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次韵僧潜见赠》欣赏

广顺 1172分享

  苏轼主张文章应像客观世界一样,文理自然,姿态横生。他提倡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生动性,反对千篇一律的统一文风,认为那样会造成文坛“弥望皆黄茅白苇”般的荒芜。欣赏下这首。

  次韵僧潜见赠

  宋代:苏轼

  道人胸中水镜清,万象起灭无逃形。

  独依古寺种秋菊,要伴骚人餐落英。

  人间底处有南北,纷纷鸿雁何曾冥。

  闭门坐穴一禅榻,头上岁月空峥嵘。

  今年偶出为求法,欲与慧剑加砻硎。

  云衲新磨山水出,霜髭不翦儿童惊。

  公侯欲识不可得,故知倚市无倾城。

  秋风吹梦过淮水,想见橘柚垂空庭。

  故人各在天一角,相望落落如晨星。

  彭城老守何足顾,枣林桑野相邀迎。

  千山不惮荒店远,两脚欲趁飞猱轻。

  多生绮语磨不尽,尚有宛转诗人情。

  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

  空阶夜雨自清绝,谁使掩抑啼孤茕。

  我欲仙山掇瑶草,倾筐坐叹何时盈。

  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

  乞取摩尼照浊水,共看落月金盆倾。

  苏轼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艺术成就

  苏轼擅长写行书、楷书,与 黄庭坚、 米芾、 蔡襄并称为“宋四家”。他曾经遍学晋、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长,再将 王僧虔、 徐浩、 李邕、 颜真卿、 杨凝式等名家的创作风格融会贯通后自成一家。他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自出新意,不践古人”。黄庭坚称他:“早年用笔精到,不及老大渐近自然。”这说明苏轼一生屡经坎坷,致使他的书法风格跌宕。存世作品有《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和《祭黄几道文》等帖。

  轶事典故——道化童蒙

  苏轼、 苏辙兄弟少年时在家乡今四川省眉县天庆观读书,他们的启蒙老师是道士张易简。当时张易简道长收的学生有几百人,苏轼是倍受张道长青睐的学生之一,另一个是后来载入《 仙鉴》的知名道士陈太初。据东坡《志林》记载,在苏轼被贬黄州时,他的老同学陈太初在汉中羽化仙去。

  由于苏轼自小受道教的启蒙教育,他的一生对道教情有独钟,常穿道袍,游访道士。如《放鹤亭记》对道人张天骥大加赞赏,而《后赤壁赋》又以道人入梦结尾。在他被贬时,仍给许多道观、道堂撰文,于是有了《众妙堂记》、《观妙堂记》、《庄子祠堂记》等等美文。在《众妙堂记》文中他讲述了梦中见到自己的小学老师张易简道长并深受教诲之事,可见道教对其影响之深。

  苏轼之弟苏辙在《 龙川略志》开篇即言梦见小学时读书天庆观之事,梦中的苏辙通过与老子像的对话,泄露了一个鲜为人知的天道报应现象:不杀生可以长寿。


相关文章:

1.苏轼《次韵周穜惠石铫》欣赏

2.苏轼《石苍舒醉墨堂》欣赏

3.苏轼《醉落魄(述怀)》欣赏

4.苏轼《江神子(冬景)》欣赏

    热门标签

    73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