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十万个为什么小常识

家敏 1163分享

《十万个为什么》是新中国几代青少年的科学启蒙读物,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儿童。今天小编和同学们分享几篇关于动物十万个为什么小常识_十万个为什么动物百科,欢迎大家前来阅读。

【1】为什么说珊瑚是动物

珊瑚其实是一种低等动物,它属于只有内两个胚层的腔肠动物,好像双层口袋,但没有肛门。食物由此进去,不消化的残渣也由此排出。口的周围生了许多触手,触手可以捕捉食物,或振动引起水流进入口及腔肠中,帮助消化水中的小生物。

由于大多数珊瑚都可以出芽生殖,而这些芽体并不离开母体,这样,最后就成为一个相互连结、共同生活的群体,这是珊瑚成为树枝形的主要原国。珊湖的每一个单体,我们叫它“珊瑚虫”。我们通常所见的珊瑚,就是这些珊瑚虫的肉体烂掉后所剩下来的群体的骨骼。有的骨骼质地粗糙,可以用作烧石灰、制人造石的原料;质地好的可以做建筑材料。海里常见的珊瑚礁大多是由这些骨骼堆积成的。

珊瑚礁是分布在热带海洋的一些海岸、岛礁周围等的以珊瑚外骨骼与石质藻类、贝壳等长期堆积形成的礁体。珊瑚环礁的形成是生物作用和地壳运动等长期结合下形成的。

达尔文曾对珊瑚开展了相当深入和有成就的研究,不仅指出了珊瑚礁发育的一般规律,而且用“地盘沉降”学说加以科学解释。达尔文首先把珊瑚分为岸礁、堡礁和环礁三种类型,明确地指出:自岸礁到堡礁,再由堡礁到环礁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即“当火车岩地层这个岛屿的基地,在每隔一段时间逐渐下沉的时候,造礁珊瑚虫继续向上建筑珊瑚岛。”“我们就必须把一个珊瑚岛看作是一座被亿万个小建筑师所举升起来的纪念碑,它表明在这个地点有一块以前的陆地正躺卧在海面下,被埋藏在大洋的深处。”

美籍加拿大学者戴利则提出了解释珊瑚礁发育的“冰川控制论”。他认为在上个冰川期的时候,岛屿被削平,海水慢慢融化时,在未完全被磨平的火山岛屿的边缘珊瑚礁开始形成,由于边缘环境更适合,增长速度快逐渐形成环礁。

中途岛珊瑚礁下很深的地方发现了大量的火山残存物更支持达尔文的学说,但是海平面的变化对珊瑚岛的形成似乎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坚硬的珊瑚礁是海岸的保护神,它们可以阻挡惊涛骇浪,护卫身后的陆地、沙滩、良田等免受侵袭,也被誉为海上长城。它跟红树林一样,可以减缓海啸和洪水的冲击与破坏,是一道天然的防护堤。珊瑚礁是海洋中物种最多的生态系统,也是重要的渔业资源,对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猫为什么会埋大便

我们现在的家猫是由野生的猫驯化过来的。为了生存,野生的猫经常要伏击猎物,要是猎物闻到猫的排泄物就会逃掉,并且这些排泄物的味道还会引来老虎、豹子等强大的天敌。所以野猫总是喜欢在离窝比较近的地方上排泄,然后埋掉大小便,减少留下的踪迹。

家猫虽然经过人类的驯化,但仍有些生活习惯保持祖先的本能。它们会找个隐蔽的地方,而且一般是固定的地方大便,大便拉完了,它们还会用沙子仔仔细细地埋好。

【3】为什么没有三条腿的动物

在生命诞生之初,一个细胞就是一个生命。之后,地球上开始出现了由多个细胞构成的生命,比如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海绵。虽然有些海绵有一定的形状和对称性,但多数是像植物一样不规则地生长,形成扁的、圆的、树枝状等不对称的身体结构。接着,水母等腔肠动物开始出现,它们体内的中央轴(从口面到反口面)有许多个切面,可以把身体分为两个相等的部分,生物学上将具有这种形态的生物称为“辐射对称生物”。它们只有上下之分,没有前后左右之分,只能在水中固定着或随水流漂浮,被动地从周围环境中摄取食物。

后来,为了取得主动出击的权利,一类既适于游泳又适于爬行的动物出现了。要做到这一点,它们的身体必须明显地分出前后、左右、背腹。而在形态上,通过动物体的中央轴,只有一个对称面(或说切面)可以将动物体分成左右相等的两部分,这类动物被称为“两侧对称动物”或称“左右对称动物”。这种由不定向运动朝定向运动的转变,使得动物适应的范围更广,是一种比辐射对称更高等的进化形式。

属于两侧对称的动物有很多,如蜗牛、螺等软体动物,人类、豹子、大象等哺乳动物,鸟类,蛙、蜥蜴等两栖爬行动物,蜻蜓、蝗虫等昆虫。顾名思义,它们体现在腿的数量上时要么是1(可以一分为二),要么是2、4、6等偶数,否则在体形上就无法对称了。因此,三条腿的动物不可能存在于两侧对称的行列中。

那么,有没有可能出现在辐射对称的生物中呢?在一种被称为五辐射对称的动物中,确实有长着五条腕的海星可作缓慢移动。按此推论,你可能会提出也应该有三条“腿”的“某种海星”,可惜目前为止尚未发现。而且从根本上来说,这类固定着或漂浮着作被动运动的生物其实没有真正“腿”的结构。

或许,在生命演化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三条腿的动物。只是非常遗憾,不管是现生的还是相关的化石,都没有找到这类动物。至于新闻报道中偶见的长着三条腿的动物,那是因为环境和基因突变形成的畸形,是没有办法稳定遗传到下一代去的。

【4】为什么狗在夏天要伸出舌头

人和哺乳动物的体温都是恒定不变的。比如人,无论春夏秋冬,正常体温都在36.5 ℃上下,而狗也有它固定的正常体温。可是,在高温的季节里,人可以通过出汗、扇风等方式降温来保持恒定体温。人和许多动物身体表面都有汗腺,会分泌汗液,热量通过汗液的分泌散发到体外。而狗虽然也要保持恒定体温,可它身体表面没有汗腺,它的汗腺长在舌头上。于是,在炎夏时,为了维持正常体温,狗就只好伸出它那长长的、冒着热气的舌头,通过舌头来散发全身的热量。其实,即使不在夏天,狗在奔跑、打架,身体热了之后,也经常伸出舌头,通过舌头“出汗”来调节体温。

【5】大熊猫的祖先是谁

中国特有的珍稀动物大熊猫虽然主要吃素食,但仍属于食肉目。在外部形态和内部器官上,大熊猫既和食肉目的熊科动物类似,也具有浣熊科动物的特征,分类学家为大熊猫单独设立了一个大熊猫科。相对于其他的食肉目动物,大熊猫的裂齿发生了退化,臼齿咀嚼面也变宽,以植物为主要食物。关于大熊猫的起源及分类地位,自1869 年定名以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下。究其原因,除了现生大熊猫本身形态和构造比较特殊以外,恐怕最主要的还是缺乏化石依据。

近百年来,古生物学家在亚洲、主要是在中国发现了上百个埋藏有大熊猫化石的地点,对大熊猫200 万年以来的演化历程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认识。无论是早更新世的大熊猫小种,还是中晚更新世的大熊猫巴氏亚种,除了体形不同以外,它们与现生的大熊猫至少在头骨和牙齿的形态、结构方面没有什么根本的区别。

生活在200 万年前的大熊猫小种只有现生大熊猫约一半大小,是大熊猫属里最原始的种。根据牙齿磨损痕迹和咀嚼特征可以推断大熊猫小种的日常饮食已基本以竹子等植物为食,说明早在200 万年前,大熊猫就已经是素食主义者了。

那么更早的大熊猫又是什么样子呢?有许多曾经生活在欧亚大陆和北美中新世、上新世的熊类动物都曾被看作与大熊猫有较直接的关系,但它们或因与大熊猫仅有极少的共同特征而被摒弃,或因本身的化石证据太少而难以令人信服。

中国古生物学家在云南禄丰分布的褐煤层里找到一些零星的牙齿化石,从这些牙齿的咬合面形态和结构看,牙齿主人已经具备了一些现生大熊猫的相应特征,由此他们给牙齿主人起了个名字叫始熊猫,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大熊猫祖先,并且肯定了大熊猫与熊科的亲缘关系。在此之前,在欧洲匈牙利的褐煤层中也发现过少量的郊熊猫牙齿化石,在时代上它比始熊猫晚。但郊熊猫没有后代,难以判断它是否也是现生大熊猫的祖先。

可以肯定的是,它是大熊猫一个灭绝的旁支。从化石可以知道,大熊猫在中新世晚期已分布于欧洲和亚洲,现生大熊猫分布的局限状况应从上新世开始发生。始熊猫和郊熊猫都出自褐煤层中,可见它们是生活在沼泽地带的,因此不可能以竹子为食。那么大熊猫从什么时候开始食竹的?又为什么要改食竹子呢?这些依然是谜。


动物十万个为什么小常识相关文章: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的科普知识-“V”字手势的来源是什么

百科常识

为什么有些动物濒临灭绝-十万个为什么动画片

十万个为什么的科普知识-会有静电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十万个为什么的读书笔记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0篇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

十万个为什么读后感10篇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精华图文

    218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