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天下秀是真的吗

培章 1172分享

  “平湖万碧顷,峰影水面浮”是人们对“湖中有湖,山外有山”的太湖的赞誉。大约在一百万年前,太湖还是个大海湾,后来逐渐与海隔绝,转入湖水淡化的过程,变成了内陆湖泊。湖区号称有48岛、72峰,湖光山色,相映生辉,构成一幅美丽的天然画图。人们赞美太湖既有湖的温柔,又有海的豪迈,它以“势吞日月,波涌天地”的气魄,成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

  太湖的简介

  太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面积2425平方公里。太湖的水不深但浩森,山不高但绿秀,具有苍茫古朴、清幽秀雅的特点。洞庭西山是太湖最大的岛,登临西山之巅的缥缈峰,“吴中山水”尽收眼底,尤其是晨曦看日出,傍晚观日落,霞光水影,交相辉映,极为迷人。四周“茫茫复茫茫,中有山青苍”,远处点点渔帆,空中飞鸟盘旋,“虽然无画都是画,不用写诗都是诗”,引起人们无限的遐想。龙洞山的林屋洞,相传是大禹治水的遗迹,被誉为“天下第九洞”。与洞庭西山一水之隔的洞庭东山,花繁果茂,素有“花果山”的称誉。傍临太湖,借洞庭山水自然景色而建的席家花园,颇有诗情画意。席家花园前的“柳毅井”,传为东山名泉,“旱涝无盈涸,风摇亦不浊”,因神话故事柳毅传书而得名。

  位于湖畔充山半岛西端的鼋头渚,因半岛徐徐向太湖伸展,三面环水,状若鼋头而得名。鼋头渚是观赏太湖的理想之地,我国著名诗人郭沫若赞誉:“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的确,这里春夏秋冬景色迥异,阴晴雨雾意境不同,早中晚各具风韵,依山傍水,可听太湖涛声,观湖中帆影,怀吴越古情。漫步湖边,可见奇石错列,犹如云横天际,惊涛拍岸,看不尽粗犷豪放的天然景色,建于半山的澄澜堂有一幅对联,道出了这里的景致:“山横马迹,渚峙鼋头,尽纳湖光开绿野;云飞画栋,雨卷珠帘,此间风景胜洪都。”(洪都指江西南昌)意思是说,在此看太湖比在南昌腾王阁看鄱阳湖还要美。马迹,指太湖之滨马迹山,民间称马山,因山上巨石上留有4个马蹄印,相传系神马所踏,而得名。马迹山,古名夫椒山。史载,赵王勾践施计射杀了吴王阖闾,吴王死前叮嘱儿子夫差,不可忘记越国杀父之仇。夫差潜心准备 3年,欲报越国之仇。越王勾践不顾范蠡劝阻,前去讨伐吴国。结果被吴王夫差大败于夫椒山。从此,勾践含辱称臣,卧薪尝胆。

  蠡湖与太湖水道相通,是湖中之湖,它以“旷老逸谈雪月烟雨”取胜,相传是春秋战国时范蠡功成身退偕西施泛舟湖上之处,并由此得名。蠡湖景色秀美,加以人工点缀,堪与“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媲美。占有蠡湖一角之地的蠡园,临湖而建,以水饰景,是江南著名园林之一。蠡园中间部分是千姿百态的太湖石和大黄石堆砌而成的曲径假山,并摹拟云层的变幻,忽上忽下,左盘右旋,忽明忽暗,大有身入迷宫之惑。东南部是千步长廊,尽头有三孔石桥与湖心亭与湖中凝春塔相连。西北部以鱼池为主体,环湖长堤似一条玉带,将一方方鱼池系在一起,栩栩如生,酷似十二生肖的太湖石排列其间,各踞一方的四季亭分别植有春梅、夹竹桃、桂花和腊梅,代表了春、夏、秋、冬四季。蠡园天青水秀,景色绮丽,在远山近水的衬托下,风光更加明媚。

  太湖山青水秀,风光绮丽,它具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与杭州西湖相比,太湖具有更大的气魄。湖滨丘陵起伏,湖山相映,园林点缀,令人陶醉,素有“太湖天下秀”的美誉。太湖沿岸多古迹,尤以春秋战国吴越古迹最多。 民间传说丰富多彩,越王勾践、吴王夫差等的故事遍布太湖。以湖光山色为主体,融自然景观与悠久文化历史为一体的太湖风景区,无疑具有更大的魅力。

  太湖地处江南水网的中心,河网调蓄量大,水位比较稳定,利于灌溉和航运。富饶的江南水乡太湖平原地跨江、浙两省,气候温和湿润,水网稠密,土地肥沃,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太湖银鱼闻名遐迩,是上等的佳肴,它与梅鲚、白虾共称“太湖三宝”。沿湖盛产水稻、小麦,植桑养蚕,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和三大桑蚕基地之一。太湖特产碧螺春是我国有名的绿茶,其中以洞庭东、西两山所产的最佳。太湖还以产太湖石而闻名,它是我国园林建筑中不可缺少的饰品。

  西施范蠡的传说为太湖之美添色

  有一年,王母娘娘要做寿了,玉皇大帝叫四大金刚抬去了一份厚礼。王母娘娘看见后,高兴的连嘴都合不拢了。原来玉皇大帝送的是一个大银盆,里面有72颗特大的翡翠,而且还有千姿百态的各种五色玉石雕凿的飞禽走兽,简直是一个聚宝盆;远远望去,还活象一只精致的大盆景。各路神仙都赞不绝口。

  王母娘娘设蟠桃会,没请弼马温,结果齐天大圣孙悟空发了脾气,大闹天宫。他见一样打一样,当他看见玉帝送的这只大银盆,也不管三七二十一,一棒打了下去,银盆便从天上落了下来,跌到地上砸了个大洞,银子便化作白花花的水,形成了三万六千顷的湖,因此湖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天”字上面的一横落在下面就为一点,也就是“太”字,所以此湖就叫“太湖”。72颗翡翠就成了72座山峰,分布在太湖中间。玉石雕刻的鱼,就是现在太湖里肌白如银、肉嫩味鲜的银鱼。玉石雕刻的飞禽,变成了对对鸳鸯。

  传说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辞官离开越国。有人看见,范蠡携带西施,驾着一叶扁舟,出三江,泛五湖而去,杳然不知去向。有诗云“已立平吴霸越功,片帆高飏五湖风。不知战国官荣者,谁似陶朱得始终?”太湖从此与范蠡西施结下渊源。

  无锡西南郊的蠡湖,原名五里湖,是太湖的一个内湖,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助勾践灭吴后,曾偕同西施泛舟于此而改名。蠡湖的东北岸,是以水饰景的近代无锡名园——蠡园。蠡园三面临水,亭、廊、堤均傍水而筑,纤巧精致。曾经是范蠡携西施隐居于此之地。

  陨石冲击系太湖形成的关键证据

  此前,对于太湖的形成有这三种说法:

  其一,构造成湖论。太湖平原原是一个大的海湾,以后不断为水和沉积物所填充。

  其二,泻湖成因说。认为太湖平原原是一个大的海湾,在全新世高海面时,曾受到广泛的海侵,以后随海水退却形成封闭的湖泊。

  其三,陨石冲击坑说。距今5000万年前,一颗巨大的陨石从东北侧方向撞击地面,造成相当于1000万颗广岛原子弹爆炸的巨大冲击,留下了2300多平方公里的陨石坑。

  直至2009年,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王鹤年、谢志东、钱汉东三名教授找到了太湖属陨石冲击成因的关键性证据,确认了太湖系陨石冲击形成的。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陨石专家课题组经过分析鉴定,确证在太湖沉积淤泥中发现的各种奇石与石棍,保留了明显的冲击溅射特征,显示其形成经历了冲击震碎、熔融、挖掘抛射、空中飞行等阶段,最终溅落在冲击坑及其周围。同时,溅射物表层结构保留了气流刻蚀纹,并有熔珠和铁质熔壳;溅射物内部岩屑、晶屑中保留有受冲击应力形变的证据;溅射物铁质熔壳内包裹有石英、长英质及菱铁矿等冲击形成的粉尘。 经研究证实,太湖冲击溅射物产生于太湖陨石冲击坑形成的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即冲击震碎的岩屑、晶屑、尘粉及熔融物体等混合体被高速抛射至空中,再回落或溅落到冲击坑及其周围。太湖及周边的湖泊淤泥层保存了其中一些溅射物。同时,此项研究成果指出,太湖冲击坑的形成应该小于1万年。

  太湖是平原水网区的大型浅水湖泊,平均水深1.94米,最深处2.6米。湖光山色,相映生辉,其有不带雕琢的自然美,有“太湖天下秀”之称。苏州太湖湿地公园、苏州渔洋山、苏州园林、苏州洞庭东山和西山、苏州吴江太湖公园、无锡三国城水浒城景区、无锡鼋头渚、无锡蠡湖(是太湖伸入无锡的内湖)、无锡灵山大佛景区、无锡长广溪国家湿地公园、无锡梅园风景区、环球动漫嬉戏谷、阖闾城遗址、宜兴洞天世界都是太湖地区的著名旅游胜地。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73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