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红楼梦诗词鉴赏阅读

思恩 1160分享

曹雪芹的《红楼梦》是一部诗化了的小说杰作。它那行云流水般的散文中处处沁透着诗情的芬芳。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常见的红楼梦诗词鉴赏阅读,供大家参考。

红楼梦诗词鉴赏1

寻玉乩书

寻玉乩书(第九十五回)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以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

【说明】

宝玉丢失了通灵玉,一家人到处寻找,还测字打卦,都不中用,就请妙玉扶乩。据说,这就是仙乩在沙盘上所写下的话。

【注释】

1.乩——扶乩,一种占卜问疑的传统迷信活动,完全是骗人的鬼把戏。

【评说】

在曹雪芹的原稿中,宝玉后来也有失玉的事,但情况与续书所写的根本不一样。首先,玉是被人从宝玉的枕头底下“误窃”去的(第八回脂评),并非自动失踪;其次,有怡红院穿堂门前“凤姐扫雪拾玉”(不知是否即通灵玉)的事(二十三回脂评),而现在没有;最后,也不是癞和尚送玉救活宝玉,而是“甄宝玉送玉”(第十七、八回脂评)。虽然佚稿详情莫知,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事情的先后经过在曹雪芹的笔下是按照现实生活中所可能有的形式来描写的。而续书则是改头换面地搬用了第二十五回“魇魔法叔嫂逢五鬼,通灵玉蒙蔽遇双真”的情节。续书者之所以这样写,是为了可以简化人物性格的矛盾冲突,依靠情节的离奇来获得戏剧性的效果。比如他可以在同一天、同一时辰中让宝钗“出闺成大礼”、黛玉“魂归离恨天”,因为这样安排的主要困难已经排除——“行为偏僻性乖张”的宝玉被彻底解除了思想武装,他已经随着通灵玉的丢失变成了一个大傻瓜。为此,就要把失玉这件事以及玉的去处说得越神秘越好,于是就硬派出身于官宦之家的妙玉来扮演巫婆的角色,让她画符念咒,见神弄鬼,以便得到乩书中这几句一览无余的话,为将来癞和尚送玉以至最后僧道挟持宝玉出家先造舆论。

红楼梦诗词鉴赏2

叹黛玉之死(第九十八回)

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

【说明】

这是续作者写到黛玉断气时的话。

【评说】

对句是旧小说中的俗套,它与尤三姐自刎时曹雪芹以“揉碎桃花”两句叹词为比喻代替对三姐死亡形象的具体描写是完全不同的。续书者写黛玉的死,有点象老太婆说见闻——不嫌其琐碎。诸如“回光返照”,“攥着不肯松手”,“出气大,入气小”,“手已经凉了,连目光也都散了”,“叫人端水来给黛玉擦洗”,“浑身冷汗”,“身子便渐渐的冷了”,“叫人乱着拢头穿衣”,“两眼一翻”……也不怕损害人物形象的艺术美感。如果曹雪芹写尤三姐之死,也写她如何躺在血泊中挣扎、痉挛、喘气、咽气,这能收到什么效果呢?秦可卿、金钏儿、晴雯之死,作者都不正面落笔,“是不为也,非不能也。”为写死而写死,曹雪芹是不屑于这样做的。至于续作者最后让黛玉直叫“宝玉!宝玉!你好……”而怀恨死去,这不但不符她生前向警幻说过要偿还“甘露之惠”的诺言(现在的结局,竟成了“以怨报德”),而且也最终否定了黛玉是宝玉的真正的知己。

红楼梦诗词鉴赏3

散花寺签(第一百一回)

王熙凤衣锦还乡

去国离乡二十年,于今衣锦返家园。

蜂采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行人至。音信迟。讼宜和。婚再议。

【说明】

王熙凤夜里在大观园见了鬼——一只两眼似灯,拖着扫帚尾巴的大狗。她心中疑惧,便到散花寺磕头祝告摇签筒,摇出来的一支签是“第三十三签,上上大吉”,还写着上面这些话。

【注释】

1.王熙凤衣锦返乡——签上所题这句话,来自五十四回中女先儿所讲的《凤求鸾》故事,故事中的公子恰巧与凤姐同名。不过五十四回中两次说是残唐五代故事,这里则说成是汉朝的。衣锦还乡,本是功成名就、穿着锦袍回家乡,这里暗示殓衣裹体,尸返金陵。

2.去国离乡——离开故乡。国,都邑。书中说王熙凤自幼离开娘家南京,到她死时估计已有二十年时间。

3.“蜂采”二句——唐代罗隐《蜂》诗:“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与《好了歌注》中“到头来,都是为他人作嫁衣裳”同一个意思。

4.“行人至”四句——前两句暗示凤姐知道赵姨娘死后被阴司拷打,促使自己“忏宿冤”时已经太迟了。“讼宜和”是所谓“劝善惩恶”的话,因为凤姐曾包揽狱讼,害死人命。“婚再议”,指凤姐死后贾琏把平儿扶了正,或指其女儿巧姐婚事的变化。

【评说】

在曹雪芹佚稿中,王熙凤的命运与续书所写不同,前已提及。此外,十五回中凤姐曾自称“从来不信什么阴司地狱报应的;凭是什么事,我说要行就行。”在续书中也翻案了:续作者先是让她见鬼,然后由疑畏而迷信,由迷信而忏悔。借此宣扬天理昭彰,果报不爽,进行惩恶劝善的说教。看来,这也与佚稿中写的“王熙凤知命强英雄”不一样。

签中四句诗错成“先”、“元”、“盐”三部韵,这对于骗人的迷信宣传品来说还算不了一回事,但内容至少应该写得像一个签。可是不然,其中只有“衣锦还乡”一句表面上还是好话,诗的后两句以及末了十二个字,即使就字面看也不是什么吉祥语,这怎么能写在“上上大吉”的签子上呢?这种地方,太不合情理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4

骰子酒令四首(第一百八回)

【说明】

这是贾母为婚后的宝钗举办的生日酒席上所行的令。行令的还是鸳鸯,但这次把三张牙牌改为四个骰子,轮着说:先说骰子名儿,再说曲牌名儿,末了说一句《千家诗》。

其一(四“幺”)

商山四皓。(鸳鸯)

临老入花丛。(薛姨妈)

将谓偷闲学少年。(贾母)

【注释】

1.商山四皓——秦末,东园公、角(音路)里先生、绮里季、夏黄公避世隐居商山(在陕西商县东南),四人年纪都在八十以上,须眉皓白,世称商山四皓。汉时,吕后曾据张良建议迎四皓以佐助太子。骰子中“幺”是白色的,故有此名。下两句曲名、诗句,皆顺着此句意思发挥。

2.“将谓”句——宋儒程颢《春日偶成》诗:“时人不识予心乐,将谓偷闲学少年。”以上三句相连,取意于唐代刘禹锡《刑部白侍郎谢病长告改宾客分司以诗赠别》诗:“九霄路上辞朝客,四皓丛中作少年。”

其二(四“二”)

刘阮入天台。(鸳鸯)

二士入桃源。(李纹)

寻得桃源好避秦。(李纨)

【注释】

1.刘阮入天台——刘晨、阮肇入天台山遇仙故事。参见《赞会芳园》“天台之路”注。

2.二士入桃源

——即刘、阮入天台事,以桃源泛指仙境。

3.“寻得”句——参见《花名签》袭人所得“桃花”签注。“桃源”程高本误作“桃花”,据王雪香评本改。

其三(二“二”二“三” )

江燕引雏。(鸳鸯)

公领孙。(贾母)

闲看儿童捉柳花。(李纨)

【注释】

1.“闲看”句——南宋杨万里《初夏》诗:“日常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其四(二“二”二“五”)

浪扫浮萍。(鸳鸯)

秋鱼入菱窠。(贾母)

白萍吟尽楚江秋。(湘云)

【注释】

1.“白萍”句——宋儒程颢《题淮南子》诗:“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萍吹尽楚江秋。”所引异一字,或草体形讹。

【评说】

这是对“全鸳鸯三宣牙牌令”的效颦。应该描写贾府败落的时候,偏又行酒令、掷起骰子来,情节松散游离。所引曲牌、诗句略无深意,只是卖弄赌博知识罢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5

重游幻境所见联额三副

(第一百十六回)

【说明】

宝玉失玉病危,和尚送玉将他救活。但他让宝玉魂魄出窍,重游一次幻境,使他领悟“世上的情缘,都是那些魔障”。这三副联额就是宝玉梦游幻境时所见,它的内容是针对第五回中“太虚幻境对联”、“孽海情天对联”、“薄命司对联”而拟的。

真如福地

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

福善祸淫

过去未来,莫谓智贤能打破;

前因后果,须知亲近不相逢。

引觉情痴

喜笑悲哀都是假,贪求思慕总因痴。

【注释】

1.真如福地——真如,佛家语,即所谓永恒真理。真,真实;如,如常不变。福地,仙境,所谓幸福之地。“真如福地”恰好是“太虚幻境”的反义。

2.“无原”句——为了与上一句对仗而硬凑的,意谓“无”本来是存在的,但它与“有”不同。

3.福善祸淫——施福于善者,降祸于淫者。

4.引觉情痴——引导痴心者觉悟的意思。

【评说】

这一回书把小说缘起和第五回中的情节都拉了进来。宝玉一会儿翻“册子”,一会儿看“绛珠草”,其中也有神仙姐姐,也有鬼怪,也在半途中喊救命等等,读之今人生厌。但是,太虚幻境的三副联额却都被改掉了。原来“真”与“假”、“有”与“无”的关系是对立的统一,现在却把“真”与“假”、“有”与“无”截然分开,以形而上学代替了辩证法,用“真胜假”、“有非无”之类的话把曹雪芹的深刻思想糟塌得不成样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6

酒令(第一百十七回)

飞羽觞而醉月。(贾蔷)

冷露无声湿桂花。(贾环)

天香云外飘。(贾环)

【说明】

这是邢大舅王仁与贾环、贾蔷等在贾府外房喝酒行的令,由行令者规定说“月”字、“桂”字、“香”字。

【注释】

1.“飞羽觞”句——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

2.“冷露”句——唐代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诗:“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3.“天香”句——唐代宋之问《灵隐寺》诗:“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评说】

续书者对那些典卖家当、宿娼滥赌、聚党狂饮的败家子生活不熟悉,所以无从想象描摹他们酒席间的情景。虽然前八十回中有冯紫英、云儿的俚曲小调可以模仿,但对“闭门只读圣贤书”的人来说,模仿又谈何容易!倒不如找几句现成的诗文省力气。所以,书中“懂得什么字”的环、蔷辈,一边跟“傻大舅”王仁之流喝着酒,一边“假斯文”地引起唐诗、古文来了。

红楼梦诗词鉴赏7

吟句(第一百十八回)

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

【说明】

宝钗抬出尧、舜、禹、汤、周、孔等大人物来教训宝玉,见宝玉“理屈词穷”,便劝他收心用功,说:“但能博得一第,便是从此而止,也不枉天恩祖德了!”宝玉表示赞同说:“倒是你这个‘从此而止’,‘不枉天恩祖德’,却还不离其宗!”袭人在一边帮腔,要他尽“孝道” ,他也默许了。接着,宝玉就把《庄子》和佛书叫丫头统统搬走,口中吟了这两句话后,便专心致志地攻读起八股文、应制诗来了。

【注释】

1.内典——佛教的经典,认为佛性不靠念经得到,全凭内心顿悟。是禅宗的主张。参见《忍弘弟子所作二偈》评注。

2.金丹——道教徒所冶炼的黄金、丹砂,以为服之可以长生。这里句意同上。

【评说】

我们曾在前面说过禅宗思想既有被封建时代不满现实社会制度的人们利用来作为批判武器的可能,又同时指出它的极端唯心的宗教哲学思想在本质上是反动的。在这里,禅宗思想就不是用来否定客观现实,而是用来为主观的妥协行为作辩护。宝玉既被宝钗所“招安”,丢开了佛经,拿起了时文,准备走仕途经济的道路(二十一回脂评指出,佚稿中写宝玉后来比以前更“偏僻”,已根本不听宝钗的“讽谏”),那么,剩下的只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了。他自我安慰说:悟道成佛并不关读什么书、走什么路,中了状元之后照样可以做和尚;看破红尘的人也不妨先尽“孝道”,以报“天恩祖德”。“内典语中无佛性,金丹法外有仙舟”嘛!续书者自己既热中于功名利禄,又想使自己的文字能冒充曹雪芹的原作,所以只好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折中方案,并搬出这套滑头主义的处世哲学来。

红楼梦诗词鉴赏8

离家赴考赞(第一百十九回)

走来名利无双地,打出樊笼第一关。

【说明】

这是宝玉出门赴考时的赞语。

【注释】

1.名利无双地——指科举考场。无双,无比。

2.樊笼——关鸟兽的笼子。多喻名利羁缚。因为续书要宝玉把“博得一第”作为他出家的先决条件,所以把赴考说成是冲破了“第一关”。

【评说】

追求名利即为了拋弃名利,打出樊笼就得先爬进樊笼。这完全是自欺欺人之谈!其实,冲破樊笼是假,攫取名利是真。

红楼梦诗词鉴赏9

离尘歌(第一百二十回)

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我所游兮,鸿蒙太空。

谁与我逝兮,吾谁与从?

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

【说明】

葬母于金陵的贾政先得到宝玉中举又失踪的消息,接着又知道自己已被“恩赦”复职,便赶路回京。雪夜泊舟毘(同“毗”)陵驿(今江苏常州巿),见一人光头赤脚,披大红猩猩毡斗篷,向他倒身下拜,细看知是宝玉,刚要对话,忽来一僧一道,挟住宝玉飘然而去,还听到三人中不知哪一个在唱这首歌。

【注释】

1.鸿蒙——参见《红楼梦曲·引子》注。

2.“谁与”二句——谁与我一道去呀,我跟着谁呢?

3.大荒——即小说开头说的大荒山。

【评说】

鲁迅认为续作中宝玉出家“未必与作者本意大相悬殊,惟披了大红猩猩毡斗篷来拜他的父亲,却令人觉得诧异。”(《〈绛洞花主〉小引》)又说“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疑了。”(《论睁了眼看》)肯定了续作对宝玉出家结局的安排,同时指出了在描写上的根本性的缺点。

一僧一道挟持宝玉俱去的描写也同样不符作者的本意。宝玉的出家是他“偏僻”行为的突出表现,即脂评所谓“有情极之毒,亦世人莫忍为者”,是他自身判逆性格与他所感到愤懑绝望的现实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态度应该是决绝的。试看甄士隐的弃世,他只说了一声“走吧!”就“将道人肩上的搭裢抢过来背上”,随之而去了。注意!是他主动抢道人的搭裢并催人家走,而不是像续书中宝玉那样被僧道“夹住”,喝令他“俗缘已毕,还不快走”的。见过后半部原稿的脂砚斋就说:“‘走吧’二字真‘悬崖撒手’,若个能行?”意思是甄的决绝态度真像后来宝玉的出家,别人是做不到的。曹雪芹写柳湘莲的出家也如抽鸳鸯剑、断烦恼丝,一挥而尽,从无返顾。但宝玉、士隐、湘莲所坚决抛弃的东西,续书作者自己却十分热中,因而,当他违心地写这样的结局时,惋惜、留恋和迫不得已的情绪也就不可能不表现出来。这里,我们正好借薛宝琴的两句诗来评续书者:“牵连大抵难休绝,莫怨他人嘲笑频。”

《离尘歌》本应是寄托宝玉愤世思想的极好机会,然而整首歌中有的只是与续书中所有的诗歌同样空洞的字句,翻来覆去,说的无非是宝玉回大荒山青埂峰去了,甚至连歌是谁唱的也故意叫人弄不清楚,彷佛宝玉和僧、道已“三位一体”,成了真正的仙界人物。

红楼梦诗词鉴赏10

咏桃花庙句(第一百二十回)

千古艰难惟一死,伤心岂独息夫人!

【说明】

宝玉出家后,袭人嫁了蒋玉菡。续作者借邓汉仪这两句诗来讥评她。

邓汉仪,字孝威,清康熙时泰州人。这两句诗出于他的《息夫人庙》诗。桃花庙,即息夫人庙。

【注释】

1.息夫人——息妫 (gui规),春秋时息国诸侯的夫人,楚灭息,被楚文王掳为妾,生下两个儿子,但总不与楚王讲话。问她什么缘故,她说:“一个女子嫁了两个丈夫,只差一死,还有什么可说的呢?”息夫人事始载于《左传》,汉代刘向《列女传》中则把她写成一个“守节而死”的烈女。历来诗人多有题咏。因后人又称她为桃花夫人,所以息夫人庙又称桃花庙。

【评说】

袭人原应在宝玉贫困之前就出嫁的,续作把她改为在宝玉出家之后才嫁给蒋玉菡,又用这两句诗对她未能死节表示遗憾,说什么“义夫节妇,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此袭人所以在‘又副册’也。”其实,袭人的可讥议全在于她是一个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家仆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十足奴才,而不在于她没有为宝玉终身守活寡,或者像续书作者所希望的那样去上吊投井,以一死来换取“烈妇”的名节。续书者从封建“贞烈观”出发的讥贬是根本不足取的,说这便是袭人入“又副册”的原因也完全是对曹雪芹本意的曲解。晴雯也在“又副册”,而王熙凤却在“正册”,难道这也是从她们品行道德上的高下来划分的吗?


常见的红楼梦诗词鉴赏阅读相关文章:

经典的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古诗词鉴赏大全赏析

红楼梦传统文化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课外知识

红楼梦里的经典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鉴赏在线分享

名著赏析-红楼梦诗词鉴赏

红楼梦诗词注释及鉴赏

小学生诗词名句赏析阅读

《红楼梦》中经典的人物诗词大全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289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