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吃草为什么需要反刍 原因是什么

康娣 1172分享

  牛科动物的共同特点是体质强壮;有适合长跑的腿;脚上有4趾,但侧趾比鹿类更加退化,很多时候你可以看到牛就静静的趴着,嘴巴慢慢的嚼着,这是牛在吃东西,也是牛反刍,你知道牛为什么会反刍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牛吃草需要反刍的原因,希望你会喜欢!

  牛吃草需要反刍的原因

  因为牛的消化系统非常特殊,牛有四个胃,分别是瘤胃、网胃、瓣胃和皱胃。

  牛无上门齿,而有齿垫,采食时靠舌头伸出把粗饲料卷入口中,采食速度相当快,饲料在口中不经仔细咀嚼就匆匆吞咽进入瘤胃,通常在休息时返回到口腔再仔细地咀嚼,这种独特的消化活动,称为反刍。反刍可分四个阶段,即逆呕(食物自胃返回口腔的过程)、再咀嚼、再混合唾液和再吞咽。

  反刍时,网胃在两相收缩之前出现一次额外收缩,使一部分胃内食团上升到贲门,在网胃额外收缩的同时,贲门扩张,伴随吸气,胸内负压加大,食管内压下降,胃内容物被趋于食道,食道的逆蠕动使食团以大约1m/s的速度返回口腔,这一过程叫逆呕。逆呕的食团一到口腔,受舌和颊部挤压,水和小颗粒物质从食团中挤出并被吞咽。留于口腔的食团开始再咀嚼。再咀嚼的持续时间取决于饲料性状和粗糙程度。难以消化的饲料再咀嚼所需时间较长。伴随着咀嚼再混入唾液,形成的食团经再吞咽,又返回到瘤胃内。经过再咀嚼而形成的食团进入瘤胃前,并沉入底部,经网胃转入瓣胃。

  反刍亚目的动物,比如牛、羊、鹿,他们有很牛逼的胃。牛有四个胃,第一个胃叫瘤胃,这是反刍动物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重要的武器。瘤胃很大,里面住着很多微生物,吃进来的草在这里发酵,微生物帮助分解纤维素,生成糖、脂类、蛋白质,然后送到第二个胃里,再吐回嘴里进一步咀嚼,再送到第三个胃里吸收水分,再送到第四个胃里,吸收营养物质,第四个胃里发生的事情就跟其他动物差不多了。瘤胃里的微生物可以把草里的部分蛋白质分解成氨基酸和尿素,再利用这些尿素合成自身所需的蛋白质进而生长繁殖。随着牛的进食,这些微生物会不断地被 “冲” 进后面的胃里,然后被杀死并消化掉。物质总是守恒的,合成蛋白质总需要氮元素。因为草的蛋白质含量比肉低很多,所以氮元素对反刍动物就很重要。他们有特殊的尿素代谢系统,蛋白质代谢的尿素可以经唾液和瘤胃重新被瘤胃里的微生物利用。当然也可以直接给牛喂一点尿素。

  牛的物种来源

  常见起源

  根据出土的牛颅骨化石和古代遗留的壁画等资料,可以证明普通牛起源于原牛(Bos primie-nius),在新石器时代开始驯化。原牛的遗骸在西亚、北非和欧洲大陆都有发现。

  多数学者认为,普通牛最初驯化的地点在中亚,以后扩展到欧洲、中国和亚洲。亚洲是野牛原种的栖息地,迄今仍有许多在原地生活于野生状态中,而在欧洲和北美则除动物园和保护区尚存少数外,野牛已绝迹。中国黄牛的祖先原牛的化石材料也在南北许多地方发现,如大同博物馆陈列的原牛头骨,经鉴定已有7万年。安徽省博物馆保存的长约1米余的骨心,是在淮北地区更新世晚期地层中发掘到的。此外,在东北的榆树县也发掘到原牛的化石和万年前牛的野生种遗骨

  驯化了的普通牛,在外形、生物学特性和生产性能等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野牛体躯高大(体高1.8~2.1米)、性野,毛色单一、多为黑色或白色,乳房小、产乳量低、仅够牛犊食用。经驯化后的牛体型比野牛小(体高在1.7米以下),性情温驯,毛色多样,乳房变大,产乳量和其他经济性能都大大提高[3] 。

  明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冠归农,剑买牛。繙图史,凿田畴,睢阳世世如金瓯。”

  其他起源

  关于其他牛种的起源问题,凯勒(1909)曾认为印度瘤牛系由爪哇野牛驯化而来,但据近代对颅骨类型和角型的研究,以及对瘤牛与普通牛杂交能产生后代并育成新品种的分析,证明瘤牛也起源于原牛,其在南亚驯化的时间大致与普通牛相同或稍迟。

  中国古书记载的“牛”,即现代的瘤牛中国水牛的毛色、颅骨和角形等特征同印度野水牛极相似,故以前学者都认为中国水牛起源于印度的野生平角水牛──亚尼水牛(Bubalus arne)。但对华北、东北、内蒙古以及四川等地更新世不同时期地层中发掘出的不下7个水牛种的化石研究,可证明其中至少有1~2种后来进化而成为现代的家水牛。

  中国水牛起源于南方。这可能是由于更新世晚期亚洲北部受冰川侵袭,使原属热带性气候的黄河流域以北广大地区变得高寒,以致古代水牛等动物被迫向南方迁移的结果。中国牦牛系由野牦牛驯化而来。至今青海省的海北、海南高寒地区和藏北高原海拔4000~5000米高山峻岭之间,以及蒙古和俄罗斯的西伯利亚东北部仍有野牦牛分布。

  牛的生长繁殖

  牛单胎、双胎率一般仅占怀孕总数的1~2.3%。除高寒地区的牦牛因终年放牧,受气候影响,属季节性发情外,舍饲的牛一般均为常年多次发情,四季均可。发情周期基本都相似,平均21天左右,妊娠期约280天。牛属中的4个牛种可相互杂交,其中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瘤牛×普通牛)公、母牛均有生殖能力;有的牛种杂交后代(如牦牛×普通牛,野牛×普通牛)母牛能生殖,公牛则不育。水牛属中的水牛种相互间也可杂交产生后代,但与牛属中的任何牛种杂交均不能受孕。根据这些特性,通过种间杂交创造新品种或利用其,已受到育种工作者的广泛重视。美国用婆罗门瘤牛与欧洲的肉牛进行杂交,育成了适于热带和亚热带气候条件的婆罗福特、婆罗格斯、圣赫特鲁迪斯、肉牛王等肉牛品种。澳大利亚用辛地红及沙希华瘤牛与杂交,育成了耐热、抗蜱的澳大利亚乳用瘤牛。美国还用

  美洲野牛(3/8)与海福特牛(1/4)和(3/8)进行三品种杂交,经过上千次杂交试验,终于克服了杂种公牛不育的障碍,育成了增重快、耐粗饲、产肉多、肉质好、饲养成本低的肉牛新品种“比法罗”。加拿大用美洲野牛(1/2)与婆罗门牛(1/2)、夏洛莱牛(1/4)、(1/16)、海福特牛 (1/16)进行多品种杂交,产生的种间杂种“卡特罗”生产性能与“比法罗”相似,对寒冷多雪的气候尤具有良好的适应力,且能利用、灌木等植物。中国和俄罗斯用普通牛与牦牛杂交,其种间杂种一代犏牛,不仅体型增大,役力更强,而且产奶性能也大大提高。

    热门标签

    483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