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例文

学俊1252分享

设计的学生活动不能过细过多,如果有小组活动,一堂课只能有一两个,不能太多;课堂中的思考提问是教学过程设计中最常见的学生活动内容,今天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有关于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例文,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例文1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分数乘加、乘减混合运算.

教学重点

1.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顺序

2.会用乘法的运算定律在分数乘法中进行简算

教学难点

分数乘法的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一)说说你是怎样算的?

(二)看看下面每组算式,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

○ ○ ○

(三)那么分数混合运算如何计算呢?能否应用运算定律简算呢?这节课我们来一起研究.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探索、悟理

(一)出示例题

(二)读题之后请同学试做(板演在黑板上)

教师:这道题应该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强调运算顺序)

(三)做一做

教师提问:你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的?

(四)小结

教师提问:谁能说一说分数乘加、乘减这样的混合运算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分数混合运算顺序:

在一个分数混合算式中,既有一级运算,又有二级运算,先做第二级运算,后做一级运算;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做括号里边的,再做括号外边的.

(五)仔细观察下面两题,计算中有没有好方法使它们算得又快又准.

小组汇报结果.

= × ×

教师提问:说一说为什么这样算,依据什么?(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教师说明:由这两题可以看出,乘法运算定律同样可以应用在分数中.

(七)做一做

三、归纳、质疑

(一)这节课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自己小结)

混合运算、分数乘法中的简算.

(二)你在学习中遇到了什么没有得到解决的问题吗?

四、训练、深化

(一)巩固混合运算

1.判断

(×)    (×)

(√)    (√)

2.计算

(二)巩固简算

1.填空

2.简算

(三)提高练习

五、课后作业

(一)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六、板书设计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例文2

教学目的

1.使学生理解圆周率的意义,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正确的进行简单的计算.

2.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及动手操作能力.

3.领会事物之间是联系和发展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以及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辨证思维方法.

4.结合圆周率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点

1.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2.推导并总结出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并能够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深入理解圆周率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准备

(一)最近我们又认识了一个新的平面图形——圆,你对圆又有了哪些认识?

(二)创设情境:龟兔赛跑

第一次龟兔赛跑,小白兔输了不服气,于是进行了第二次比赛,这回小白兔画了两条比赛路线,小白兔跑圆形路线,乌龟跑正方形路线,结果小白兔赢了,观众纷纷表示比赛不公平,你们知道为什么吗?

二、新授教学

(一)定义

1.小乌龟跑的路程就是正方形的什么?小白兔呢?

2.什么是圆的周长?请你摸一摸你手中圆的周长.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圆的周长.

(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

1.学生讨论

(1)正方形的周长和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

(2)你认为圆的周长和谁有关系?

2.猜测

看图后讨论:圆的周长大约是直径的几倍?为什么?

小结:通过观察大家都已经注意到了圆的周长肯定是直径的2—3倍,那到底是多少倍呢?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3.实践操作

(1)目的:用不完全归纳法得出圆的周长约是直径的几倍.

(2)建议:为了更好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请你们在动手测量之前考虑好怎样分工更合理.

(3)填写表格

单位:厘米

(4)汇报小结

看了几组不同的结果,虽然倍数不同,但周长大多数是直径的三倍多一些.比三倍多多少呢?

(三)认识圆周率、介绍祖冲之

1.我们把圆的周长与直径的比值叫做圆周率,用希腊字母π表示.

2.介绍祖冲之

(四)总结圆的周长公式

1.怎样求周的长?如果我用字母c代表圆的周长,d表示圆的直径,那圆的周长公式用字母怎样表示?

教师板书:C=πd

2.圆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

教师板书:C=2πr

3.圆的周长分别是直径与半径的几倍?

(五)课堂反馈

你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小乌龟和小白兔谁跑的远了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一)判断.

1.π=3.14 ( )

2.计算圆的周长必须知道圆的直径. ( )

3.只要知道圆的半径或直径,就可以求圆的周长. ( )

(二)选择.

1.较大的圆的圆周率(   )较小的圆的圆周率.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2.半圆的周长( )圆周长.

a 大于    b 小于   c 等于

(三)实践操作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画一个周长是12.56厘米的圆,先讨论如何画,再操作.

四、课堂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课后作业

(一)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d=2米 2.d=1.5厘米 3.d=4分米

(二)求下面各圆的周长.

1.r=6分米 2.r=1.5厘米 3.r=3米

六、板书设计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例文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含义.

2.会画出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3.使学生在操作中加深对图形的认识,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认识轴对称图形,并能正确画对称图.

教学难点

认识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口算

二、新授教学

(一)出示图片:树叶、蜻蜓、天平

(二)分组讨论

1.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2.找出一些生活中实例图形.

(三)学生汇报

图形左右部分一样

(四)出示图片:实验

先把一张纸对折,在折好的一侧画出图形,剪下来,再把纸打开,看一看能得到一

个什么样的图形?

(五)小结:这个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六)练习

1.下面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找出它们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一)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二)

3.下面的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三)

(七)分组实验.

1.出示图片:几何图形

2.哪些图形是轴对称图形?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3.小结:正方形、长方形、等腰三角形、等腰梯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有的轴对称图形有不止一条对称轴.

三、课堂练习

1.下面的数字,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几条对称轴?(出示图片:练习五)

2.画出下面每组图形的对称轴.各能画几条?(出示图片:练习六)

3.把一张纸对折后,剪下一个图形,把剪下的图形展开,所得的图形是不是轴对称图形?(出示图片:练习四)

四、课后作业

运用学过的知识,用纸剪去一个对称图形,可以怎样剪?

五、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两侧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这个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教案点评:

该教学设计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让学生动手画、折、剪、量、比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启发调动了学生全部心理活动的积极性,使情感、意志、兴趣、注意、动机都趋于积极化,使学习知识和提高能力同步得到发展。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例文4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初步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能够正确判断成正比例的量;

2、 培养学生仔细审题,认真思考,探索规律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理解正比例的意义和性质。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引入:

我们已学了一些常见的数量关系,谁能来说一说:

1、 路程、速度、时间;

2、 单价、数量、总量;

3、 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

……

二、先观察、后概括:

1、例1:一列火车行驶的时间和路如下表:

观察上表,回答下列问题:

⑴、 表中有哪两个量是相关联的?

⑵、 路程是怎样随着行车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

⑶、 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分别是多少?比值是多少?

从上表可以看出:时间和路程是两种相关联的量,路程是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的,相对应的路程和时间的比的比值是相等的(或一定的),这个比也就是速度。

写成关系式是: = 速度(一定)

2、新改例2:一种铅笔,支数与总价如下表:

由上表可以发现什么特征?

(哪几个量是相关联的?这两个相关联的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写成关系式是:= 单价(一定)

比较例1、例2,它们有什么共同点?

概括:

⑴、 两种相关联的量,如果其中一种量扩大(或缩小)几倍,另一种量也随着扩大(或缩小)几倍,这两种叫做成正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做正比例关系。

⑵、 两种量成正比例关系,那么这两种量中相对应的两个数的比值(也就是商)一定。如果用字母X、Y表示两种相关联的量,用K表示比值(一定),则数量关系可以概括下面的式子:

= K(一定)

(结合例1、例2说一说)

3、练一练 P75

三、巩固练习:

1、 P76 看后判断,并连起来说 一说。

2、 P76 – 2 先观察,再分析。

3、 P76 – 3

四、小结:

要判断两个量是否成正比例,依据什么来判断?

1、 两个相联的量?

2、 一个量随着另一个量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它们的比值一定。

五、作业:

P76 3 4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例文5

学习目标:

1.运用所学的圆、比例等知识解决问题。

2.了解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速度与其内在结构的关系,知道变速自行车能变化出多少种速度。

3.通过解决生活中常见的有关自行车的问题,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经历解决问题的基本过程,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学习重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难点:运用所学的比例或与其相关的知识解决自行车中的数学问题。

学习准备:课件等。

学习过程:

环节预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情境导入 “你知道哪些自行车的种类?”

出示各种自行车的图片 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 先给出学生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便于学生理解。

二、新知讲授 (一)揭示课题

1.说一说你了解到的有关这两种自行车(普通自行车和变速自行车)的知识。

2.自行车里会有数学问题吗?想一想。

(二)研究普通自行车的速度与内在结构的关系

1.提出问题:两种自行车,各蹬一圈。能走多远?引出学生对自行车里的数学的研究。

2.分析问题

(1)学生讨论如何解决问题。

方案一:直接测量,但是误差较大。

方案二:根据车轮的周长乘以后车轮转的圈数,来计算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

(2)讨论: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转几圈?

前齿轮转的圈数×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转的圈数×后齿轮的齿数

3.建立数学模型,收集数据并求解。

(1)蹬一圈车子走的距离=车轮的周长×(前齿轮的齿数:后齿轮的齿数)

(2)分组收集所需要的数据,带入上述模式,求出答案。

4.汇报结果。各小组展示并解释本组的研究过程和结果,在比较结果。

(三)研究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提出问题:变速自行车能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1)了解变速自行车的结构。(有2个前齿轮,6个后齿轮。)

(2)根据这个结构,可以组合出多少种速度?

2.分析问题,求解,汇报。

3.蹬同样的圈数,哪种组合使自行车走得最远?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合作、解决问题等一系列学习过程,逐步培养自己的合作探索精神,更加善于在生活中进行学习。

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会逐渐融入到知识形成的整个过程当中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

三、巩固应用 1、已知:前齿轮齿数为:26,后齿轮齿数为:16,车轮直径为:66cm。问:①你能算出蹬一圈,它能走多远?②小红家距离学校大约500米,从家到学校至少要蹬多少圈?

共两题 学生进行思考、解答。 通过习题的演练,让学生将知识点进一步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当中。

四、课堂小结

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拓展学生的思维和创造能力。


七年级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例文相关文章:

最新五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范文

四年级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2021例文

2021三年级上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的教案例文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科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文案

三年级下册数学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范文

三年级数学教案中渗透法制教育最新文案

法制教育进入八年级数学上册教案最新范文

最新三年级数学法制渗透教育教案文案

三年级下数学渗透法制教案2021例文

三年级数学下册渗透法制教育教案最新文案

    145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