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鸟为什么会长途迁徙

康娣 1172分享

  候鸟指的是随着季节变化而南北迁移的鸟类,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候鸟迁徙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

  候鸟迁徙的原因

  候鸟迁徙的距离远近不一,近的几公里,或者只是从山的南坡飞到北坡。远的则可飞翔上万公里。例如,北极的燕鸥在北极繁殖,飞往南极过冬,迁徙的路途达2.2万公里,生命的大半时间都在飞行中度过。金鸥每年秋季从北冰洋迁往南半球的阿根廷越冬,第二年春天飞回原地繁殖,往返两万公里。

  可是,这些鸟儿为什么要在每年春季或秋季成群结队地飞来飞去呢?是什么力量迫使它们如此长途跋涉?它们又是怎样准确无误地往返两地?多年来,科学家们一直在潜心研究这些问题,但迄今为止,仍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不过,也形成了两种主要观点。

  一种是“能量消耗论”,持这种观点的科学家认为候鸟迁徙是自身“能量消耗”驱动的。迁徙需要耗费许多能量。鸟从北方迁飞南方,昼夜所消耗的能量比在30℃定居条件下要多6倍。所以,在越冬季节,“迁徙”所消耗的能量比“定居”多得多。此外,在北方“定居”的鸟类夏末秋初必须换上一身厚厚的羽毛,以抵御寒潮,而准备羽毛需要的能量与候鸟每年迁飞所需的能量相当。不过,这仅仅是就能量消耗而言的。实际上,冬天,有远距离迁徙习惯的鸟类,身上没有稠密的羽毛,也缺少越冬的食物,因此不可能在北方越冬。

  另一种是“遗传诱导论”。部分科学家认为候鸟迁徙是遗传的结果。这种迁徙习性可追溯到公元前1万年的冰川时期。当北半球冰雪时节到来之时,部分水鸟曾飞离故乡去寻找利于觅食的地方。当这些水鸟第一次迁徙时,其他水鸟则留在故乡。可是到翌年秋天,当寒潮又侵袭时,去年未迁徙的水鸟受到同伴的诱导,便加入了迁徙的队伍。年复一年,迁徙的队伍逐渐扩大,终于形成了候鸟的每年大迁徙。

  但是,这两种观点仍不能完全回答人们对于候鸟迁徙的疑问:为什么有些如企鹅、海鸥、麻雀等鸟即使天气再冷,也终年不离故乡?为什么有些水鸟迁徙时间十分准确,不到时间,即便天气寒冷致死也不迁徙?

  令人费解的还有,候鸟迁徙时,能够极为准确地辨别方向。燕子每年春归时总能准确无误地找到去年搭的窝。据传,在美国有一小镇的燕子,总是在第二年3月29日拂晓“正点”飞回该镇。

  对这种现象的解释,目前也有多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候鸟能通过身体中像钟表似的感觉器官,在天空中计算太阳的位置,不断调整自身与太阳的角度,确定自己飞行的方向和路线。生物学家瓦利亚姆·基吐纳研究发现,鸽子在飞行中,一小时要调整15次与太阳的角度。

  第二种观点认为候鸟是天生的“气象学家”。它们在飞行时,能根据气象条件,如气温、降水、光照等要素的变化,确定在居留地生活的时间长短,以及迁徙的时间。有时尽管食物还充足,它们也会毫不犹豫地飞往目的地。同时,候鸟在迁飞中还能自觉地利用有利的气象条件,以便顺利到达目的地。如大多数候鸟都选择在晴朗无雨的日子迁飞。这既能防止羽毛淋湿损失热量,又能提高飞行的速度。另外,候鸟还能敏捷地感应风向、气压的变化与波动,从而调整自己的飞行姿态,或借助上升气流自由滑翔来节省体力等等。这是候鸟在长期生物进化过程中不断适应环境的结果。

  第三种观点认为候鸟对地磁波的变化十分敏感,并能依据地磁波辨别方向。近来,德国科学家通过对鸽子的观察研究认为,鸟嘴本身就是活地图——许多有迁徙本领的鸟的嘴,均能感觉到地磁波的改变。因此,鸟类借助对地球磁场变化的感觉可以绘制“磁场环境图”,从而决定迁徙的路线和栖息的地点。

  候鸟鸟种简介

  候鸟(migrant)是指具有迁徙行为的鸟类,它们每年春秋两季沿着固定的路线往返于繁殖地和避寒地之间。在不同的地域,根据候鸟出现的时间,可以将候鸟分为夏候鸟、冬候鸟、旅鸟、漂鸟。鸟类迁徙是鸟类随着季节变化进行的,方向确定的有规律的和长距离的迁居活动。在动物界中很多鸟类具有沿纬度季节迁移的特性,夏天的时候这些鸟在纬度较高的温带地区繁殖,冬天的时候则在纬度较低的热带地区过冬,夏末秋初的时候这些鸟类由繁殖地往南迁移到渡冬地,而在春天的时候由渡冬地北返回到繁殖地。

    热门标签

    420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