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山猫又叫豹猫 原因是什么

康娣 1172分享

  山猫是夜行动物,通常以啮齿类、鸟类、鱼类、爬行类及小型哺乳动物为食。除了交配季节外,它们一般为独处,山猫还有一个名字叫做豹猫,为什么人们会把山猫叫做豹猫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山猫又叫豹猫的源于,希望你会喜欢!

  山猫又叫豹猫的原因

  山猫,就因为它长得像豹,所以又叫豹猫,在动物世界里,要找两个长得完全相同的动物恐怕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甚至是根本不可能做到的。但要找两个彼此互相近似的动物可就容易多了。比如山猫,就因为它长得像豹,所以又叫豹猫。那么,山猫到底饫得什么样呢?山猫身体大小和一般的猫差不多。

  它身体的颜色是浅棕黄色,上面遍布着黑褐色的斑纹,很像豹身上的花斑。它的头看上去又短又宽,面部有两条横行的黑纹,两只眼睛的内侧各有一条新白纹,从头部到肩部有四条黑褐色的与身体上斑纹一样的纵纹。

  它的喉部有3到4条棕黑色的斑带,像是带着条黑珠子串成的项链。身体两侧都有大小不同、排列不整齐的黑斑。它的胸部和腹部及四条腿的内侧是乳白色的,上面也有棕黑色的斑点。另外,它的尾巴上也有棕黑色的斑点和半环。这就是山猫的样子,它是不是很像豹呢?此外,山猫还叫野猫、狸猫。

  豹猫的形态特征

  豹猫是体型较小的食肉类,略比家猫大,体长为36-90厘米,尾长15-37厘米,体重3-8千克,尾长超过体长的一半。头形圆。从头部至肩部有4条棕褐色条纹,两眼内缘向上各有一条白纹。耳背具有淡黄色斑,全身背面体毛为浅棕色,布满棕褐色至淡褐色斑点。胸腹部及四肢内侧白色,尾背有褐斑点或半环,尾端黑色或暗灰色。

  豹猫的体形十分匀称。头圆吻短,眼睛大而圆,瞳孔直立,耳朵小,而呈圆形或尖形。牙齿的数目减少,只有28-30枚,但很多牙齿的形状变得很强大,同时连带着上下颌骨也变得短而粗壮,而控制颌骨的肌肉及附着的颧弓也变得更坚强有力。门齿较小而弱,上下颌各有3对,主要作用是啃食骨头上的碎肉和咬断细筋。犬齿长而极为发达,最为突出醒目,而且还与附近的门齿及前臼齿之间保持相当的空隙,是主要的武器,用来杀伤或咬死猎物,由于前后有间隙,因此能咬得更紧,贯穿得更深。上下4枚犬齿相合,好比4支枪尖交错一般。臼齿只有1对,上臼齿退化,都是非常弱小,而且被压缩到内侧,但是下臼齿则很坚强发达。一般没有第一枚上前臼齿,第二枚上前臼齿不大。裂齿强大,又有两三个特别锐利的齿尖,上下交错,形如剪刀,可能咬穿最硬厚的牛皮或割裂最坚韧的兽肉。裂齿位置靠后,接近咀嚼肌,所以它们的强力咬切动作均后移至嘴角。

  山猫的生活习性

  猞猁是一种离群独居、孤身活跃在广阔空间里的野生动物,是无固定窝巢的夜间猎手。白天,它可躺在岩石上晒太阳,或者为了避风雨,静静地躲在大树下。它既可以在数公顷的地域里孤身蛰居几天不动,也可以连续跑出十几千米而不停歇。擅于攀爬及游泳,耐饥性强。可在一处静卧几日,不畏严寒,喜欢捕杀狍子等中大型兽类。晨昏活动频繁,活动范围视食物丰富程度而定,有占区行为和固定的排泄地点。[1]

  猞猁的性情狡猾而又谨慎,遇到危险时会迅速逃到树上躲蔽起来,有时还会躺倒在地,假装死去,从而躲过敌人的攻击和伤害。在自然界中,虎、豹、雪豹等大型猛兽都是猞猁的天敌,如果遭遇到狼群,也会被紧紧追赶、包围而丧命,一般都难以逃脱。夜行性,活动隐蔽,听、视觉发达,会游泳。

  猞猁的主要食物是雪兔等各种野兔,所以在很多地方猞猁的种群数量也会随着野兔数量的增减而上下波动,大致上每间隔9-10年出现一个高峰。除了野兔外,它猎食的对象还有很多,包括各种松鼠、野鼠、旅鼠、旱獭和雷鸟、鹌鹑、野鸽和雉类等各种鸟类,有时也会袭击麝、狍子和鹿的幼崽,以及猪崽、小羊等家畜。中国大兴安岭的猞猁在冬季捕获猎物后,会将吃剩的肉埋在积雪下“冷藏”,待饥饿时取食。野兔占了它们饮食的大多数,每天要消耗1-2.5千克的肉。在狩猎区,猞猁可以控制野兔的数量,每年它们可以杀死当地10%到40 %的野兔种群。啮齿野兔的密度高度依赖于猞猁的密度。

  在捕捉猎物时,常借助于草丛、灌丛、石头、大树等做掩体,埋伏在猎物经常路过的地方等候着,两眼警惕地注视着四周的动静。它的忍耐性极好,能在一个地方静静地卧上几个昼夜,待猎物走近时,才出其不意地冲出来,捕获猎物。如果一跃捕空,突击没有成功,使猎物溜走了,也不会穷追猎物,而是再回到原处,耐心地等待下一次机会。有时它也悄悄地漫游,看到猎物正在专心致志地取食,便蹑手蹑脚地潜近,再潜近,冷不防地猛扑过去,使猎物莫名其妙地束手就擒。猞猁也善于游泳,但不轻易下水。它还是个出色的攀岩能手,爬树的本领也很高,甚至可以从一棵树纵跳到另一棵树上,所以能捕食树上的鸟类,尤其是在夜间,当林中一片寂静、栖居在树上的鸟类都进入了梦乡的时候,便伸出利爪得心应手地猎取食物。

    热门标签

    53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