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

福萍 200分享

  2018年6月14日是第十五个世界献血者日,今年世界献血者日活动,由主办国希腊通过希腊国家血液中心主办,活动主题定为“为他人着想。捐献热血。分享生命。”那么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关于无偿献血的知识的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生命其实很脆弱。从出生到老去,有可能遭受火灾、疾病、交通事故等大大小小的意外。活着本身,就是一件幸运的事情,但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像我们这么幸运。当意外突然来临,他们可能需要我们的热血来重获新生。很多人对献血、输血存在不少疑问,这些疑问你有吗?

  献血会伤“元气”吗?

  血液由血细胞和血浆两大部分组成。正常人血液占体重的8%~9%, 为5~6升。一般人献血200毫升以后,机体能够在短时期内进行自我调整,以保持体内血液的相对稳定。而且献出的血量只占很小一部分,对正常的血液循环并无影响。

  有少数人献血后会感头晕,有极个别人献血后的几天内, 会出现血压偏高或偏低现象,这是由于精神紧张、兴奋,使大脑皮质功能暂时失调所致。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只要注意休息,保持情绪稳定,血压就会很快恢复正常,正常献血是不会影响血压的。有些人怕献血后伤了“元气”,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根据的。

  为什么要提倡无偿献血?

  众所周知, 目前还没有可用于临床输血的人造血,临床输血所需的血液只能从献血者采集。但是, 输血后有可能感染血液中携带的病毒等病原体。因此, 必须从健康的无偿献血者采血,以确保血液质量和安全。

  许多人认为,只要严格把好血液的检测关, 将感染艾滋病病毒和其他病毒(包括乙肝、丙肝)的阳性血检测出来,就可以保证临床输血安全了。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简单。因为目前可用于血液常规检测的方法和技术检测的对象都是病毒的抗体( 如艾滋抗-HIV, 丙肝抗-HCV ) 或抗原( 如乙肝 HBsAg ), 而不是病毒本身。而当人们感染艾滋病等病毒后,我们所检测的抗体或抗原在一段时间里还没有出现, 检测结果是阴性,但实际上血液中已存在病毒,并具有传染性,医学上称此阶段为 " 窗口期 "。一旦接受了这种貌似正常却并不正常的血液,就会染上病毒。因此,即使采用目前已经达到很高水平的血液检验方法,“窗口期”依然是漏检艾滋病、乙肝等病毒携带者的最主要原因。

  如何避免“窗口期”病毒携带者的血液制备成患者所用的血液?最好的办法是无偿献血。这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战略之首要。无偿献血者之所以参加献血,目的只有一 个: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有这种境界的人,总体素质高,而具有高危行为的概率低。即使在献血前的咨询中得知自己不适合献血时,也会主动退出。据研究资料显 示,在采供血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从无偿献血者采集的血液的安全性比卖血者血液高5~10倍。可见,无偿献血是保证血液安全的基石。

  近亲属献血并输血一定安全吗?

  由于供血者和受血者之间有一个“HLA单倍型”相同,受血者若因疾病等原因导致免疫功能缺陷或被抑制,不能识别并排斥供血者血液中的免疫活性淋巴细胞,后者在受者体内增殖并攻击、破坏其组织器官及造血系统,会导致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 这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并发症,一旦发生,死亡率高达90%以上。因此,应尽量避免使用近亲的血液。若一定要输近亲的血液,输血前必须对血液进行辐照,进一步保障输血安全。

    相关文章

    热门标签

    624350