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吾尔族女孩为什么扎辫子 起源是什么

康娣 1172分享

  在南疆新和,无论是在县城,还是简朴的乡村,你会被那穿着艾得莱丝绸裙装、戴着小花帽的维吾尔姑娘给迷住,她们留着长长的秀发,梳着又长又黑又粗的辫子,这时候你会好奇为什么维吾尔族的姑娘都梳着小辫子,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维吾尔族辫子多的起源,希望你会喜欢!

  维吾尔族辫子多的起源

  维吾尔族妇女自古喜欢留长辫子,从3岁开始留发。据说,上世纪50年代之前,未成年的维吾尔族姑娘,特别是幼女,都梳有许多条小辫子,一般要梳成单数,但最少要梳5条,然后往上梳:7、9、11、13条……最多梳到41条小辫子。这种发饰南北疆均相同。但兴于何时?为什么姑娘家要梳这么多小辫子?众说不一。

  《大唐西域记》是一部对唐代西域地区(新疆)少数民族风俗人情记述详细、极有研究价值的史书,可是翻遍全书,只有“断发巾帽”一句记述当时妇女发饰的话,对于辫子,无只字记载,同时代其它史书也是一样。当时,西域地区的高昌回纥和龟兹回纥,都以笃信佛教著称,他们的风俗、婚姻等也与华夏(内地)“小异而大同”。可以肯定地说,维吾尔姑娘辫子多显然并非始于唐朝,而很可能是十七世纪初,伊斯兰教的影响扩大到整个西域地区之后才兴起的。

  至于维吾尔姑娘为什么梳那么多小辫子,更是众说纷纭。有的说这反映了那个时代维吾尔族一种审美观,这不无道理。走遍新疆你就会发现,凡维吾尔族女人编织的工艺品,如挂毯、地毯之类,毯子四周全是织成一条条如同辫子的小挂穗,此种美的形式为维吾尔民族所钟情、所欣赏。也有人另有说法,梳辫子是为了记年龄,一岁梳一条辫子,长一岁辫子就增加一条。但听一些老年维吾尔族朋友讲,姑娘扎的辫子数与年龄无关,仅仅系发饰而已,并非几岁就扎几条辫子。

  但可以肯定的是,辫子多,是当姑娘的专利。待到结婚后的第二天,就得转变发型,开始梳成两条长辫子。所以,以前从维吾尔姑娘辫子的多少,就能看出姑娘是否婚嫁。

  梳辫子

  辫子多,梳起来特别费事。但梳辫子,也是维吾尔姑娘们一种极开心的活动。每隔十天半月或者更长一点时间,几个要好的姑娘相约在一起,在自家葡萄藤下席地铺一块毡毯,将一盆盆几天前就掺入“伊力木”(维语:沙枣树果胶)并已经溶解的水端来,先用水将头发慢慢洗净,然后围坐在毡毯上,先用梳子或手蘸上“伊力木”水涂在头发上,接着互相梳小辫,边梳理边嬉闹,开心极了。姑娘们的嬉笑声往往招来小伙子的窥视。这样每梳一次,都要花大半天甚至一天时间。等辫子干了以后就变得又黑又亮,一周之内不会变型,据说有任何人造“头油”所达不到的效果,这种特制的“头油”在南疆比比皆是。难怪新疆民歌中唱到:维吾尔族姑娘的辫子“粗又长”啊。

  辫子多已成为历史

  从上个世纪60年代起,维吾尔姑娘留许多小辫子的发饰,就基本没有了。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维吾尔姑娘自然不再喜欢那种缛繁的发饰,代之而起的是两条辫子、短发、烫发或是将发辫盘在脑后等发型。维吾尔姑娘辫子多的风俗早已成了历史。如今,欲在新疆见到一个梳有许多小辫子的维吾尔姑娘,恐怕是很难很难的了。要见也只有在舞台、屏幕上才能见到。

  值得指出的是,不少反映当今新疆维吾尔族生活题材的文艺作品,作者或编导还硬要给其中的维族小姑娘安上许多小辫子,新疆人看了啼笑皆非。由此想来,那些至今还认为维族姑娘辫子多的人,恐怕与文艺作品的误导不无关系。但愿少数民族生活中这种细微变化,能在文艺作品中体现出来。

  维吾尔族姑娘扎辫子的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沙漠里有个国家,国王有两个儿子,老大为人狡猾,对臣民刻薄吝啬,对国王阿谀奉承,是个贪图享受、无恶不作的恶棍。老二为人忠厚老实,对人和气可亲。

  一次,国王想改变沙漠国的面貌,派两个儿子去外求援。老大要了100峰骆驼和上等皮毛去了国外,结果一去不复返。老二只要了5峰骆驼和他骑的青鬃马,去找万能神,决心把沙漠治理成美丽的乐园。

  老二在沙漠里奔走了数月,历经千险,战胜了风沙、暴雨等困难还是未找到万能神,后来他这种精神感动了一位满头梳着小辫子的仙女,在仙女的帮助下,他们杀死黄蛇妖,根治了沙漠,使沙漠国变成了青山绿水的绿洲。

  当地人为了纪念仙女给他们带来的幸福,就照仙女的打扮,给小姑娘一岁梳一根小辫子。这个传说反映出维吾尔人把梳小辫子作为美的象征,所以在维吾尔族小姑娘中,梳小辫子极为普遍,因为她们都希望像仙女那样美丽和善良。

  还有人说:维吾尔女孩的辫子有几根,就代表几岁。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476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