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关于开学第一课疫情观后感范文5篇大全

小黄 1172分享

“开学第一课”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正是它让我懂得了初心、未来和梦想。小偏整理了2020关于开学第一课疫情观后感范文5篇,感谢您的阅读。

开学第一课疫情观后感一

2003年非典,同学们尚未曾留下印象,但却是我们这代人挥之不去的阴霾。时隔17年,疬疫再度来袭,病毒以更加狂奔的姿态把我们的日常生活消解成口罩、酒精消毒液和居家隔离的生存之战。

我们都知道,这场劫难终会过去,此刻再浓烈的情绪也会褪色。然而,我仍然要提醒同学们不要轻易忘记历史教训,不要轻易忘记这次事件所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牺牲。我们每天被各种新闻包裹着,深陷巨大网络信息洪流,用不了多久接踵而至的新闻会再次抢夺分散我们的注意力。这种情境下,遗忘是最不费力再自然不过的选择。可我希望同学们不要走这条最容易走的路。

如学有余力,请大家把疫情当作一个课堂,展开更深入的思考和探究,比如自主搜集疫情信息,整理疫情数据、分析疫情产生原因、预测疫情带来的社会后续影响,从中了解社会运作、科学防疫、社会经济文化;比如找些经典读物,耐下性子培养自己的人文精神和现代公民意识,思考一个良善的社会应当具备哪些价值等等。

我们能做的并非仅有绝望与无奈,并非只是简单的标签与空洞的口号。我们身上聚集着超出预想的潜能,可以用行动来为自己、社会和世界承担更多的责任,坚持真理,修补缺憾,这样才可以减少破坏世界的苦难。这很不容易做到,我们一起努力。

开学第一课疫情观后感二

发生疫情以来,湖北一直是全国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1月23日,武汉实行“封城”,暂停所有公共交通。作为重灾区,武汉民众一夕之间响应,以自身承受为代价,筑起了与其他地区间的防火墙。这些举动并不是“理所当然”,更不是“活该如此”,而是值得我们敬重与帮助的巨大付出。

武汉这座城市生活着许许多多平凡如你我的人们。那里有很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学生,他们同样追星,同样喜欢逛逛街喝喝奶茶,同样偶尔吐槽却心怀炙热,用心营造自己向往的生活。在这场国难中,武汉人湖北人是最深重的受难同胞。此刻每一个身处在武汉的普通人,切身承受种种压力、焦灼、委屈情绪,我们能体会的不及千分之一。还有数百万生活在其他地区的武汉同胞,也面对着各种不易。

我们始终要记得自己对抗的是病毒,而非自己的同胞,大家不能一边在网上喊着“武汉加油”,一边对和我们生活在同一个城市的武汉同胞冷眼相待。大家对高风险人群的担忧可以理解,但即使因恐惧做不到援手,最起码的底线是不要歧视。

医学有个名词叫“病耻感”,也叫“污名感受”,说的是患者因为患病而产生的一种心理应激反应。病耻感让患者不仅要忍受身体的痛苦,还要遭受来自社会外部的歧视,加重患者的痛苦。这种歧视会让部分患者感觉羞耻而去掩盖病情,进而无法保护其他健康的人。这跟患者的内心感知和社会歧视有关,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武汉的同胞,没有原罪,来自湖北的同胞也没有原罪。今天我们如何对他们,其实就是明天如何对待我们自己。我们从小到大接受着各种教育,都是在学会主动获得不同视角,理解不同的人、经历和历史;让自己获得思想的拓展、同理心的深化、视野的开阔。疫情当前,我们都要保持同理心,一起守望相助。

开学第一课疫情观后感三

这个寒假,学校的老师们没有闲着。为了制定一份科学可行的“停课不停学”的学习方案,各个学科组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反复讨论,反复打磨。很多老师也是第一次尝试线上讲课,因为不熟悉操作,前几天还有老师一节课反复录了七遍。同学们现在看到的每一节微课视频,都带着为人师者的职业责任感新鲜出炉。感念我们爱岗尽职的老师,谢谢你们。

今天,线上教学如期而至,我们换了新的教学环境,新的学习方式,或许一开始磨合并不那么顺畅,不要紧,有问题我们一起沟通,一起调整。学累了,可以及时提出来,集体运动放松一下,舒缓眼部疲劳,活动活动身体。

同学们,居家学习,意味着有了更多自由支配的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对我们自主学习能力更大的挑战。准确来说,自主学习与自我管理都是我们终其一生的必修课。少了老师的督促,大家要更有意识唤醒自主学习的动机,想明白自己为什么而学。每个人的成长终究要靠自己去成全,未来某一天,当你们回头审视这段经历,希望那时的你们没有太多的遗憾。

前天,我从新闻中看到这样一张照片——在首批入住武汉“方舱医院”患者里,有一位年轻人戴着口罩躺在床上,翻看着手中厚厚的书,神情专注。我看了心里很感触:在感染上疾病时,这位年轻人也没有忘记阅读和思考。镇定之中生发的强大精神力量,也给其他不少努力“抗疫”的人们勇气和宽慰。

同学们,当我们不能做什么的时候,请在内心的世界安放一张书桌,潜下心来求知向学。我相信,只要这种能力不萎缩,我们的民族就有希望。而岁月会是最好的见证者,现在我们付出过怎样的努力,未来我们就会有怎样的底气。

最后,祝大家都健康平安,期待春暖花开时,在阳光下,在春风里,与你们在校园重逢。

开学第一课疫情观后感四

2019年9月1日晚上播出的“开学第一课”一致受到学生及家长的好评,两小时时长的视频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以来,我们始终坚守初心、勇敢圆梦的主题。节目中的每一言每一语都给予我很大的启迪,那些画面不断在我脑海里一一闪过,让我对生活及未来有了更多的思考,有了更大的憧憬!

说到“不忘初心”,多数人都理解它的含义。简单来说就是坚守初衷,但我们似乎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守住初心。看了今年的“开学第一课”,我才真正意义上懂得何为初心。初心是一种内心的追求,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态度,更是一种珍贵的品质。只有不忘初心,你才能始终坚持最初的梦想,只有不忘初心,你才会知道自己最终想要的是什么。一个人如果追求梦想,连最开始的意义都开始遗忘了,那么他后来做的所有事都成了一种没有灵魂的机械行为。一个人就算再有权势,如果连初心都可以随意丢弃,那么最后只会自食恶果。如果只是挂在口头上说说不忘初心,那么往往你会与最初的梦想渐行渐远。

在《红岩》狱中绣红旗的原型故事里,我们感受到了五星红旗的信仰与荣耀;第一代“攀登者”以血肉之躯搭建“中国梯”,将国旗插上珠峰之巅,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永不言败、砥砺前行的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随着中国人的脚步,屹立在五星红旗飘扬的雪山之上;“中华神盾”打海盗,“身披”五星红旗护航深蓝,让我们看到,有一批可爱的人在五星红旗的照耀下始终为和平与美好护航;老校长升起澳门第一面五星红旗,“爱国课”一上就是70年,给我们带来触动,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五星红旗……

国旗是独一无二的国家符号,是民族精神的结晶。那抹“从旭日上采下的虹”,承载着先辈们“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不屈精神,凝结着14亿中国人民的归属感、认同感、荣誉感。70年前,鲜艳的五星红旗在满目疮痍的大地上升起,不仅宣告着“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更意味着五亿多国民有了最可靠的庇护、最强大的后盾,忍辱负重、为人所欺的日子被抛到历史的垃圾堆里。

“开学第一课”虽然落下了帷幕,但正是它让我懂得了初心、未来和梦想。我知道自己应当如何坚守初衷,也渐渐明白自己想要一个怎样的未来,更是明白了梦想在于不断追求,永不放弃。

开学第一课疫情观后感五

今天是《开学第一课》节目播出的日子。看完之后,无比激动的心情使我拿起笔,写下了我观看节目的感想。节目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动人的爱国故事,而最打动我的无疑是“搭人梯”攀登绝壁的故事。

“第二台阶”位于珠穆朗玛峰北坡约8600米的地方,那是一个30多米高的、几乎垂直的峭壁。在1960年之前它从未被人逾越,那么又是谁在1960年成为第一个从北坡登顶的人呢?1960年5月25日,中国登山队的四位突击顶峰的队员王富洲、屈银华、刘连满和贡布到达“第二台阶”之后,以“搭人梯”的方法,从北坡登顶,攀顶的过程无比艰辛,为了更稳地站在冰锥上,他们光着双脚攀登,途中刘连满体力不支,其他三人把唯一的氧气瓶留给了他,然后继续冲顶。仅仅30多米的里程,他们用了一个多小时。就这样,王富洲、屈银华和贡布历经千辛万苦成功登顶。贡布拿出背着的国旗,高高地升起,让五星红旗在珠峰之巅上迎风飘扬。

听完这个故事,我深受感动。三位中国登山队的队员在没有食物、没有氧气、折胶堕指的严酷条件下,登上了珠峰之巅!他们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呢?是什么让他们拥有如此强大的毅力呢?是祖国!对祖国的热爱犹如火焰,在他们心中温暖着、激励着他们,使他们奋勇前进。他们做的这一切都是为了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更高的蓝天!他们的爱国情怀、他们不屈的中国精神,创造了这个奇迹。

可以说,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就像这些登山英雄们一样。每一次升旗仪式,全体同学站在阳光下高唱国歌,目不转睛地注视着沐浴在阳光下的五星红旗缓缓升起时,我的心中就充满了对祖国的崇敬与热爱。这是一种无比神圣的崇敬,它感染了每一个人的内心,千言万语都无法表达我们此刻的感受,雄壮铿锵的国歌在我们心中永远回荡,高高飘扬的国旗成为了我心中永远的印象。

周恩来总理曾经说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现在祖国已经强大,但她仍需要我们这些少年让她变得更强大。为了承担这一光荣的责任,我们必须好好读书,长大后报效祖国。让五星红旗飘扬在更高的蓝天!

    热门标签

    14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