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工作

庄宇 224分享

  小升初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转折点,很多学生就是在这个时期出现学习差异的,如果做好小升初的衔接,那么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有利的影响。下面跟大家介绍小升初的重要性和误区,以及如何做好小升初的衔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升初衔接的重要性和误区

  1、小初衔接的重要性

  对于新升入初中的孩子们,因没有重视小升初的衔接从而产生不适应的例子比比皆是,主要的类型有:

  第一,对初中新环境的不适应,尤其是到一个新的学校、接触新的老师、同学,难免会出现排斥的现象;

  第二,对学习内容的不适应,升入初中后,学习科目明显增多,课程量也明显加大,许多孩子对这种突然的“量变”感到很不爽,甚至会出现厌学的心理;

  第三,对思维方式的转变不适应,一些小学的牛蛙们初中数学成绩突然下降,多数是因为过分依赖小学的思维方式,如果思维方式不转变,初一可能相差不大,越往后就会越来越吃力,家长们一定要重视。

  对付这些“不适应”,我们要做的就是对初中的学习状况有一个简单的了解,提前准备,做好衔接,一定要重视到小升初衔接学习是非常必要的,孙子兵法中提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放在小升初上,再合适不过。

  2、小初衔接的主要误区

  第一、不用小初衔接,进入初中走一步看一步。

  点评:只能说后知后觉,这样的人会在初一快结束时发现自己浪费掉了初中的三分之一。

  第二、杯赛、小升初考试结束了,终于松了一口气,小初衔接虽然很重要,但是先玩一个月再来吧;

  点评:小初衔接的黄金时间是6月和7月,旅游的黄金时间是8月,而且学习效果是连续的。

  第三、小初衔接就是报个班,把初中的知识预习一下就可以了;

  点评:小初衔接是从身体、心理、习惯、知识、信息多方面进行调整和准备,学习初一知识是其中重要一环,但不是全部。至少还应包括:学会听课、学会笔记、学会用铅笔、学好书法、学会游泳、学会给自己做计划、学会时间分配、学会与人相处……

  第四、万恶的奥数折磨我这么多年,进入初中看中考,终于可以不学奥数了;

  点评:初升高的途径有三种:学科竞赛、直升考试、中考。走中考路线的人占90%,另外10%就是初中的牛孩。是否继续学习竞赛取决于自己走哪条道路,不能一概而论,不假思索的放弃或者延续都是不对的。

  第五、小初衔接就是给孩子选一个最难的体系,那么在初中就可以继续保持优势了;

  点评:第四点已经可以看到,道路不同,适合的、选择的、并坚定走下去的,才是最好的。

  第六、小初衔接就是早点学习初中知识,主要是孩子的事情;

  点评:小初衔接的主体包括孩子和家长。家长需要尽快收集、整理、分析大量的初中资讯、政策、学习方法等。举个例子,家长不知道初中数学参考书的体系和适应阶段,孩子的初一数学一定学得很混乱,事倍功半。家长的衔接是提前于孩子的衔接的,孩子还有1个月的时间,而家长已经迫在眉睫了。

  如何做好小升初衔接

  1、做好心理衔接

  对于学生而言,从小学到初中这一时期,其个性心理品质正处于一个重要的转型时期,具有以下特点:

  1.自主性、独立性增强,但自控能力差

  小学生特别相信权威,听父母的话、听老师的话。到了初中独立自主性加强,有摆脱家长和老师的倾向。对于父母的劝说,老师的教育往往听不进去,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他们正处于从童年期的幼稚向青年期的成熟发展的过渡阶段,自控能力、承受能力、正确处理问题的能力还不够强,看问题还不够全面。这阶段他们特别需要多和老师、家长商量,使自己少走弯路,逐渐走向成熟,切不可一意孤行。

  2.热情高、求知欲强,但缺乏韧性

  初中生往往精力充沛,活泼好动。课堂上发言积极,不甘落后,表现出一种积极进取、好学向上的精神,但有的孩子学习上遇到困难,情绪就会产生波动甚至灰心丧气。要帮助他们适时调整好心态,培养坚强的意志和锲而不舍的精神。

  3.克服失落感,增强心理承受能力

  有的孩子在小学阶段是学生干部,但到了新学校后,以往的优越感荡然无存,地位从“众星捧月”一下跌到“无人知晓”。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感会让很多新生失去心理平衡。这个时候,就需要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狭隘心理,增强心理承受能力。同时要学会欣赏别人、欣赏自己,以赞扬的眼光看待他人和自己的优点长处,学会取长补短。

  3、学会自我管理

  中学与小学的要求也有很多差异:

  1.管理方法不同。在小学,教师把学生当作小孩子,许多事情都是手把手教,“抱”着、“扶”着“走”。在中学,教师偏重于让学生自己管理自己。面对这种变化,要培养自主、自理、自立能力,学会为集体承担义务和责任。

  2.学校环境不同。进入中学,班级大多数是陌生的新同学。因此,要克服“怯生”的心理,提高交往能力,尽快和新同学打成一片,熟悉新环境、新同学、新老师,积极融入新集体,做班级的主人。

  3.支配时间不同。小学生就近入学,初中划片入学,这样,中学生上学的路程比上小学可能远些,在校外接触社会的机会更多、面更广,这对学生的成长既有利又不利。因此,要支配好时间。在上学、放学路上不能贪玩,要按时到校,按时回家。

  4.作息制度不同。学科增多,课时增加,每节课的上课时间增加5分钟……这些都会引起学生的不适应,因此,一定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课间休息。另外,初中课外作业比小学难度增加,花费时间延长,要学会提高做作业速度,制定合理的作息表。

  5.行为规范要求不同。中学在行为规范训练上内容更广,规章制度较多。在七年级重点是抓好行为规范教育,进行基本的文明行为训练,如卫生习惯、学习习惯、劳动习惯等。

  6.班主任工作方式不同。小学的班主任对学生管得严,指导得细,采用教师评价的方式指导学生;中学教师则偏重于“培养”、“引导”、“发展”,比较注重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这就需要孩子增强自我约束能力,善于自己管理自己。

  3、把握学习规律

  中学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上与小学相比也有很大不同:

  1.科目增多,容量加大,要求学习有计划性

  学习科目从小学的“寥寥无几”到中学的“五花八门”。比如七年级要学语文、数学、外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微机、体、音、美、实践等12门课。课程门类增多、内容增加,难度大了,要求高了。如数学,除了学好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又增加了动手操作的内容。

  在课程安排上也不同,小学生要学习语文、数学、外语,排课比较集中,中学语文、数学、外语一般每天安排一节课,而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每周安排二节。微机每周一节,中间间隔时间长。七年级新生开始对这样的安排不适应,往往出现手忙脚乱的情况。

  这要求针对新的学习内容、学习特点,主动接受新知识,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合理科学地安排好时间。

  2.难度加大,进度加快,要求提高学习效率

  由于中学阶段更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对学生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结构的安排、知识难度的变化具有跳跃性。

  在教学方法上,中学老师和小学老师的讲课方法不一样。小学老师一个内容要讲好几遍,中学老师往往集中讲解难点、要点,并且讲过就不再重复。

  中学教学进度明显比小学快,所以,七年级新生要做好充分准备,尽快适应老师的讲课方法、授课特点。要坐得住,学得进,以达到最佳的听课效果。

  3.除了勤奋之外,必须有良好的学习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学习必须改变方式,不能只局限于老师讲授,要从单纯地接受性学习转变为接受和自主学习相结合,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不仅要学会,还要会学,采取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提高自学能力,充分发挥主观能力。

    热门标签

    7214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