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求真_明辨高考N个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小黄2 1172分享

每年高考前后都是涉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人民网为各位考生家长梳理了近年出现频率较高的高考假新闻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小偏整理了2020求真|明辨高考N个谣言 谨防上当受骗,欢迎参考借鉴。

求真|明辨高考N个谣言 谨防上当受骗

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

谣言一:谎称有高考答案出售 盲信“神押题”

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有的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还有的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电脑或手机发送病毒,套取用户信息。

【案例】2019年6月12日,山东济南警方破获一起网络售卖高考押题试卷骗取考生家长钱财的案件。据民警介绍,数万元一套的高考押题试卷,其实是嫌疑人李某花几百元从书店和网上买来的普通考试试卷。李某利用家长想提高孩子高考成绩的急切心理,冒充某知名辅导机构负责人向家长兜售所谓“高考押题试卷”,骗取多位家长钱财共计十余万元。2019年7月,红星新闻报道一名在校大学生高考当枪手被判刑期4年6个月。

【提醒】高考试题属于国家绝密级材料,其保管和运送都有严格的管理措施,所有接触试卷的人员都实行封闭式管理。广大考生及家长不要存在侥幸心理,不要相信那些能提前拿到高考真题或答案的言论。不要在网上购买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购买涉密材料,本身也是违法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为他人实施前款犯罪提供作弊器材或者其他帮助的”“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代替他人或者让他人代替自己参加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都属于违法行为。《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组织考试作弊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解释》明确,对在高考、研究生考试以及司法考试等4大类“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谣言二:保证录取 收取高额“定向费”

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考生和家长不熟悉高考相关招生政策实施诈骗。有的声称不用看分数,只要花钱就能搞定;有的吹嘘自己可以弄到某某大学定向招生计划,保证录取,公开叫价,收取高额“定向费”。

【案例】李某在朋友交往中得知,高某的独子即将参加高考,遂告知对方,其舅舅在北京一知名高校任教授,可通过“内部指标”帮孩子上大学,只要肯花钱就行。高某孩子的高考成绩出来后,分数只能上三类本科院校。心有不甘的高某找到李某求助,并根据对方要求支付了15万元“活动”经费。高某也拿到了李某带来的录取通知书,但与此前承诺不同的是,通知书上的录取学校是一所并不知名的学院。对此,李某解释称,孩子只是暂时先在该学院军训,结束后就可以转入之前所说的名校读书。然而,军训结束后,孩子仍然在这所不知名学院读书,同时,高某还了解到,这家学院面向社会招生,并不局限于高中毕业生,毕业后也无法提供国家承认的学历,与李某声称的知名高校更是没有任何关联。意识到被骗的高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案。最终,李某被法院认定为实施诈骗罪并被判刑,此前骗取的十几万元也如数退还给高某,但此时距高校开学已过去数月,其他落榜考生也早已开始复读。

【提醒】高考招生制度是国家基本教育制度。经过40多年不断改进完善,我国已经建立起了一整套科学规范、监督有力、公平公正的考试招生体制机制。高考招生录取工作都是在网上进行,并严格执行已公布的招生计划,根本不存在所谓的“内部指标”,更不会向家长收取高额费用。

谣言三:考生准考证丢失

以往高考期间,网上经常流传考生准考证丢失的信息。广大网民看到后替考生着急,迅速在群内和朋友圈转发,短时间形成影响范围较大的舆情。有不法分子往往借此虚构情景骗取网民同情,提供虚假信息,所留手机号多为吸费音讯电话。若有好心人按照电话号码回拨,并且按电话提示音操作,就可能掉入吸费陷阱。也有网民虚构捡到“试卷”消息,借高考话题散布虚假信息博取关注。

【案例1】2019年高考开考前夕,微信群、朋友圈等网络平台流传着一则虚假信息,声称“捡到一张高考准考证,刘思宇,考点在实验高中,请朋友们转发,让刘思宇联系这个号码1560633。一定帮他群发一下,这孩子一家肯定急死了。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从2016年“白娅倩”、2017的“杨雷雷”“孙超”“党喜龙”、2018年“刘明炜”“刘明婷”等同学到2019年的“刘思宇”,年年丢失准考证,内容如出一辙,套路依旧。

基本版式:“朋友捡到一个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考点:,考场:,座号:,准考证号:,联系电话,扩散,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帮助他人手留余香!”

【提醒】考试准考证在官方网站下载打印,准考证丢失只要登录查询账号,可以再次下载。每年高考都出现准考证丢失类似信息,建议网友先跟考生所在中学或各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举报电话联系确认。在未经核实的情况,建议不做转发,更不要拨打信息中的联系电话,以防被骗。

谣言四:高考判卷内幕

【案例】2019年高考前,一篇题为《惊人!!!中国高考判卷内幕,寒心啊!》的文章在网上热传。该文作者自称是“山西某中学教师”,参与过高考阅卷。在阅卷过程中发现,有一些阅卷老师为了赶进度,不管对错随意批改,而且复核者也未发现问题,甚至出现了“20分题被给0分”的极端情况。文章最后得出结论:“高考关系着考生的前途,但阅卷是考生的关口。考生能否顺利过关,不完全决定于学习成绩和答题水平,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考生的运气,阅卷老师的心情。”此文涉及高考内容,吸引眼球,在网上流传至少已经超过10年,内容严重失实。由于内容过于“惊世骇俗”,每年高考之后总会被好事之徒拿出来传播。2019年,教育部官网在盘点高考谣言时已对该文进行过专门辟谣。

【提醒】高考阅卷是非常严肃的工作。现行的高考“网上评卷”模式,从制度设计到实际操作充分体现客观公正。评卷教师要过“四关”,一是资格关,评卷教师以高校教师、中学教师及教研人员为主,对评卷教师的教学时间、教研经验、评卷经验以及专业技术职称等都有具体要求;二是培训关,所有评卷教师都必须经过严格培训,熟练掌握评分细则和要求;三是考核关,所有评卷教师都必须通过评卷流程、要求、系统操作、保密等考核,考核不过关,不得参与评卷;四是试评关,正式评卷前,所有评卷教师要进行试评,即评卷教师按照评分细则对样卷进行试评,检验其对评分细则和宽严的把握情况,不合格的再次进行培训,全部合格后方可进行正式评卷。

阅卷一般实行“一人评一题”“双评制”,“双评”超过一定差值的,则提交第三位教师进行“三评”,确保评卷分数的准确和有效。此外,评卷系统还制定了严格的评卷质量监控体系,对评卷质量进行全程跟踪、实时监控和分析,及时预警和提示等,确保出现问题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

谣言五:老赖女儿不能读书

【案例】一个女生高考考了710分,却因父亲贷款失信而被学校拒绝。招生办认为她的父亲不讲信用,女儿也很可能受到影响,高校不能录取品行不端的人。

【辟谣】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对失信被执行人采取信用惩戒措施,只是限制上高收费的贵族学校,不能把正常的义务教育和高学历教育等正常的上学都列为限制”。(温璐 陈江鹭)

考前诈骗行为

01

高考“枪手”

骗子通过QQ谎称自己可以当“高考枪手”,央视也曾曝光过高考枪手替考利益链,给枪手5万元可考上重点本科。

其实,此类骗局的套路一般是给家长介绍代考程序,告知总的代考费用后,要求家长先交纳几百块的定金,由于金额较小,家长还是愿意一试的。

交完钱后,“工作人员”会约一个指定地点见面,但见面前要交保障金,一般是几千,并表示“主要是为了防止带记者或警察,一旦发现保障金没收”。听起来很有道理,可是一旦打款,骗子就会消失的无影无踪,再也联系不上。

02

网络销售高考答案

不法分子通过制作钓鱼网站,标榜“准确率最高”、“考完付全款”等诱惑信息并展示若干“用户好评”。而在用户与网站进行接洽后,网站常会以“预付订金”的名义要求用户付款,或是借传送“样题试卷”的名义向用户发送病毒。

尹敦阳警官提醒:正常情况不要存在侥幸心理在网上购买所谓的考题答案,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同时,购买考题答案本身也涉嫌违法,切勿尝试。

03

寻人启事

高考前后,小伙伴们可能会在网上看到这样一则“寻人启事”:朋友捡到一张准考证,有认识的通知一下,姓名:,考试地点:,考场:,座位号:,准考证号:,联系电话:,帮忙扩散,别耽误孩子高考。实则:拨通电话后,不法分子可能会通过对话套出你的个人信息以及支付宝、银行卡等账号密码,以此进行诈骗。

尹敦阳警官提醒:各位考生一定要将准考证收好,以免丢失影响考试。若捡到准考证,可送至准考证上标注的考点,或者考点附近的派出所,寻求民警帮助。

04

山寨报名网站

不法分子冒充官方网站,发布“预报名”、“调剂录用”等手段获取考生的点击。实则:此类网站很有可能含有木马病毒或者需要填写个人信息,一旦点击,个人隐私便会泄露无疑,甚至损失钱财。

尹敦阳警官提醒:各位考生以及家长不要轻信任何带有“预报名”、“调剂录用”等字样的报名网站,应根据学校规定进行操作,避免上当受骗。

05

考前培训

不法分子会冒充内部人员或命题专家发布报名考前培训信息,为了诱骗家长,在该类短信中一般会以“包过”为名义组织考前培训。部分家长可能会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与其联系,不法分子会详细地为家长介绍“业务”,一旦家长打消了顾虑,不法分子便会向家长收取高额的报名费,转账后便逃之夭夭。

尹敦阳警官提醒:对于此类短信息,各位家长、考生不要轻信,如果真的想要进行考前培训,应到正规的教育机构进行报名。

考后诈骗行为

06

伪造虚假查分网站

诈骗分子通过短信发送虚假查分网址,让考生输入身份证号、姓名、手机号、银行账号等信息后,将这些信息记录并贩卖,或者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精准电信诈骗。

要知道,正常情况查分的官方渠道只有一个,即考生所在省教育考试院,可登录其网站或官方微信等进行查询。

07

谎称有“内部指标”或“特殊关系”

不法分子自称是高校或招生办某领导的熟人、亲戚、朋友,有“内部指标”、“机动指标”、“高校自主招生指标”、“点招”等名额,谎称可通过交钱换取内部指标、点招指标及计划外指标等,降分录取未达线考生。

尹敦阳警官提醒:招生指标不可能花钱买到。在录取期间,教育考试院将及时发布高校的录取分数线,考生只有填报了有关高校志愿且高考成绩达到高校的录取分数要求,才有机会被高校录取。

08

混淆高等教育的不同类型

故意混淆成人教育、高等自学考试,一些骗子利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办学大众化、多元化发展形势,把普通高等学校与现在其他高等教育形势混淆。

比如网络教育、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声称只要肯花钱就可以上大学甚至上名牌院校。考生入学后才知道,并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专科,而是自考试点班、成教预备班或网络学院。

09

艺术生交钱包录取

艺术类招生种类繁多,投档排序规则和操作程序复杂,加上省外艺术类招生计划要根据生源情况在全国范围进行调整,致使录取持续的时间较长。

一些不法分子抓住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利用录取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声称只要交钱就可以从中运作“帮忙搞定”,或以“不交钱就不录取”、“不交钱就退档”威胁考生和家长,达到诈骗钱财的目的。

10

冒充高校招生人员

不法分子伪造文件、私刻印章,设立报名处和咨询电话,假冒高校招生人员,谎称手中掌握高校“内部指标”、“机动计划”、定向招生计划等,让家长先付定金,然后迅速撤离。

由于军队招生与普通招生不一样,包括政治考核、面试、体格检查等多重环节,而且历年招生形式会有一些变化,骗子更容易借此机会,混淆视听。

比如打着军校招收“地方委培生”、“自费生”的幌子,甚至通过伪造军队公文公章,冒充军队机关或招生部门人员,许诺教育部门认可学历、毕业后一律安排到部队工作等。

11

提前获知录取结果

利用大家不熟悉招生程序,骗子鼓吹自己“上面有人”“保证录取”,公开叫价。

实际上,省教育考试院会进行网上公开征求志愿计划,不会私下打电话。

12

伪造录取通知书

骗子通过邮局,向考生寄送伪造的录取通知书,让考生将学杂费事先打入银行账户内。

尹敦阳警官提醒:有些学校会在自己的招生网上公布录取考生的通知书信息,考生也可通过电话咨询被录取的院校,切勿相信自身没有报考的院校所投递来的录取通知书。

13

谎称提前发放助学金

骗子自称为教育局工作人员,可以对困难考生或者成绩优异考生提前发放助学金,再不领就要过期,然后骗子指挥受害人ATM机转账。

2020求真_明辨高考N个谣言谨防上当受骗

每年高考前后都是涉考诈骗案件的高发期,人民网为各位考生家长梳理了近年出现频率较高的高考假新闻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谨防上当受骗。小偏整理了2020求真|明辨高考N个谣言 谨防上当受骗,欢迎参考借鉴。求真|明辨高考N个谣言 谨防上当受骗来源:人民网-社会频道谣言一:谎称有高考答案出售 盲信“神押题”每年都会有不法分子在网络平台或交流群中兜售所谓“高考真题”“绝密答案”等,标榜“准确率极高”“违约退款”等诱惑信息,并以“预付订金”等名义要求用户先付款。有的不法分子声称可以花钱雇佣“枪手”替考,还有的借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标签

    132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