行榜

    余华《活着》读后感心得 余华《活着》读后感心得
    69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