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采莲令·月华收》柳永译文及鉴赏

美玲 1172分享

  柳永的这首《采莲令·月华收》,用笔灵动,铺排细密,意曲而情深,把离别之情与羁旅之愁表现得细致入微,这也是这首词得以传唱千古的原因吧!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这首词的讲解及点评,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采莲令·月华收①》

  作者:柳永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西征客、此时情苦。翠娥执手,送临歧②、轧轧开朱户③。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

  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④。贪行色、岂知离绪。万般方寸⑤,但饮恨、脉脉同谁语?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

  《采莲令·月华收》注释

  ①采莲令:词牌名。唐宋词中,此调仅此一词。

  ②临歧:歧路分别。

  ③轧轧:象声词,开门声。

  ④恁:如此。

  ⑤方寸:指心。

  《采莲令·月华收》赏析

  “月华收,云淡霜天曙”,月亮走了,夜晚已经过去了,一夜缠绵,离别就要到了。“收”字收去的不只是月光,更是即将离别的恋人相互厮守的时间。一对恋人,很可能是一夜未眠,分离在即,怎么能够睡得安稳?他们眼看着月光一点点消失,随着月光的消失,分手的时刻越来越近,真恨不得让把月光留住,让时间停止。而此时“云淡霜天曙”,“霜天”点明季节是秋天,似乎太多的离别都发生在秋季,那万木萧瑟的季节,让离愁染上了更深的痛苦。云淡天高,曙光已现,没有任何理由可以不分离,相恋的人纵使多么不舍,也只能把一切缠绵埋在心底,面对分离的现实。

  “西征客、此时情苦”,直写自己内心情感:自己要奔赴遥远的西方,一个“客”字,把这离别写得如此伤感!原来自己一直只是一个客人,总要踏上征程,这里只是生命中的一个驿站,自己不可能永远留在这里,作为一个客人,时间到了,自己也就该离去了,这离别似乎带着一种宿命的悲哀。或许正因为认识到了离别的宿命,自己才感到一种绝望,因为绝望,才会越发感到“此时情苦”。在作者漂泊的生命中,有过太多离别,每一次都让作者痛彻心扉,正是因为那太多离别,才让他觉得自己只是人生中的一个过客,匆匆穿行于每一个人生驿站,历经一次次离别之痛。经过的离别次数多了,离别时刻那种心神俱伤更甚,“此时情苦”既是对无数次分离的体验,也是对这次分离的深刻感受。

  “翠娥执手送临歧,轧轧开朱户”,“翠娥”,作者的恋人,想来一定是千娇百媚,仪态万端。“执手送临歧”,恋人牵着作者的手不肯分开,一定要把他送到岔路口。她慢慢打开朱红色大门,大门吱吱呀呀叫着,仿佛在替人叹息。“翠娥”心中的悲伤作者怎会不知,作者的“情苦”“翠娥”怎能不解!心痛两相知,却空有深深的怜惜,无法回避的理由让他们无法相守,人生啊,总是无奈多于如愿!

  “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断肠争忍回顾”,这里实写“翠娥”的美貌:“千娇面,盈盈伫立”,绝美的容颜,曼妙的身姿,静静伫立在路口,在这分离的最后一刻,竟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心中的悲伤太深,语言已不能承载,只是“无言有泪”。这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柳永在《雨霖铃·寒蝉凄切》中,曾这样描写过分手画面:“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看来痛到深处是无言!“翠娥”的“无言有泪”,落在作者眼里,不是“断肠”还会是什么?心太痛,实在不能面对这流泪眼,只能强忍悲伤,头也不回地向前走:“断肠争忍回顾”。其实作者的不回首,也是为了不把自己的悲伤留给恋人,不让她再痛上加痛。

  词的上片写分手场面,极写离别之痛;而下片侧重表现羁旅之愁,是分离后作者一个人在旅途中对恋情的怀念。

  与李白的“千里江陵一日还”中对飞速船行的喜悦相反,作者不想与恋人分离,他对船的快速离去心中是多么不愿意!因为他踏上船时,心还留在恋人身边,还想多在这里滞留一会,可“一叶兰舟,便恁急桨凌波去”,船怎么会这么匆忙,就这样急急地摇了桨,冲开水波远去了,不让自己再多看一眼这洒满爱情的地方,这船是多么无情!

  其实这怎么能怪船无情呢?“贪行色,岂知离绪”,船要急着赶路,前面还有长长的征程等待着它,它怎么会知道作者心中那离别的愁绪呢?在这天高云淡时早早上路,才能更快到达目的地,当然要“贪行色”了,而作者的离绪却因为船的“急桨凌波”而越发重了。

  恋人被远远的抛开,心中的愁苦此时能同谁人说起?“万般方寸,但饮恨、脉脉同谁语”,心事百结,只能深深积在心底,能听自己倾诉衷情的人不在身边,只能抱恨含悲!这一句把离别后的愁苦写得淋漓尽致,与恋人分开本来就心痛如裂,而这痛苦又无处可说,没有人安慰,自己反复咀嚼的结果是疼痛更深,将永远伴随自己漂泊的人生。

  万般痛苦中,作者还想看一眼恋人所在的城郭,或许那熟悉的山山水水的影子还能给自己一点安慰,可是“更回首、重城不见,寒江天外,隐隐两三烟树”。谁能想到,这不算高的期望也落空了,重叠的城郭回头看时已没有一点踪影,更不用说自己的恋人了,只有带着寒气的浩茫江天与三两株烟树落入眼中。这结篇的景语是写实,是作者回首时见到的苍凉景致,而这景致深刻地表现了作者此时的心境——悲愁至极而又找不到凭依,这心中的愁苦如何释放?

  柳永的这首《采莲令·月华收》,用笔灵动,铺排细密,意曲而情深,把离别之情与羁旅之愁表现得细致入微,这也是这首词得以传唱千古的原因吧!

  《采莲令·月华收》赏析

  此词描写一对恋人的离别之情。由于作者是一位善于铺叙的高手,所以把女主人公的千娇百媚,自己的满腹离愁都写得十分细致。上阕着意刻画的是主人公的情态,“千娇面,盈盈伫立,无言有泪”,这十一个字,把一个美丽多情的女子的形象描写得十分可人怜惜。为了烘托离别的凄苦,作者在描写这位纯情女子之先,特地把呀呀的开门声写出来,起到增加气氛的作用。开门有“轧轧”之声,而女子的送行却“无言有泪”,有声与无声前后照应,构成了一种更加令人断肠的凄惨画面。下阙写自己的落寞情绪,与心爱的女子分别,这是多么令人难以接受的现实,如果一切静止该多好啊,那样自己和心爱的人就不会分离了,爱就能永恒。可惜那不解人意的扁舟匆匆前行,不长时间,心上人所居的城市就不能再见了。

  全词写到这里,作者已经把离别之苦倾诉殆尽了,为了更强调凄苦悲切的气氛,作者用写景作为结束语:清寒的江流那边,只剩下烟云笼罩的两三棵树!这种以景言情的写法在古词曲中并不少见,但此词把景致的描写放在全词的末尾,这就好比古歌曲中的“乱”,把前此所铺排的种种情绪推向了最高潮。

  斜月西沉,霜天破晓,执手相送,情何以堪!这首送别词,既表现了送行者的无限依恋,也抒写了行人的感怀。把送别和别后相思的情景,层层铺开。深刻细致地写出了人物的感受。最后以景结情,倍觉有情。全词铺叙展衍,层次分明而又曲折婉转。不仅情景“妙合”,而且写景、抒情、叙事自然融合,完美一致。体现了柳词的特色。

  《采莲令·月华收》作者介绍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北宋著名词人,婉约派最具代表性的人物。汉族,崇安(今福建武夷山)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他自称“奉旨填词柳三变”,以毕生精力作词,并以“白衣卿相”自诩。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创作慢词独多。铺叙刻画,情景交融,语言通俗,音律谐婉,在当时流传极其广泛,人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对宋词的发展有重大影响。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1008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