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要过春节

康娣 1172分享

  春节,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也是中国人所独有的节日,但是为什么中国人要过春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国要过春节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

  中国要过春节的原因

  传说,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得非常可怕,每到除夕夜爬上岸,伤害人的性命。因此,每而除夕这天都要躲避”年”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往山上避难,从村外来了个白发老人。后来有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浅浅笑道说:「婆婆若让我在家住一夜,我一定把”年”兽吓走!婆婆无奈,只好赶快上山。 到了半夜 “年”兽闯进村里。它发现村里的老婆婆家,门上贴了大红纸,屋内里面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朝婆婆家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被声音吓到,以后再不敢往村里去了。后来大家才知道”年”最怕红色、火光和鞭炮声。乡亲们一齐学婆婆家门上贴红纸,院里一堆还没烧完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因为竹子烧的时后会有”啪啪”的声音,所以引申出现在的爆竹。)屋内几根红腊烛还燃著余光。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 以后年除夕,家家户户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人为了庆祝没有被可怕的年兽吃掉,所以大年初一的早上逢人便说「恭喜!恭喜!」这风俗愈传愈广,成了中回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是中国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它标志农历旧的一年结束。新的一年已经开始。人们将告别寒冷单调的冬季,迎接生机盎然的春天。春节原名“元旦”,隋代杜台卿在《五烛宝典》中说:“正月为端月,其一日为元日,亦云正朝,亦云元朔。”“元”的本意为“头”,后引申为“开始”,因为这一天是一年的头一天,春季的头一天,正月的头一天,所以称为“三元”;因为这一天还是岁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所以又称“三朝”;又因为它是第一个朔日,所以又称“元朔”。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解释:“正月朔日,谓之元旦”。《说文解字》中对“旦”字的解释为“从日见一上,一,地也。”表示太阳刚刚从地平线上升起,就是早晨的意思。因为它分别表示一年的第一个早晨,正月的第一个早晨,所以称“元旦”和“正旦”。除上述称谓外,春节还称“开年”、“开岁”、“芳岁”、“华岁”等,在诸多称谓中以称“元旦”最普遍,时间最长久。

  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在对春天的理解中,对年的理解中,对岁的理解中,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审美方式、思维方式,包括我们的信仰方式,这是我们特殊的历史文化遗产。也就是说,春节对于中国人来说,它不仅仅是现在时态的民俗生活,它是以记忆的形式保存了这个民族几乎全部的文化生活内容。中国正处在一个从农耕文明向现代化工业文明转变这样一个更为特殊的历史时刻。在这个时期,人们更多地倾向于对外来文明的广泛的接受,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抛弃了自己的节日,在无形之中,就形成了对自己的民族文化传统的一种记忆力的减退。

  春节是我国人民最为虔诚的信奉的一个节日。全球化的这种大趋势使多个民族文化共融为一体即现代文明,在这个时刻每一个民族都有对自己文化的捍卫的权利和传承的权利。而现在我们不得不承认,春节的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淡忘,特别是年轻人,他们热衷于过圣诞节。年轻人过圣诞节没有什么不好,但是有责任要过好自己的节日,我们保卫春节也就是说要告诫人们不要忘记了自己神圣的民族文化遗产。

  春节习俗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夜不眠,以待天明,称曰“守岁”。

  “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二天”,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在一起,吃过年夜饭,点起蜡烛或油灯,围坐炉旁闲聊,等着辞旧迎新的时刻,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这种习俗后来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人们还习惯在除夕之夜守岁迎新。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自汉代以来,新旧年交替的时刻一般为夜半时分。

  爆竹

  中国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的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的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的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的气氛,是节日的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随着时间的推移,爆竹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品种花色也日见繁多,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及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现在,湖南浏阳,广东佛山和东尧,江西的宜春和萍乡、浙江温州等地区是我国著名的花炮之乡,生产的爆竹花色多,品质高,不仅畅销全国,而且还远销世界。

  拜年

  新年的初一,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称为“团拜”。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各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来后来的“贺年片”。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热门标签

    429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