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思归乐》的诗歌欣赏

广顺 1172分享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和《思归乐》

  唐代:白居易

  山中不栖鸟,夜半声嘤嘤。

  似道思归乐,行人掩泣听。

  皆疑此山路,迁客多南征。

  忧愤气不散,结化为精灵。

  我谓此山鸟,本不因人生。

  人心自怀土,想作思归鸣。

  孟尝平居时,娱耳琴泠泠。

  雍门一言感,未奏泪沾缨。

  魏武铜雀妓,日与欢乐并。

  一旦西陵望,欲歌先涕零。

  峡猿亦无意,陇水复何情。

  为入愁人耳,皆为肠断声。

  请看元侍御,亦宿此邮亭。

  因听思归鸟,神气独安宁。

  问君何以然,道胜心自平。

  虽为南迁客,如在长安城。

  云得此道来,何虑复何营。

  穷达有前定,忧喜无交争。

  所以事君日,持宪立天庭。

  虽有回天力,挠之终不倾。

  况始三十余,年少有直名。

  心中志气大,眼前爵禄轻。

  君恩若雨露,君威若雷霆。

  退不苟免难,进不曲求荣。

  在火辨玉性,经霜识松贞。

  展禽任三黜,灵均长独醒。

  获戾自东洛,贬官向南荆。

  再拜辞阙下,长揖别公卿。

  荆州又非远,驿路半月程。

  汉水照天碧,楚山插云青。

  江陵橘似珠,宜城酒如饧。

  谁谓遣谪去,未妨游赏行。

  人生百岁内,天地暂寓形。

  太仓一稊米,大海一浮萍。

  身委逍遥篇,心付头陀经。

  尚达生死观,宁为宠辱惊?

  中怀苟有主,外物安能萦。

  任意思归乐,声声啼到明。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诗歌主题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

  闲适诗和讽喻诗是白居易特别看重的两类诗作,二者都具有尚实、尚俗、务尽的特点,但在内容和情调上却很不相同。讽喻诗志在“兼济”,与社会政治紧相关联,多写得意激气烈;闲适诗则意在“独善”,“知足保和,吟玩性情” (《与元九书》),从而表现出淡泊平和、闲逸悠然的情调。

  白居易的闲适诗在后代有很大影响,其浅切平易的语言风格、淡泊悠闲的意绪情调,都曾屡屡为人称道,但相比之下,这些诗中所表现的那种退避政治、知足保和的“闲适”思想,以及归趋佛老、效法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因与后世文人的心理较为吻合,所以影响更为深远。如白居易有“相争两蜗角,所得一牛毛” (《不如来饮酒七首》其七)、“蜗牛角上争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对酒五首》其二)的诗句,而“后之使蜗角事悉稽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八)。即以宋人所取名号论,“醉翁、迂叟、东坡之名,皆出于白乐天诗云”(龚颐正《芥隐笔记》)。宋人周必大指出:“本朝苏文忠公不轻许可,独敬爱乐天,屡形诗篇。盖其文章皆主辞达,而忠厚好施,刚直尽言,与人有情,于物无着,大略相似。谪居黄州,始号东坡,其原必起于乐天忠州之作也。”(《二老堂诗话》)凡此种种,都展示出白居易及其诗的影响轨迹。

  诗歌理论

  白居易的思想,综合儒、佛、道三家,以儒家思想为主导。孟子说的“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是他终生遵循的信条。其“兼济”之志,以儒家仁政为主,也包括黄老之说、管萧之术和申韩之法;其“独善”之心,则吸取了老庄的知足、齐物、逍遥观念和佛家的“解脱”思想。二者大致以白氏被贬江州司马为界。白居易不仅留下近三千首诗,还提出一整套诗歌理论。他把诗比作果树,提出“根情、苗言、华声、实义”(《与元九书》)的观点,他认为“情”是诗歌的根本条件,“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与元九书》),而情感的产生又是有感于事而系于时政。因此,诗歌创作不能离开现实,必须取材于现实生活中的各种事件,反映一个时代的社会政治状况。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比兴美刺传统,重视诗歌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作用。强调诗歌揭露、批评政治弊端的功能。他在诗歌表现方法上提出一系列原则。《与元九书》中他提出了著名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

  他的这种诗歌理论对于促使诗人正视现实,关心民生疾苦,是有进步意义的。对大历(766~779)以来逐渐偏重形式的诗风,亦有针砭作用。但过分强调诗歌创作服从于现实政治的需要,则势必束缚诗歌的艺术创造和风格的多样化。


相关文章:

1.白居易《采地黄者》鉴赏

2.白居易《与元九书》原文欣赏

3.白居易《井底引银瓶·止淫奔也》

4.白居易《梦微之》译文鉴赏

5.白居易《春词》译文鉴赏

6.白居易《观刈麦》译文及注释

    热门标签

    71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