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生态系统不可再造的原因

凤婷 1172分享

  生态系统在自然界的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与环境构成的统一 整体,在这个统一整体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并在一定时期内处于相对稳定的 动态平衡状态。亲爱的小伙伴们,为什么说生态系统不可再造呢?我们看一下具体原因吧~

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不可再造的原因

  凡是系统,都是由一定的成分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体现一定的功能。如果把生态系统比喻为一部机器,这部机器的结构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这些“零件”之间靠能量的传递和物质循环而互相联系,成为一部完整的机器。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在生态系统内不停地流动,反复地循环,维持着生命的存在和繁衍,维护着系统的稳定与平衡。

  我们居住的地球,有许多大大小小、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大的有生物圈,海洋、陆地、森林、草原、湖泊等等,小的如一个生活有藻类、孑不和蟒料的小水坑,一片草地,一个池塘等。

  池塘是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池塘里有各种水生植物、水生动物和细菌、真菌以及这些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水、底泥、阳光、温度等非生物环境。水生植物利用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水和底泥中的营养物质和大气中的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贮存在植物体内;小型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浮游动物和有根植物又被鱼类作食物;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的残体最终被水和底泥中的细菌、真菌及腐食性动物分解成无机物,释放到环境中,供植物重新利用。这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成为自然界的基本活动单元,它的功能就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除了自然生态系统外,还有人为的生态系统,如农田、果园、鱼塘等。

  生态系统基本结构

  时间结构

  生态系统随时间的变动结构也发生变化。一般有3个时间长度量,一是长时间度量,以生态系统进化为主要内容;二是中等时间度量,以群落演替为主要内容;三是短时间度量。

  营养结构

  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最本质的联系是通过营养来实现的, 食物链和 食物网构成了物种间的营养关系。

  生态系统作用

  能降低自然灾害风险

  布鲁塞尔发布的2012年度《世界风险报告》称,人类发展已经“使得潜在风险大幅增加”。报告还说,我们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以帮助我们了解自然生态系统、降低风险和防止各种灾害。

  报告举例说,珊瑚礁以及东南亚滨海红树林等生态系统的消失,降低了防护洪水和风暴潮的能力;巴基斯坦长期的滥砍乱伐致使土壤流失、洪水肆虐、频发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因此报告警告说,如果人类未来的发展依然如此“差劲”,那么更多人口将面临灾害困境。

  不过报告同时也描绘了另一幅画面。如果可持续发展与生态系统保护携手共进,就能够将降低灾害风险与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目标联系起来。

  有证据表明,完整的生态系统能够显著降低灾害风险,但“政界和学界极少对此”予以关注。报告援引加勒比海地区国家恢复珊瑚礁的例子说,这种生态系统恢复就降低了这些国家经受暴风雨灾害的风险。

  德国发展援助联盟(Alliance Development Works)主席彼得·穆克(Peter Mucke)认为:“应该将减灾的‘绿色解决方案’纳入国际间就发展问题进行的磋商议题之中。”我们需要“确定哪些地方的生态系统保护和恢复工作提供了较好的降低风险解决方案”,同时,我们还需要更好的数据,并且将各地的研究整合到国际间的灾害预防规划当中。

  穆克还说:“新的《世界风险报告》为我们提供了一幅生动的图景,描绘了环境破坏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正逐渐构成对人类的直接威胁。”全世界越来越多的人正面临洪水、干旱、地震和飓风,从2002年到2011年,发生了逾4000次灾害,受灾人口达100万,造成的损失几近2万亿美元,而2011年是灾害高峰。

  该报告的“世界风险指数”采用了“世界灾害指数”的28个指标,对173个国家的灾害风险进行了评级,由此得出一个发生风险的综合指数,其中包括了自然灾害风险以及应对和适应灾害的能力不足等因素。

  中美洲、大洋洲、 撒哈拉沙漠南部以及东南亚是风险最大的地区,那里面临着自然灾害的高风险、急剧的气候变化,而社会状况又十分脆弱。在面临最大自然灾害风险的15个国家中,有8个是岛国,其中大多数分布在东南亚和太平洋地区。由于靠近海洋,这些国家尤其要面对飓风、洪水和海平面升高的风险。

  美国“自然保护协会”的研究人员克里斯蒂娜·谢泼德(Christine Shepard)说,这15个高风险国家都位于热带和沿海地区,但这些国家也都同时拥有能够降低灾害风险的沿海生态系统。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444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