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系的类地行星有哪些

木青 1172分享

  太阳系有很多的行星,那你听过类地行星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太阳系里有哪些类地行星吧!

  太阳系的类地行星

  在我们的太阳系外发现的外太阳系行星几乎都是气体巨星,原因很简单,因为气体巨星较大而容易观测到或推断其存在。但是,还是有一定数量的系外行星被怀疑或确认是类地行星。

  Aleksander Wolszczan侦测到第一颗外太阳系的类地行星。有三颗环绕着脉冲星PSR B1257+12的行星,质量分别是地球的0.02、4.3和3.9倍。这是个意外的发现:她们的凌中断了脉冲星的电波辐射。(如果不是轨道经过脉冲星的前方,不可能被发现。)

  当飞马座51b,第一颗被发现环绕着熔合星的系外行星,被发现时,许多天文学家都假设它是一颗硕大类地行星,因为如果是巨大的气体行星,不可能在如此的距离上紧挨着恒星(0.052AU)。然而,随后一颗相似的系外行星(HD 209458 b)直径被测量出来,由他凌的现象显示这些行星的确是气体巨星。

  在2005年6月,在距离15光年远的红矮星Gliese 876旁发现了第一颗几乎可以确定是类地行星的系外行星。这颗行星的质量是地球的5至7倍,公转恒星的周期只有两个地球日的时间。

  在2005年8月10日,Probing Lensing Anomalies NETwork/Robotic Telescope Network (PLANET/RoboNet) 和光学重力透镜实验(OGLE),在天蝎座的方向上,距离地球21,000光年处,观测到一颗命名为OGLE-2005-BLG-390Lb的低温行星,质量是地球的5.5倍。新发现的这颗行星,环绕母恒星运转的距离相当於太阳系的小行星带,经由重力微透镜的技术显露了这颗行星的存在。这种独特的能力可以发现地质量低至地球质量的行星。

  再创生的碳行星在2007年4月,由11位欧洲的科学家组成的一个小组宣布发现了一颗在适居带的地外行星,有着与地球相似的温度。这项发现使用的是欧洲南方天文台位於智利La Silla的望远镜,那儿有一架特制的光谱仪,可以分辨出光谱中只有几个波长幅度的摆动,而这种摆动可能透露出其他世界的存在。她们揭露了环绕红矮星Gliese 581的行星,而新发现的行星被命名为Gliese 581 c,并鼓舞了对同样昏暗恒星摆动的研究,因为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80%是在红矮星旁发现的。这颗新发现的行星质量是地球的5倍,被归类为超级地球。发现者还不能肯定他是像地球一样的岩石行星,还是表面被冰冻的液体水行星。如果他是像地球一样的岩石,以如今主流的理论推测他的直径会是地球的1.5倍,如果是颗冰球直径就会更大。

  未来,将有一定数量的望远镜有能力直接观察到类地行星,包括类地行星搜寻者(Terrestrial Planet Finder)、太空干涉测量任务、达尔文、新世界任务、刻卜勒任务和猫头鹰(Overwhelmingly Large Telescope,OWL)。而天文学家也认为许多或大多数的近似太阳的恒星附近可能都存在类地行星。

  拓展

  据国外媒体报道,过去十年以来,科学家普遍认为太阳系内巨行星最初非常接近太阳,但是一次“行星移民”使它们位于当前的轨道位置。目前,最新计算机模拟对当初的“尼斯理论模型”产生质疑,如果按照该理论,太阳系应当损失几颗主要的行星。相反,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在地球进入太阳系之前一些行星已在当前的轨道位置,同时,很可能太阳系曾有许多颗小型岩石行星,但被巨行星破坏性轨迹排挤出太阳系。

  这份研究报告是由天文学家南森-开布(Nathan Kaib)和约翰-钱伯斯(John Chambers)负责发布的,他们认为,早期太阳系拥有5-6颗巨行星,包括地球在内的最小岩石行星形成于“灾难性运动过程”,甚至将1-2颗行星从太阳系轨道中踢除。

  这项最新研究对当前广泛认可的解释太阳系进化和行星当前位置理论——“尼斯理论模型”发起直接挑战。据悉,尼斯理论模型形成于2005年,是3个不同研究结果最终形成类似的结论,该理论主要聚焦于4颗巨行星——木星、土星、海王星和天王星,它们非常接近太阳,在一次“行星移民”时期之后位于当前的轨道位置。特别是木星,被认为曾“巡航”于太阳系内部,驱散清除了曾经聚集的多数小行星。这将有助于解释一些重要的天文事件,例如:“后期轰炸期”——41-38亿年前,小行星雨猛烈碰撞在水星、金星、地球和火星表面。依据尼斯理论,后斯轰炸期是木星穿越小行星带的结果。

  目前,开布和钱伯斯使用一种叫做“水星”的软件系统,运行了数千次模拟,分析太阳系如何进化最终形成当前的轨道位置。模拟结果显示,如果尼斯模型中巨行星穿越太阳系轨道,那么太阳系内将产生4颗体积较小行星的概率为85%。

  他们指出,在我们的计算机模拟中,如果太阳系最初有5颗巨行星,水星是最容易失去的行星,它幸存时间不足太阳系历史的一半;如果太阳系最初有6颗巨行星,那么火星也很容易脱离太阳系。我们认为,当巨行星在当前轨道位置运行时,包括地球在内的岩石行星还未形成。因此很可能太阳系曾经存在着许多颗小型岩石行星,它们被巨行星毁灭性轨道运行排挤出太阳系。

  开布和钱伯斯的研究对尼斯理论的精确性产生了置疑,并产生了更多的疑问,例如:何种原因导致小行星雨的形成。这项最新理论暗示着巨行星的不稳定性,并非是后期轰炸期产生的来源,在类地岩石行星形成之前这些巨行星已处于当前的轨道位置。

    热门标签

    657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